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五种意识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笔者从责任意识、尊重意识、全方位管理意识、换位意识和人才质量意识这五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意识
  一、树立责任意识
  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观,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刻体会“班主任是对本班负全面责任的老师”这句话的精神实质。针对大学生的身心、思想的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素质发展的阶段性目标,高校辅导员应循序渐进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尤其要重视特困生、单亲家庭学生、严重违纪生和高考非志愿生等“特别”大学生的教育,给他们“牧师式”的教育和关照,使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人情味。此外,高校辅导员还要善于将心比心,进行换位思考,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维护大学生的尊严,以对国家、社会、家长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尽职守。
  二、树立尊重意识
  随着大学生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特别渴望能得到同学、教师、辅导员的尊重和赏识,而这种尊重和赏识正是他们进步的动力,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因此,在面对这些渴望自立、拥有自尊的大学生时,高校辅导员必须树立尊重意识,尤其要尊重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和个性张扬的空间。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牢固树立尊重意识,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平等地相处,鼓励他们在与教师相互尊重、信赖和合作中充分表达自我、展示自我。
  三、树立管理意识
  1.正确处理严与爱的关系
  严格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起点。严,就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爱,体现出辅导员对学生的一种社会责任感,热爱学生,学生就会乐于和你谈心,接受你的教导,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如果你不尊重某位学生,他就会对你产生厌烦,那么你的任何严厉批评和苦心教导都不能激发他产生改正错误的想法。
  2.正确处理奖励与惩罚的关系
  奖励是表扬班级中的先进,激励其他学生的斗志,以树立典型形象,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惩罚就是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制止他们进一步违反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首先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奖罚分明,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奖罚适当,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中树立正气,又能团结学生,维护班级纪律,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正确处理身教与严教的关系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天天与学生打交道,如果辅导员不仅思想进步、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而且尊重学生的人格,便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榜样,起到言传身教的教育效果。这样,不仅辅导员的要求可能会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要求,而且辅导员的表扬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批评也能激发学生产生改正错误的迫切愿望。无论是教室、宿舍,还是校内、校外,都需要辅导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严格、具体的管理工作,恰当地使用行政措施和奖罚手段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才能全方位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树立换位意识
  换位意识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一种反思。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已扎根于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中,教师以权威的形象面对学生,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对教师“唯命是从”。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严重地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现在的大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信息来源广泛,因此在开展工作时,辅导员就不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和经验任意评论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和行为,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在考虑和解决问题时,辅导员也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理解学生的困难,和学生共同协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换位意识能让高校辅导员理解学生的思路,发现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从而帮助辅导员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五、树立人才意识
  学校是培养和教育人才的社会职能部门,它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并转换社会角色,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创造性人才。因此,辅导员要把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之中。根据学院的教学特点,辅导员应积极地投身教学实践,深入学生当中,用“管理 服务”的思想指导工作,并以座谈会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把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通过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辅导员应从全新的教育理念出发,全方位地探索与创新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为学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兆其.高等教育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2]群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0,3,13.
  (作者单位:付小园 南昌教育学院;陈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释放个性,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少活力。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笔者提出了几条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行是知之始,知
摘要:纵观近几年的数学中考试卷,应用题占有较大的比重,约占全卷总分的20%。由于实际应用型问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这就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和比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特征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意识和解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对策 建议    初中数学大纲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
摘要:小学生受年龄限制,思维单一,而且囿于自己的知识基础,需要进一步习惯和掌握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或再现他们内在的数学思维过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本文提出抓好“四点”教学,即抓好知识生长点、抓好教学趣味点、抓好提问设置着眼点、抓好思维发散点这四种策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这一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一般而言,小学生可塑性大
数学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数学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四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悬念导入法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解的问题,它能
摘要:中学生在没有学习化学之前,对于一些事物和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种认识称之为前概念。前概念的正确与否,对学生学习化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化学前概念,认识现象本质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 化学前概念 纠正方法  据研究表明,学生的许多学科前概念和相异构想是顽固且潜在的,它们对学生的许多科学活动,如观察、理解、应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等,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对教
摘要:高中心理学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随着教育不断发展而变化,但尚有需要优化的地方。本文论述了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及方法,旨在提高高中心理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优化 高中 心理学 必要性 方法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的方法。  一、优化高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让学生轻松地识记拼音字母,笔者采用的方法是让拼音“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让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  一、 让拼音“活”在学生身体中  在教学拼音的形时,笔者问学生:“你们想到了什么办法来识记我们学过的拼音宝宝呢?”有的学生回答:“可以用身体来表示拼音。”于是学生纷纷举手上台表演。有的学生用手指造型来
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化评价体系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三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 习惯养成 英语素养  俗话说:“好习惯受益终身。”在英语学习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面对有着较大差异的学生,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
现在,很多学生作文水平较差,“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很累”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比比皆是。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背作文是快速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只要找几篇优秀作文,让学生背诵好语佳句,何愁作文不拿高分?  但是,许多教师和家长并不赞同这一做法,有的教师认为背作文不符合考试要求,属于抄袭;有的教师认为背作文容易把学生“教死”了,好文章应该源于生活且富有创意,照搬别人的东
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简称《指南》)。为此本刊选登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的答记者问,以及专家对《指南》的解读,以便基础教育工作者参考。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中小学德育工作社会关注度很高,请介绍一下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