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数有没有倒数”——谈教材的有效拓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教学”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呢?不妨从深度、学情、内容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有关效的拓展延伸。
  关键词:教材 有效 拓展
  
  [案例一]
  师:同学们,怎样求分数的倒数?
  生:将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
  师:小数也有倒数吗?怎样求它的倒数?
  生:有倒数,将小数化成分数,调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师:循环小数有倒数吗?
  学生窃窃私语,有的说有倒数,有的说没倒数,在学生的嚷嚷声中铃声响了,教师宣布无限小数没有倒数。
   [案例二]
  师:同学们,怎样求分数的倒数?
  生:将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
  师:小数也有倒数吗?怎样求它的倒数?
  生:有倒数,将小数化成分数,调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师:你能举出实例加以说明吗?
  生:如0.5化成分数是1/2,调换位置倒数是2。
  师:说得好极了,求小数的倒数,只要将小数化成分数,调换分子和分母位置,就能求出小数的倒数。
  ……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只要将小数化成分数,调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大家还有问题吗?
  生:老师,循环小数有倒数吗?
  师一愣,但马上将问题抛给了学生。
  师: 是啊,循环小数有倒数吗?
  师:×××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请同学们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
  同学们基本上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循环小数没有倒数,一是认为循环小数有倒数。下面请同学们以这个话题展开辩论。
  生1:循环小数有倒数,因为小数是十进制分数,如:1/3化成小数是0.333…循环小数,但大家都知道0.333…这个循环小数对应的分数是1/3,所以0.333…的倒数是3,所以无限小数有倒数。
  生2:0.333…这个无限小数,它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没办法将它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它不能化成分数,所以无限小数没有倒数。
  师:是吗?那么回忆一下这个循环小数是怎么来的?
  生:除出来的。除不尽时就有了循环小数。
  师:想想看,猜猜看,0.333……是有那两个数除出来的?
  生1:大概是1÷3吧。
  生2:1÷3就是1/3。
  生3:1/3的倒数就是3。
  ……
  反思:以上的案例说明教师并不拘泥于教材,都对教材进行了二度的开发和拓展,但两位教师对教材拓展方面的作法却令人深思。在案例一中,教师在学生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的情况下,盲目地对知识进行人为的拓展延伸:“循环小数有倒数吗?”有意地增加了知识的难度。而且当学生在教师所挖的知识陷阱边急于探究时,教师却又打断学生的思维,给出学生一个错误的答案,确实属多此一举,这样的拓展不要也罢。而案例二中,教师的拓展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依据学生的探究需求,当学生在教师一步步启发引导下生疑:“循环小数有倒数吗?”这是一个意外之中的资源,它的提出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多年来不管是教师用书还是案例或是文本对此都没有外延。但是当学生有这样的探究需求时,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适时进行教材的二度拓展——“循环小数有没有倒数?”积极应对学生的意外资源,合理利用并深度挖掘,引导启发他们利用内涵解决外延问题。这样,极好地抓住教材拓展的契机,把握住了拓展的火候,用好了拓展这根“魔棒”,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固此也引发了我对教材有效拓展的思考: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教学”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拓展延伸要把握好“深度”
  在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及知识经验进行适度的拓展,不要因拓展需要忽略了学生的认识理解程度。在以上的案例中,对无限小数的倒数,教材和教参并没有提及。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成疑问,教师没有必要进行拓展。试想,你强加给学生一些难以理解的资源有用吗?生硬的内容只会加重学生负担。但在案例二中,学生从观察、比较中质疑“循环小数有没有倒数”时,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拓展延伸,把学生置于学习的最高领域,以积极的态度顺应、保护并提倡学生提问的习惯。“循环小数也有倒数吗?”当然有,是告诉他们,还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究,这已无可非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拓展的实效性。
  二、拓展延伸要把握好“学情”
  课程资源的拓展是必要的,我们该在什么地方进行拓展、拓展什么样的内容,都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以及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拓展延伸时教师要注意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课堂教学的时间、学情,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和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画蛇添足、徒有形式。
  三、拓展延伸要把握好“内容”
  拓展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伸。现行教材包含大量的“你知道吗”教学辅助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如有关数学史料、数学趣闻、数学家的故事等。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有关的内容,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垂直”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垂直”表象,就可适时引入教材“你知道吗”。这样既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文本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静心解读编写意图,精心挖掘课程资源,善于抓住课本拓展的契机,把握课本拓展的火候,用好课本拓展这根“魔棒”,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刘兼《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方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3]卢少君 吕建祥 活教、活学、活用教学策略粗议[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期。
  [4]焦雅洁 用“活”教材引发兴趣[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4期。
其他文献
一、基本内涵  1、双自: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双导:  教师引导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3、民主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具体表现为学生是课堂活动主体,学生是一切教学资源的所有者以及教学资源组织形式的最终决定者。教师服从、服务于学生,具体表现为:教师活动因学生需要而产生,因满足学生需要而结束。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监督者、调控者、评价者,而绝不能成为学生活动
期刊
一、让学生享受快乐  现代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与学习发生的情境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因此,必须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情境,作为支撑研究性学习的有力保障。  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发扬民主,要有民主意识,善于尊重每位学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题地位,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杜绝一切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行;尊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在学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
期刊
当前正值我国对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期,从改革情况来看,我认为并没有全方面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教改课改只注重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一个更为根本性的改革,这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所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不能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而应该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遵循数学思想渗透的自觉性、可行性和反复性原则,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 方法 渗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期刊
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难学——太乏味,为什么会这样?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强调学生接受,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思维打不开,死记硬背,自我封闭,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很多老师认为难教——太枯燥,学生也认为难学——太乏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寻找改革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上得有
期刊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我们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语文课堂教学还是如从前一样单调乏味,课堂上没有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真
期刊
摘 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地图 学生 读图能力    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等。
期刊
摘 要:“同课异构”主要表现在以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思路处理相同的教学材料,突出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此文通过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从优化教法、评课反思、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介绍了“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同课异构 优化教法 评课反思 更新理念 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