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探究性学习,遵循了语言习得规律,体现了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得英语教学不再单纯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与文化、历史、道德相连接,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人们原以为实施英语探究性学习,就能释放学生的心灵,但现实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
  
  一、把启发当探究。
  
  很多教师认为英语探究性学习就是重视启发学生,就是深层次的启发式教学。更有甚者,把探究性学习理解为“请君(学生)入瓮”。殊不知,启发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目标定在引导学生迅速学会思索,主动接收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规律性东西的能力,在本质上仍然属于接受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则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整体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其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本质上是建构主义学习。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诚然,在探究性学习中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但这种启发和引导不是把学生引向某一特定的结论,而是对学生探究的适当帮扶和思维的校正。
  
  二、重专题探究,轻渗透探究。
  
  专题性探究是独立于课本内容之外进行的专项课程探究,渗透性探究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探究。重专题探究轻渗透探究,其实质是拔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研究性学习应以渗透性探究为主。因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在内涵和要求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仍然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形式上是探索、研究,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是他们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因素,组织好课堂探究活动。当然也不反对组织适当的专题性探究活动,让学生围绕某一专题,开展调查访问、查阅文献资料、广泛搜集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非特定知识体系等探究活动。
  
  三、重教师探究,轻学生探究。
  
  探究时,教师未能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未把课本读通读熟,还没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教师就抛出问题开展探究,以致学生的探究不能进行或不能深入。有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探究,但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展示学生探究思考的成果和产生的情感体验。也有的在探究问题设计上过于琐碎,没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效果不高。重教师讲,轻学生思考探讨。所有问题都是老师提出,学生没有发现,没有质疑,总是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思维停滞、萎缩。教师讲授多,学生探讨研究活动少;死记硬背多,探究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探究的交流方式上,大多局限于师生问答式的单向交流,缺少学生的小合作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沉闷。
  
  四、重阅读探究,轻写作探究。
  
  多数教师认为阅读探究开展起来方便有效,因而愿意进行。而对写作探究,多望而却步。在拟题和构思指导上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述、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没有很好地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也忽视学生修改环节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新。其实,加强写作探究,能让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享受创新的喜悦。
  
  五、重形式活潑,轻实质效果。
  
  主要表现在大量时间都花在了体现“小组之间也有交流”的形式上了,但是小组探究存在着合作滥用或者流于形式,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其实,科学探究真正要强调的是“用脑”,学生肢体上的“动”、嘴上的“动”,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积极地投入思考。一个富有启发性问题、一个富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任务提出后,课堂上可能很寂静,但此时学生的头脑也许是“动”得最激烈的时刻。
  以上问题亟待解决,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对策:
  一、把握标准,提高素质。因为仅有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并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来执教,才能保证具体实施。教师的观念应该完全转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来,尤其要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理论的学习,提高认识。要切实提高教师自身驾驭探究性学习的综合素质,同时要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教师应该是促进者而不是控制者,是合作者而不是预设者。
  二、用活教材,精心设计。用活教材,应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编写意图、研究学生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对书中的材料实施大胆取舍,补充有针对性的相关材料,加大信息量,留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同时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知识的应用,充分调整和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方案并配置多种预案,同时要加强课堂调控能力的锻炼。
  三、着眼创新,勇于探索。探究性英语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本质,同样,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要着眼于创新,勇于探索。要科学实施体验探究性英语学习程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人文氛围。要积极探索教师指导方法的多样化,追求教学效果的理想化。致力于构建一种旨在促进富有个性差异的全面发展与提高的形成性评价,让教师在课堂上真正聚焦于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聚焦于教室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质与量。
其他文献
摘 要:“协同教学”是一种以马列主义认识论为依据,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指导,融教学论、教学法、教材改革为一体的教学实验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写:1. “协同教学”的定义;2. “协同教学“产生的现实理论依据;3. “协同教学”的具体组织,详细论述了运用“协同策略发展和谐课堂”的问题。  关键词:协同教学 和谐课堂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不和谐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目标不明确、
摘 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對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情感真切;形式多样、新颖活泼;风格质朴而华丽、直露而含蓄、形象而空灵,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美的世界。因此语文教学中,应把学生带入美的迷宫,用美的形象去感染、用美的情感去熏陶、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是新课程改革,这是当前每个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数学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狠下功夫,而数学素质一般认为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纪,它要求的人才应该是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现今的数学教育中  仍存在着大量的“差生”。他们的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如有的没有压力,散漫无羁;有的因“偏科”造成数学成绩不佳;有的缺乏明确目的,被动敷衍;有的缺乏信心,甘居落后。但不管何种情况,都不是“出窑的砖——定型”了。那么,如何转化这部分“差生”呢?为此,有学者提出了以“不求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在上复习课时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目前,教育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尤其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对复习课的探讨相对较少。纵观当下中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大多是走“旧知回顾——巩固练习——单元考試”的熟路,教师领着学生泛泛地回顾基本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而后再进行一一对应的巩固练习。这样
摘 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笔者所使用的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又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与学的方式——开放式探究性课堂教学,并用教学《圆的认识》为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数学 教学模式 开放式探究性课堂教学    金秋时节,我校每位教师陶醉在欣赏课堂教学研究月的硕果之中,我们的教学已抛旧习,正逐步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为主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
摘 要:语言中形形色色的动物比喻,有着丰富的内在隐含意义,体现着不同语言独有的特征,但也容易造成理解、表达、交流上的失误。本文在分析英汉两类动物比喻隐含意义差异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归纳出了不同的类别,进而探讨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及意义。  关键词:动物比喻 隐含意义 翻译    1.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象征,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语言之间形成了不同隐含意
摘 要:本文从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关系以及英汉文化背景的角度阐述了文化翻译中“意义相符”的原则。“意义相符”是翻译的标准之一,即文本的整体效果必须通过意义的表达来实现。在翻译文本的时候既要传达原文的美,又要注意“忠实性”的问题,让译文读者感受到原作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意义相符 指称意义 内涵意义 语用意义    傅雷先生早在1951年就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他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所
原子力显微镜(AFM)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单个原子和分子的作用和认识方式.单分子力谱是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力的测量方法.概述了近年来利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研究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课堂”的提出,是对目前教育中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课堂40分钟有限的教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