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新课标践行新课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标准》提出,音乐是一门具有普遍性、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的需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感悟、理解、表现和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努力把握好课程标准理念,努力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推动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中,通过分析高中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及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标下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近年来,国家提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各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音乐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范畴,教师应把音乐教育作为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倡导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面向全体性,关注个体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以基础知识为支撑,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认真解读新课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抓住宝贵的教育时间践行新课标,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围绕学生发展为核心,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进而培养学生音乐学科素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新课标下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有效教学方法,希望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高中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
  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对学生情感素养、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学生将来全方面的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高中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民族、爱国等方面题材的歌曲,通过音乐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旋律及其音乐风格,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品质。其次,音乐教育具有德育功能,其本身的旋律和歌曲表达的情感,可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如肖邦面对苦难,仍然心系国家,创作了很多爱国主义歌曲,这就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音乐课程教育具有美育作用,通过音乐教学可培养学生对事物真善美的辨析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高中音乐课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 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当前,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枯燥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种乏味的学习感受,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最终也就影响音乐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音乐学科素养。
  第二,课程设计实践性不足。虽然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都开设了音乐课程,但很多学校的音乐课程主要是给学生讲授音乐乐理等基础性理论知识,偏离了音乐课程教育的正确方向,导致课堂活动吸引力不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而且所学的基础知识也很难与自身兴趣、实践活动相结合,严重降低了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学生学习意识不够。受教育制度的影响,学生普遍形成错误的功利性观念,觉得音乐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音乐学习的好坏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影响不大,过分关注文化课的成绩,没有意识到音乐这门课程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真正价值,从而产生错误的学习观念。
  三、 新课标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一) 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学生通过对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基本要素、听觉特性的一种美感体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操,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媒介的艺术,要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需在听觉体验和艺术表现中进行,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与感知体验其音乐风格及情感表达,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中,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有良好的整体把握,进而领会音乐作品的社会功能,增强对真善美的塑造能力。
  (二) 坚持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学习
  新课程高中音乐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积极创造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音乐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能及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恰当的指导和纠正,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黄河大合唱》这一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感受鉴赏法理解音乐作品表达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首曲子是现代音乐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共同创作的,课前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通过网络途径查询关于《黄河大合唱》的相关信息,在课上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了《黄河船夫曲》的音频文件,让学生进行赏析,体会作品的情绪变化,结束之后,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共同讨论黄河船夫工作场景的感受,并說一说自己在聆听了之后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说出对音乐节奏及情绪的体会,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音乐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音乐课程是一门重视实践性的学科,其中歌唱、演奏、创作等活动都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活动。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的实施,并将其贯穿于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音乐实践活动参与机会,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学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时,增强其创造意识。
  例如,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活动中,先让学生认真听一遍这首歌曲的唱法,引导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有深刻的印象,并对自己本声部的旋律有所熟悉,然后让学生集体合唱一遍,鼓励学生尽情地表现出应有的情感,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并在合唱结束后相互交流演唱体会,相互学习演唱技巧;最后给学生单独上台演唱的机会,学生可对其进行改编,使其更具有表现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演唱给予客观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四) 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
  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民族艺术的主要代表音乐文化对当代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可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教学,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使学生对音乐文化有更多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应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所熟悉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观念,尊重和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进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理解多元文化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音乐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欣赏具有独特民族风的《辽阔的草原》,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欣赏感受草原的意境美和形象美,让学生对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特征及歌曲的风格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促使学生体验民歌的魅力,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具体教学中,先为学生播放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通过音乐欣赏将学生带入到具有草原特色的音乐之旅中,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聆听感受;接着,播放长调的《辽阔的草原》的音乐,让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这首歌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学生自主交流、讨论了一番之后,为学生具体讲述:“实际上,这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民族情歌,表达了蒙古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蒙古族音乐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这种音乐形态具有长调民歌的特点,而且长调是蒙古族音乐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有了基本的了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同时倡导学生要积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多学习与理解不同的文化艺术,拥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人文情怀,以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音乐教学的要求,作为音乐教育者,应努力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模式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学科素养,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馨芳.论新课程标准改革对高中音乐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资讯,2019,17(3):198 200.
  [2]李乐.新课标影响下的普通高中音乐[J].北方音乐,2019,39(11):148-149.
  [3]夏卓蕾.谈基于“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J].北方音乐,2018,38(21):109-110.
  [4]吴勇.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流行音乐教学[J].北方音乐,2018,38(21):189 192.
  作者简介:
  孙璐,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儿童诗主要是以儿童为接受对象,适合儿童阅读、吟诵,可以分为古代诗和现代诗,这些诗歌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儿童诗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提升儿童的道德品格和思想内涵,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跨度在6-13岁之间,这个阶段正适合儿童诗教学。本文从独钟于“情”的方面进行儿童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诗歌情感,通过创设诗歌
摘 要:小学的后进生,被称为问题儿童,也有人说是具有内在潜能的学生,他们暂时比别的同学成绩差,表现不够突出,或是常常不遵守学校的纪律、打架骂人、与老师顶撞,成绩一直下降;又被称作学困生,他们的智力处于正常水平,但学习效果不佳,不能实现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往往把班级的平均成绩拉低,影响年级名次的评定。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后进生的教育?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后进生;爱
摘 要:名师大家们的课堂之所以精彩,就在于他们的教学风采各具特色,能将显示自己教学风格的授课模式与技巧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中,让人在一次次教育思想理念的洗礼中,领略人文教育的魅力。本文以名师课堂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以期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改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一、 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度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
摘 要:本文阐述的是在新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中,重新审视教学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并以此为例,经过尝试与思考,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积极为学生提供使用“形象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将数学关系视觉化,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系统作出一种形象的解释,并使数学思维受之启迪,绽放异彩。  关键词:数形结合;助力;数学关系视觉化;空间观念     教科书首先指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重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全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课堂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课堂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初中生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质疑能力;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摘 要:任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也会频繁地出现诸多错误,部分学生往往在出现错误的时候,害怕与教师进行正面的交流,害怕被批评和职责,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帮助学生正视自身所出现的错误,了解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出现错误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给予纠正。所以本文就巧用错误资源,提升思维品质——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展开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以下的方
摘 要:高考是历史教学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在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下,2014年我国教育部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作为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充分体现教育从知识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也是“人本主义”或者是“育人文化”的回归,高考试题也充分体现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思考     教育理念总是随着时代和教育需
摘 要:民族器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而中学生民乐团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种特色成果。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厦门双十中学民乐团作为实例进行艺术团实践研究分享,旨在从中学生民乐团的组织、管理、训练等方面进行探究与思考,从而为音乐教育的同行们提供较为客观的材料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民乐团;建设;思考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颁布关于指导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摘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老师们的备课存在走形式主义的问题,而备课又是上课质量最重要的前提,因此,备课的管理需要力求扎实、细致。我们对备课制度进行了改革,备课体现胸有全局,着眼学校课堂建设;备课的改革思考要有依据,我们开展了教师问卷调查;那么备课管理该如何开展呢,我们行有章法,用细致的方法措施推进备课管理。我们从三个方面展开努力:用扎实研究提升备课质量,以细致管理促进备课生效,借暖心激励倡导行为
摘 要: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为例,提出“导教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开放性问题为主进行导学,使学生在连续的设问下由浅至深地对教材进行探究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自学提问,创设合适教学情境设立相关课堂环节,达成“导教一体化”,构建学生高度参与的高质量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导教一体化;甲烷  一、 问题的提出  自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学术界涌现了大量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