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思念为主题不断探索的农园风景画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76680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田园风景画这一绘画类别。人们喜欢用自然风景、农园、果蔬园等作为绘画元素,抒发自己的感情。同样,在我们的邻国—韩国,也有一位平生以农园风景画为主要元素进行创作的著名画家。他运用农园风景画来表达对于父亲的深深思念和对祖国土地的热爱,特殊的画法和独特的笔触开拓了韩国后现代印象派农园风景画门类。
  关键词:李大源;记忆;思念;重复元素;农园画;果蔬园
  李大源在韩国是泰斗级画家,但是在中国可查询的关于李大源先生的资料却非常有限,这不免有些可惜。所以,笔者在韩国留学期间,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学习,希望关于李大源先生对于记忆化的艺术表现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理解,运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在韩国艺术界,李大源的为人称道的原因之一是他本身并没有经过传统、系统的专业美术学习,却能画出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传统学院派的绘画模式,他很多画作带给人一种孩童的纯真效果和返璞归真的感觉。而且他能用很多特殊或新奇的技法进行作品的绘制,用作品来展现出他的内心思想和独特的记忆世界。在韩国首尔市钟路区的现代美术馆,就是李大源先生和另外几名韩国著名画家一起创办的,目的是发展韩国本土绘画艺术,给予新生代画家更多的展示机会。
  在韩国留学期间,笔者在韩国首尔国立图书馆找到《惠化洞70年》、《李大源》系列全套书籍。通过研究这些书籍和与教授学术讨论,获得了较多关于李大源的艺术理论资料,结合个人理解整理后形成了这篇文章。
  一、绘画技法方面
  李大源先生的绘画技法分析:用颜色和刷子的触摸表达自然风景。
  李大源的前期作品以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表现和强烈感情宣泄的山水画而闻名。他使用多种纯色颜料来表现明暗,从而转化为各种效果的色调,结合使用粗糙效果的油画笔触来表现画面。他大胆的笔触给人带来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既有儿童的天真感,也有老年人的沉思和沧桑感。他很多作品给人一种与大自然共存的视觉效果。他的取材很多来自于自然环境,如果园、树木、山峰和田野等都是他的素材。充满活力的色彩和大胆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韩国乡野的自然景观和不同季节的表现,他运用传统构图和独特技术的风景画似乎超越了可见的自然景观,生出了新的自然寓意。
  法国艺术评论家和策划人皮埃尔·雷斯塔尼(1930-2003)对李大源的作品十分赞赏。在一篇艺术评论文章中,皮埃尔·雷斯塔尼写道:“他(李大源)的画自然地描绘了自身经验,有鲜明的个人旗帜,画面震撼到了我,使我在他的画中认识了他绘画世界的根源和对个人命运的不屈。李大源在对于自己的个人世界的深刻本质中认识到他的不同,他绘画的独特主题,生活的乐趣是精美的投射。这一刻没有边界,而且是普遍情感的真正公证人。”[1]
  李大源的绘画大多数素材都来自于自然景观,如果蔬园。他在首尔的惠化洞生活了70年,并且遵循了自己绘画的原则。在一个15000坪的坡州农场,每个周末那里就是他的工作室。这个农场是他的父亲送给他进入大学的纪念品。但很不幸的是他的父亲于1950年的朝鲜战争中失踪。他在《惠化洞70周年》一书中写到:“父亲在战争爆发的某天下午,去看望某位亲人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一直是失踪的状态。”出于这个原因,他使用自然景观作为他作品的材料,并选择了一个个带有他对父亲记忆的果蔬园内的景观作绘画素材,寄寓他对父亲的情感、他的记忆和思念。
  另一方面,李大源的绘画材料主要使用油彩,但他并没有使用太多的西方绘画技法,而是运用了许多东方绘画的表现方法。 在一次采访中,他这样解释道:“西方画的两个原则是对比和透视,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自己从来不喜欢这两个绘画原则,我讨厌它们。”[2]105运用西法材料但在作品中呈现的却不是西方画的效果,往往给人一种意外的韩国画效果,也许这就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在韩国参观李大源的艺术展时,很多作品使我想起了我国画家吴冠中先生的作品。他们同样都是使用西方材料来绘制东方景观;同样在画面中没有很多对比和透视原则的痕迹,却处处展现着画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情,同时也能震撼到每一个观赏者的灵魂。
  艺术家的态度也影响着作品的表达方式。李大源先生用他独特的表现手法绘制着韩国本土的植被和自然景观,通过五色点和笔触来表现画面,让人联想到后印象派的点对点绘图法。正如他所说:“这项工作改良了西方绘画的学术原则。”如;不直接使用对比和透视的方法,相反,他的作品在黑色轮廓中并置了多彩的颜色,有点类似东方绘画中的写意画法。此外,他的作品使用油画材料,却像是使用了韩国画的专用颜料一样,在画面上出现的图像给人一种局部环境内的抒情写意风格。他用自己的画面表现了一生中所经历的风景,以及通过自己特有的“色彩美学”所获得的绘画快乐。
  通过观察李大源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中运用较多的绘画手法是重复,通过重复点状的绘画过程,作品得到了创造和完成。这种特殊的、新型的绘制方法为作品增添了可供人想象的空间。反复出现重复的元素这是李大源先生大部分作品的共同特征。从图8《苹果树》(1961)這个早期作品开始到后期作品,果园系列作品都具有这些特征。他的风景画让我们回忆起美好的自然景观与曾经美好的生活。李大源先生给了观众一种情感在画面上移动的感觉。此外,他的作品包含各种季节风光,给观众一种旅行在韩国各个季节的虚幻感觉。
  如文中所列作品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李大源先生采用了在周围环境中捕获的自然景观为素材,在画面上使用自己的形式技巧,在用黑色线条绘制的轮廓中,五种颜色的颜料通过刷子的涂抹被厚厚地堆积。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艺术家重叠了他的记忆和想象力,表现出内心的多愁善感和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
  二、李大源先生的绘画主题:记忆的风景画
  李大源先生为什么要借助于自然景观和果园来表达他的感受? 这可以从他的个人生活经验中推断出来。
  “有些人在悲伤时,或许会想着一个他们不知道在何处的家人。有一天,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孩子、兄弟突然从他们的眼睛里消失了,他们以悲伤和疯狂的方式生活着,他们甚至不知道生与死。”这句话出自于《李大源·上》这本书中。   李大源的父亲在60年前建成果园后不久失踪了。据说,在朝鲜战争后,他回到韩国但并没有回到故乡,谁也不知道他在何处,是生是死。李大源父亲的汗水曾经浸润过种植园的每寸土地。李大源看着他和父亲一起种植的果树,那些一季又一季成熟的果蔬。他把这些情感用画笔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深刻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着他对祖国的热爱。
  李大源本来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却在幼小的年纪因为战争带来了无法治愈的心灵伤疤。李大源先生的作品是在绘制果园的生命,描绘的是从父亲种植的幼苗和养育它的光照中长大的生命过程。接近原色的大胆色彩运用和动态点彩的重复绘法,不同的色块在画面中所代表的光相互交织,从中发出的火花能量受到外部压力而深深悲伤。然而,矛盾的升华在他的画作中散发出来,就像净化仇恨的力量一样沸腾并带来新的希望。
  日本艺术评论家松桥良太(1956-)在《东洋画式的抽象画》中评论了李大源先生的农园风景画:“李大源先生绘制的农园系列,那是作为一名思念失踪父亲的儿子的孝心,就像是纪念战争牺牲的人民为了安慰他们的安魂曲一样。”[3]10他用作品表达了艺术家自身经验的苦涩和渴望的矛盾记忆,这些记忆因意外的分裂而与原来的家庭成员隔绝导致的。通过这些评论和作品,李大源的风景画可以被看作是源于渴望再次见到曾经经历过的幸福,但现在却永远无法再实现,对于父亲和曾经的记忆中的家庭深刻怀念和回忆的情感主题而产生的系列作品。
  对于李大源先生的绘画,本人的理解:记忆作为创造的主题。
  此外,李大源使用五色笔触涂抹自然景观,如作品《苹果树》《枣树》《果蔬园》《农园》和《山脉》等。他的绘画能给人带来一种怀旧的感觉,引起人们对于幸福记忆的向往和共鸣。另一方面,由于艺术家独特的色彩和表现形式,他的作品让人想起后印象派画作,展现出了新鲜且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结语
  笔者从“多层记忆”及其方法论角度来研究李大源先生的作品,他的作品题材也是很多艺术家的风景画或自然景观创作的主题。从艺术家的“多层记忆”这个视角来理解其画作,考察艺术家以他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及哲学理念等各个方面,融合而构成了他要表达的“记忆”的主题,这带给了笔者工作中一些参考。
  通过李大源先生的作品,可以理解为什么怀念和渴望等记忆元素,以及对于曾经的记忆和家人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给参观者带来了更多的共鸣。因此,前人艺术家作品中对于记忆的多层次特征及其实现方法的探索,为记忆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参考文献:
  [1]Pierre Restany.李大源Ⅱ[M].首尔:西大门出版会社,2008:111.
  [2]松桥良太.惠花洞70年[M].首尔:艺术文学出版会社,2005.
  作者介绍:边蕊,博士,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讲师。
  王琳,硕士,河南工業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 要:戏剧符号学是一门运用符號学理论、视角与基本方法研究戏剧艺术的学科,其主要关注点在于戏剧中的符号系统、剧场交流系统、文本系统三个基本范畴。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戏剧符号学进入国门,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用于中国戏剧的分析及文本解读。借用戏剧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话剧《家》进行符号分析与文本解读,以求为中国戏剧的话语阐释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关键词:家;戏剧符号学;戏剧话语;空间;表意功
期刊
摘 要:在早期自然哲学以及1809年的《自由论文》中,謝林对于自然的观点有深厚而隐秘的基督教神学背景,他早期对于自然科学的哲学思辨深受其故乡新教虔敬派的影响,尤其是虔敬派代表哈恩的神学对于谢林神性自然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谢林早期自然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在早期自然哲学的相关著作中,谢林的自然观已经深刻体现出基督教虔敬派色彩,从而形成了一种神性自然观,体现了一种自然的神性之美。结合谢林早
期刊
摘 要:“意”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深化的概念,先秦儒学、老庄之学、魏晋玄学以及禅宗,都对“意”的话题有过很多讨论。宋人书学本体论上的“尚意”,尤其突出心性主体的“意造”、创作面貌的“新意”,审美过程中的“无意”和由此带来的审美风格的多元化。从根本上说,宋人的“意”即是主张书家将独特的主体心性通过不同的创作方法以书法作品多样的审美内涵表达出来。  关键词:宋人;尚“意”;禅宗;书论  
期刊
摘 要:酒神精神是沈从文生命哲学的一种审美形式。酒神精神内化于沈从文的生命中,也动态地呈现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为了批评都市人格缺陷,沈从文在早期作品中大力倡扬酒神精神。当沈从文意识到一味地倡扬酒神精神具有潜在的危险时,他开始逐渐地调和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表现出一种较为成熟的理性思考状态。  关键词:沈从文;酒神精神;张扬;调和  日神和酒神是尼采借用分析世界的二元艺术冲动,是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一般
期刊
摘 要:皮尔斯符号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人画之间存在相互阐释与印证的学理关系,体现在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分法与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三要素之间形成相互比较的对话空间。宋代是我国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时期,钱选的《梨花图》展现了院体画到文人画的转变,因此,以该作品作为分析对象具有代表性意义。在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可以发现文人画中符号的代表项、对象以及解释项之间,形成了动态的三元关系。用皮尔斯符号学对文人画阐释的意义在于
期刊
摘 要:陶渊明在对“道”与“物”的体认中,用他的文化艺术修养、人生经历与园田生活系统生成出豁达的生死态度、与物化迁的人的确证和“乐夫天命”的思想认知,三者又系统生成了陶渊明的精神生态整体观。其中,所蕴含的人在“道”中,“道”在人中,人与物因“道”而互生的生态和谐思想,使得人在与自然生态及社会生态相处的过程中,始终要融为“道”的一部分,从而实现物我相互体认的生命方式,以安放人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态。 
期刊
摘 要:《乔乔的异想世界》以喜剧的形式、孩子的视角去展现“二战”尾声时,即将战败却还沉浸在非理性的狂欢世界中的德国。整个影片把1945年的第三帝国拍得像春天般绚烂,表达了乔乔对信仰的救赎和自由与爱的追求。在画框中也表现了乔乔对于纳粹身份的自省和反思。通过对影片具体情节的分析,深入阐释其蕴含的特殊隐喻。  关键词:隐喻作用;色彩;自我认同;乔乔的异想世界  《乔乔的异想世界》(以下简称《乔》)是一部
期刊
摘 要:周京新的水墨雕塑在当今多元化的水墨画坛独具创新性。其特征是:贯穿全局的“写”;造型语言的趣味化;笔墨为本及个性化的构图。他以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水墨天地”,其作品充满着当代感,体现了时代性。  关键词:周京新;笔墨语言;水墨雕塑;创新;时代性  一、周京新笔墨语言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水墨画是否转型现代的问题一时间引起了美术界的热议。据鲁虹著《现代水墨
期刊
摘 要:《林泉高致》作为山水画繁盛时代的产物,其包含了郭熙等宋代山水画大家在创作中的一种美学追求以及所体现的哲学理念。老庄哲学对于山水画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郭熙在笔法墨法方面的融合创新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着重大作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超脱冲淡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林泉高致;山水画;绘画理论;“自然”山水  宋代是山水画发展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很多山水画大家以及他们自身对于
期刊
摘 要:中国的舞蹈多以表现性为主,主要是表现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与情感,并以情感为媒介进而表现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所以情感在舞蹈的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了情感在舞蹈表演中表达的重要性,认识其在表演中的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境有情生随心而舞。只有将自己融入舞蹈作品,对主题思想深入理解,在真挚情感的驱动下用情去作每一个动作,以心造舞,以舞传情,才能创造出一个情感世界,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舞蹈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