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上瘾的支教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ie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段还有三个错别字和一个标点错误,你再好好看看。”“行,不过那篇小说我觉得不太符合主题,我先去问问其他人的意见,如果稿子不够再想办法。”
   每过一两个月,我的QQ里就充满了这样的消息。我拿着手机坐在电脑前,一边参与讨论一边看着社员们交上来的稿子,同时还在催问未交稿的社员。这就是制作校刊时,文学社干部们周末的日常:收稿、分发稿子、审稿、校对、整理分类……
   我们的文学社名为“晋樟”,取自学校的一棵老樟树。高一挑选社团时,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我不假思索地进入了文学社。高一结束后,我荣幸地被选为副社长,与其他五名干部共同承担出版校刊的责任。第一次做文学类工作的我心情十分激动,可沉浸在喜悦中的我慢慢也了解到了这份工作的难做之处,而挫折更是接踵而至。
   为了保证高考成绩,学校延长了我们的学习时间,管理也更加严格,使得社员缺乏写稿时间,我们缺少做校刊的时间。曾有一段时间我们连续两个星期一点进度都没赶,被分管校刊工作的老师说了一顿。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我每天晚上一放学就冲回家拿起手机打开电脑开始看稿子,有时看到凌晨还没睡觉,这就少不了被父母说教。
   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想着:既然做校刊这么麻烦,要不给别人做吧,为什么一定要是我呢?突然我一下子坐起,狠狠锤了自己一下:上届干部是信任我才把这工作交给我,我却想着逃避。要是大家都这么想,那谁来做?就在那天晚上,我坚定了信念,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必须将工作完成。
   就在这期间,因为成绩下降,社长被班主任严令禁止参加社团活动,想到不能让“晋樟”缺少主心骨,我毫不犹豫地承包了她的工作。于是我开始每天晚睡早起,不玩游戏不看小说,只要有工作就一直抱着手机不撒手,不顾父母如何叨念如何反对。一天晚上,父亲一生气将我赶出了家门,我只好跑到同学家继续完成工作。大功告成后,我默默地流下了愧疚又无奈的泪水。
   做校刊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是我们还是拼尽全力在做。看校刊的同学们或许永远不会想到,这么一本薄薄的杂志凝结了多少汗水和艰辛。虽然我们能力不够,做得一般,也没多少人支持,也许这本杂志他们拿到手只是随手一翻。但是这工作不能没人做,总要有人“知其不可而为之”。
   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果断坚毅,所以我们勇往直前,正如那句广告语一样—— Just Do It!
   到2017年为止,我已经有了4次山区支教的经历。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去支教?年纪那么小能去教什么?去一次就够了,为什么要去这么多次?
   2013年,初中录取的学校发了一个作业单,第一条就是社会实践。当时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就蹦出了“支教”两个字。我的小学老师来自四川大凉山,每年暑假都会回乡支教,我就兴冲冲地去联系了老师。
   当然,这毫无意外地受到了父母的阻拦,“四川太容易发生地震了”“那里都是少数民族,方言你都听不懂”“你想旅游就和我们去别的地方嘛”和所有人一样,父母不理解也不支持,但那时候的我很固执,坚持要去支教。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说服了父母,我懵懵懂懂地坐上了通往大涼山的火车。
   第一次面对一群比我大多了的初中生,当上“小老师”的我紧张无措。他们一会儿摸摸我的头,一会儿捏捏我的脸,让我这个老师特别没有尊严。一堂40分钟的课,我讲完全部内容,时间才过去一半,手心里全是汗。我走之前最后一天,看到了几个特困户的家庭,他们家的屋顶漏风漏雨,一家人吃饭都是席地而坐,孩子多的还要两三个人挤在一张小床上。那时,我才意识到城市孩子和山区孩子的巨大差别,后悔前几天没有尽全力去付出。
   带着懊悔的心情,我读完了初一,一到暑假便毫不犹豫地再次去了山区,并且带上了不少初中同学。第二次、第三次支教的时候,我和朋友们一起商量如何才能带去最有效的帮助。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但是我的学生们都非常胆小,我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他们经常会直接跑掉。因此,我们开发了一个叫I have a dream的英语主题演讲课程,打造了一些演讲模板,向他们讲述大山外面的世界。我在村里支教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甚至没有去过县城,不知道他们未来想做什么,想去哪里,所以我们努力让他们在演讲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几次支教经历让我收获了一群大山里的朋友,回到杭州,我有时会突然接到来自四川大凉山的电话,同学问我这是诈骗电话吧?我会很自豪地告诉他,这是我朋友给我打的电话。在这些朋友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健康的男生,在I have a dream演讲课程上,他说长大想做一个军人,如今他已经成功考上成都的一所军校,正离梦想越来越近。
   我很庆幸,6年前的我尽管一无所知,却仍坚定地选择了去支教,去尝试一次青春的冒险。支教不仅改变了大山里的学生,也渐渐改变了我。2017年,结束云南山区支教后,我在学校创办了“红太阳计划”公益社团,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山区的孩子。没想到不久之后,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就组织了“红太阳计划教师版”,他们去四川宜宾做了更专业的支教活动。以前的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和感召力。
   现在,我想我可以回答最初的那几个问题,答案就是——支教让我能不断地释放和汲取能量!我们正年轻,长长的人生值得经受一些风浪,也期待看到更美的彩虹。支教这趟让人上瘾的旅程,下一站再见!(采写:王 成)
其他文献
这段时间,被老师们戏称“迟到专业户”的我一反常态,每天都是最早到校的那一拨。在空无一人的教室放下书包,我便直奔蓝姐的办公室,接受她的单独辅导,潜心等待一鸣惊人的时机。课堂笔记也不落下,一改往日学习上的懒散态度——如蓝姐所言,即使下定决心艺考,文化课也占成绩,千万不得掉以轻心。  周日,我约了在省绘画比赛中认识的美术生朱杰碰面,他也建议我不必焦虑,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朱杰分析艺考流程,规划这看似“不
年轻时,萧寒从“风萧萧兮易水寒”中取“寒”字为自己改了名,但在良渚文化村见到的他却全无肃杀凛冽之气,而是如远处田野里的向日葵一般和煦。他淡淡笑着,向我们娓娓讲述自己与纪录片的故事。  作为纪录片导演的萧寒,拍过《丽江·拉夫斯基》,也拍过《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从丽江的年轻人到喜马拉雅的登山向导,再到故宫中的文物修复师,他秉持着自己的喜好,通过拍摄小人物的生活展現生活细节。他说:“细微的
不要千方百计绕开套路了,那都是千百万人用心血智慧总结出来的人生大道。  少年的叛逆来得或迟或早。  他从小乖巧,一路顺当地上了大学。大一才开学,辅导员就在大会小会上说:你們要规划一生的行程了,想出国的,赶紧背2万个单词刷托福,英语应该是你们的最强项,绝不可以是后腿;想考研的,现在就要看学校、看专业,不要到大三大四慌了手脚;想考公务员的,想考司法证的,全得定一个时间表;实在不知道干什么,那就把驾照、
关于记忆,我曾经也有过种种“不靠谱”的幻想。  除了“记忆面包”,我还幻想过让武林高手打通我后背的经络,把老师掌握的所有知识传八九分功力给我。我甚至还想过,拥有一台仪器,只要对着书本扫一下,然后再对着人的脑袋扫一下,知识就能马上完整地传输到脑袋中去……  现在想来,这一切的幻想,都是因为当时的我太在意、太紧张了,正如现在总为考试而焦虑的你们。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即便现实世界中真的有“记忆面包”,我
谁不喜欢这样的秋天呢?  ——躺在厚厚的落叶堆里,不硬也不软。  微风中桂花的味道,不浓也不淡。  晒明亮又温柔的阳光,不冷也不热。    可是,好像所有恰到好处的东西总是不长久,  比如这入口即化的棉花糖,  比如这夹在台风和寒流中间,  稍纵即逝的秋天……
Q:《中华好诗词》节目是如何诞生的?  A:我们节目组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让高雅的诗词变得好玩。经过一步步摸索,我们总结出了“以文化为核,以娱乐为壳”的节目制作理念。我们请了一些守关明星,有一期嘉宾是偶像歌手宁桓宇,他的粉丝就发起一个活动,叫“跟着宁桓宇学诗词”,这是我原先没想到的。孩子们在“追星”的同时“追文化”,效果出奇地好。我儿子也是一名中学生,有一天他回家告诉我:“爸爸,我看《中华好诗词
学校的主席台一尺五高,我在冬天凛冽的北风里等在台下,终于等到台上主持升旗仪式的老师说:“下面有请高二(2)班进行国旗下的讲话。”  主席台距离站得最近的学生只有3米远,那个同学是高二(3)班的,应该是代替体育委员管理队伍,才站到最前面的。  握着话筒的左手冻得有些僵硬,右手拿着的演讲稿被风吹得不太服帖,不远处的喇叭回荡着我的声音,还有纸张哗啦哗啦的声音。终于念完那篇鼓励大家认真期末考的稿子,我像只
你有过在教室过夜的经历吗?你有过顶着炎炎烈日徒步走上两三个小时的经历吗?你有过凌晨3点被叫起来走夜路的经历吗?……新加坡的高中生们正是通过这样的考验,让自己迅速融入了学生会这一光荣的团体中——  在轰轰烈烈的学生会竞选结束后,竞选成功的新成员们都要参加一个为他们量身定做的野营。年年如此,这已成了校学生会的经典节目之一。在一个平常的周五傍晚,包括我在内的52个准学生会成员拎着大包小包来到学校操场集合
一个人跨年总归有些冷清。现在,小编准备了10份“惊喜”在锐角网等你一起倒数跨年。至于“惊喜”是什么,要怎么得到呢?12月31日24:00,我们不见不散!
“妈,期末考我又考砸了。”  “没考好不要紧,你还小……”妈妈温柔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和你爸也还年轻,我们还可以再要一个孩子。”#大号废了,还可以练小号#  同桌一直说要减肥,却迟迟没有行动。我让她去操场跑步,她说:“我这么胖,被人嘲笑怎么办?”我说:“那你怎么敢去食堂呢?”#你胖是有原因的#  “别人都在为没钱发愁,我却在为怎么花钱发愁。”他扬了扬手里的20元钞票,“谁能教教我如何把20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