主体.思维.应用.表达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74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虽不是“一言堂”,但是教师的“主体”导向特别明显,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机械、重复地听课、做题、改错……他们不曾想过自己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即使想错了,也可以自由表达;除了数钱和算账,没有想过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和“主导”走错了方向,思维的宽度屈指可算,至于学习数学有什么用?更是从没有想过.因此,学生只是会做题的“机器”,会考试的“神童”,一旦撕下那层“神秘”的面纱(实践应用),便真相大白(操作性差),当然,数学核心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关键词】主体地位;思维宽度;应用意识;表达能力
  
  传统课堂,突出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得怎么样?给学生教了些什么?会不会教?教师用尽“浑身解数”就为了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让学生听得全神贯注,课堂效果“井然有序”.殊不知,教师的“喧宾夺主”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宽度,让他们不敢想得过多,只能“以师为准”;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唯恐说错了话显得尴尬.当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这样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不能把学生牵得过紧,抓得过牢;要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就不仅要会思考,还要会表达,让富有逻辑性的数学算理在生动表述中显得“活泼可爱”.数学核心素养注重的除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有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高效,思维方式是否灵敏,是人云亦云,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学习数学,“高大上”的理念就是科学研究,普通人的想法就是计算理财,而核心素养的要求是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一、以“生”为本——突出主體地位
  有学者云: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别人不能“代活”,每个人的所有经历都必须自己亲自去体验,别人无法替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允许他们之间存在差异,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来解答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允许他们“奇思妙想”,允许他们“异想天开”,教师只做欣赏者和点拨者;教师应该自觉“退居二线”,允许学生自主探究,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侧重于教授学习方法.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只要学生会做的,老师绝不“多管闲事”,哪怕是做错了,只要是学生自己思考所得,也绝不一口否定,绝不“一棒子打死”.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才会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才会让思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上的几道题.因此,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意外举动”和非常规想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说出问题的前因后果,而不是盲目地指责和打压.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一节内容时,有一道练习题是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笔者让学生自己计算并说出理由.有一个学习很吃力的学生是这样计算的:他根据给出的鱼缸的长、宽、高要求,分别算出每个面的面积,然后再把5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需要的玻璃面积数.这种方法看上去有点烦琐,但是却是学生自己独立想出来的,所以,笔者还是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很开心,自信心也增强了不少.
  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陶行知老先生就曾说:“老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因此,教育不能操之过急,那样会伤了“花蕊”,亦不能“越俎代庖”,那样培育出来的幼苗经不住风雨的侵袭.只有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思考,去按自己的想法做,倘若错误,则继续琢磨、改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大多传统数学课堂中,多了“扶”着走的教师,少了“引”着行的“导师”;多了知识渊博的“教授专家”,少了了解民意的“草根学者”.这样的数学课堂,成了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学生成了最忠实的观众.这样的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座位上“云山雾水”,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理念上的误区,因为大众思想的诱导.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本末倒置的“怪相”,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能把已知的、固定的答案强行“送”给他们,要引导着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做回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以“活”为本——拓展思维宽度
  思维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学习是思维的重要表现.在思维的“运作”下,知识面广了,视野开阔了,思想厚重了.任何学习都需要思考,需要敏锐的思维,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学科特点导致其对思维的要求更高:需要缜密的思考,又需要条理性的思路;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又需要辩证的批判性.没有思维的数学课,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课,不会思考的学生上数学课,也“味同嚼蜡”,毫无意义.怎样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加活跃而灵敏呢?除了学生的天资条件,还要靠教师的耐心引导.只是回顾我们的课堂,少了些许循循善诱的引导,多了一些言辞焦躁的催促;少了些许等待思考的过程,多了一些主动灌输的知识.这样的数学课,学生除了“滥竽充数”般地高呼“知道了”,就是机械、重复地做题,怎么会思考?怎么会探究?数学思维怎么培养?拓展思维宽度更是无稽之谈.
  例如,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年轻教师基本功不错,板书整齐规范.出示复习题:45×21 15×15,因为是已学知识,自然计算准确.接下来教师接着出示:(158 370)÷(64-45),并问:“那么这道题呢?”其实只要有基础的学生,都知道怎么算,只是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认为学生不会,也没有继续等待和引导.而是直接告诉学生: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其实,在教师给出答案的同时,大部分学生已经举起了小手.
  我们不否认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一定要适时的“出手相助”,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一定要引导他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是要先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不能急于“越俎代庖”.一些教师或许是为了所谓的“课堂效果”,或许是平时习惯为之,容不得课堂出现这种短暂的沉默,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样学生怎么会思考呢?怎么会主动去学习呢?在个别教师看来,课堂一定是活跃的,只要是学过的知识,学生一定是不会忘却的,所以只要教师一提问,教室必定会成为“一片小树林”.而他们往往忽略了最好的记忆也会“暂时断片”,何况学生呢?不管是公开课,还是汇报课,我们要的就是常态的效果,即使看上去课堂环节不够流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只要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只要看到思考的结果,就是有收获的课堂.   三、以“用”为本——培养应用意识
  知识的学习,除了丰富个体精神素养,就是为了实际应用,为了让知识服务于生活,让生活更加方便和谐,数学学习亦如此.在大多数人眼里,数学学习就是为了计算和理财,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说明他们从没有观察过,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数学的“影子”;也从没有思考过,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有多少生活常识的“缩小版”.如果只学习而不会灵活应用,犹如“饮食而不消化”;如果只会应用而不加思考,恰似“尝百味而不知其源”.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还要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意识,引导他们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思考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原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上课之前,先引导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事物,学生找出来的例子很多,如,汽车轮胎、足球、篮球……学生举例举得“山穷水尽”之际,笔者顺势追问:那么为什么汽车轮胎是圆形的,而不是三角形或者正方形的?学生答道: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轮胎转不动.笔者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说不如一试,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证实了圆形是转得最快的.
  不是生活中缺少数学,而是缺少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不是数学中没有生活的影子,而是缺乏思考的大脑;亦不是知识没有“用武之地”,而是缺乏应用的意识.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个“教”字不难理解,就是教师采取各种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这个“学”字,除了将知识内化为一种思维品质之外,就是在生活中去“用”;同样,这个“用”字,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而是理论在实践中的检验.从当下现状来看,学习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学习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只是在海量的信息中,我们不加甄别地、迫不及待地“收入囊中”,却又从不思考它究竟有什么作用.这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误区,一种无谓的“内存占据”,学习,首先要培养应用的意识,才称得上“学以致用”.
  四、以“说”为本——培养表达能力
  “说”,不是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也不是字斟句酌“一字千金”.在语文学科中,它是生动形象的具体描述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在数学课堂上,它是条理清晰的思路讲解和深刻的原理分析.说,要说得恰到好处,说,要说得有理有据.数学课堂,多得是埋头做题的“研究者”,少了一些经验传播的“分享者”.思维灵活、踏实认真固然值得为其点赞,但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更为关键.教师的“说”是引导和点拨,学生的“说”是质疑和交流,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又相辅相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思考,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了解了学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其实这也是一种教学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内容时,因为这节内容涉及了已经学过的各种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等基础知识.所以,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笔者除了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之外,还要求学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将其中的原理和思路讲清楚、说明白.一则锻炼其思维能力,二则培养其表达能力.
  人們常说“言多者必失”,又说“沉默是金”,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比较片面.也就是说“言多未必失”,“沉默未必是金”,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开发其数学思维,培养其应用意识,锻炼其表达能力.让学生既会做题,又会思考,还会表达.尤其是表达能力,通过表达,学生可以吸取别人的优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如果你博学多才,就要通过表达来和同伴分享;如果你有学习的需求,通过交流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有时候过分的“沉默”,不但不会让人成为“金子”,反而会使人永远埋没沙海,有时候的“言多”,不但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会让你深受启发,收获颇多.
  小学数学课堂,永远是学生的“阵地”,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永远是那个拥有慧眼的“伯乐”,甘愿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数学,源于生活,又将应用于生活.相得益彰的交流,就是最真实的应用.思维,永远是数学课堂不变的话题,数学,让思维更加开阔,思维,让数学走得更远,通过表达,所有的这些能力都将全面呈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笔者在课程内容较难,生源学习基础较弱的背景下,通过“巧设台阶、延长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培优班;搭建;台阶;思维  近期学校教学开放日活动,接受学校安排,笔者承担培优班(学习基础较弱的班级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自学·议论·引导这种教学方法凭借其出众的优势与价值,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常客.该教学法重视学生自学能力与自主意识的培养与激励.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充分结合实际,用各种合适的契机完成学生学习素养的有效引导.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分析自学·议论·引导的正确使用思路,希望可以将该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思路 
【摘要】黎曼积分是数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之一,由于黎曼积分条件比较严格,因此,在具体的函数应用中各类黎曼积分有着不同的应用.本文以广义黎曼积分、直接黎曼积分以及勒贝格积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以及差别.以此从结果中获得直接黎曼可积的图一个充分条件.  【关键词】共同点;差别;黎曼积分;函数  黎曼积分是数学领域中经常会遇到的知识理论,由于在实践中黎曼积分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导致黎曼可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强化师生互动探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规范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能保障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有效地统一成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调节师生关系,突出教学的双边性,能有效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本文对“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拟定针对性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素质教育普及的社会背景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班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时候必须要符合我国新课改的教学标准和教学需求,还需要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因为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认知起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等直接活动经验理解计算中存在的算理,并能归纳出算理,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本文就学生数学学习起点、数学思想方法显性运用、算理算法融合等方面来建构“生本课堂”,结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例,进行具体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学习起点;数学思想;算理算法  一、课前思考  
【摘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很好地概括了高中生在数学方面所应该具备的六大能力.本文就以“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为例,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些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椭圆;标准方程;推导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
【摘要】我们知道,乡下中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其适应社会需求.由于乡下学生的生源经过城市中学的筛选,好学生所剩无几.再加上这几年数学中考难度的加大以及能力要求提高,大多数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数学的解题与应用能力没有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不论是现在的学生还是往届生,都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学习基础不牢,学习浮于表面,能力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要着眼于基础,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鉴于
【摘要】在高中数学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部分,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多种类型的数学知识点,每个类型都经常在高考数学试卷中出现,所以高中生仍需要自我勉励,努力地钻研和探究这些数学题目,从而提升高中生对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从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中可以发现,越来越多地出现关于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数学题目,倾向于考查高中生的数形
【摘要】素质教育已实行很多年,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也在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但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题海战术仍然大行其道,新教育理念所提倡的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为指向的“典型例题教学法”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及体会,探讨了几点高中数学习题课典型例题讲解策略,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课;典型例题;教学体会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有句广为人知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