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的诗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行,1979年生于江西湖口。现居昆明,任云南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已出版哲学著作《来自共属的经验》(2017)、诗集《黑眸转动》(2017)和诗学著作《论诗教》(2010)、《词的伦理》(2007),译著有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2006)等,并曾在各种期刊发表哲学、诗学论文和诗歌若干。
  丧失
  我怎样也记不起昨晚的梦。
  像一粒种子,埋得太深
  而无法发芽。依稀只看到你的脸
  在人群中晃动。你好像在说:
  “你每一步都是错的。”如果
  我要证明自己是對的,我会错得更甚。
  而要是我放弃,我将失去梦见你的权利,
  并失去对这失去的记忆。
  消失
  我信仰消失的一切。
  它们让我觉得清静。
  一些人失去踪影,一些段落
  被无形之手删去。
  那些不再照临的阳光,曾温暖
  我们,在我们消失后
  也跟着没入黑暗。
  有时我渴望成为倒空的漏斗
  或燃尽的香,却迷失于
  一条江无边的繁盛。
  流水多么腐朽!只有死,只有虚无
  才永远新鲜。
  来译者
  他关掉电视,像从屠宰场回来。
  新闻中到处是爆炸和枪击。
  人的血肉,溅到他所珍爱的语言之上。
  他清洗着每个词的血污——
  被斩首的、失去前缀的词,
  烧焦的、偏旁化为灰烬的词。
  他说,“爱”很难翻译,而“仇恨”
  却强迫翻译:只允许自己被译为炸弹和尸体。
  早晨的透明性
  早晨是不透明的。
  无论是沉默的森林,沉默
  而坚硬的山体,那些未醒来的
  动物和植物的梦,还是曦光
  照亮的有限区域,都被一层浓重的、
  尽管此刻有所融解的阴翳所笼罩。
  在这层细胞膜中,早晨活着,
  与水、土壤和空气进行着交换。
  每个早晨,无数个早晨,共同
  组成了时间或生命的一个器官,
  中午、黄昏和黑夜是其他的器官。
  在每个早晨中,都有一个相似的核,
  它就是我,或我的自我。自我
  是早晨的核,早晨的统一性;
  而他人的自我是线粒体、叶绿体,
  是早晨里面其他的细胞器。
  自我之中,有早晨的秘密,
  有前一个早晨向这个早晨、未来的早晨
  遗传的全部信息。
  自我比太阳更亮,它发出的光
  使早晨从有限和模糊中
  挣脱出来,获得了透明。
  此刻,天空的能见度就是
  意识的能见度,树林中溪水
  流动的声音,就是意识流动的声音。
  在自我中,森林的幽暗并非幽暗本身,
  而是对幽暗的意识,是透明化的幽暗。
  山体的内部被打开,它的坚硬
  是被意义之光照亮、穿透
  并赋予坚硬性的坚硬。
  自我编织着动物和植物的梦,编织着
  今天的、明天的和所有可能的梦。
  不像曦光,自我的照耀是无限的,
  一切阴翳都被它驱除。而一切
  能叫出名字的事物都是透明的。
  其他的事物,要么不存在,要么
  走在被命名的途中。
  冬日的童话
  有风在吹木门。
  木门上挂的铃铛。
  铃铛是为孩子们新买的,
  ——买不起风铃,只好用普通的替代。
  门没关紧,孩子们喜欢听风声
  和铃铛的声音,在睡眠间歇传来,
  像是从树林和溪水那边传来,
  又像是银币被孩子们吹得轻响。
  ——这让他们想到有钱的愉快。
  马上就要下雪了,他们可以
  有更多雪的积蓄来买
  树林、道路和屋顶的白色套装,
  ——特别是白帽子,它使万物都变得可爱。
  木门要请人修理了,修理费
  该由撞坏它的狐狸支付。
  风不用买,它可以一直吹。
  暗箭
  他们又在谈论那些人物身上的
  弱点和缺点。有时是新披露的污点。
  他们兴高采烈,仿佛这些点变成靶心
  吸引着尖利的言辞,击中羽翼和光环,
  使那些人跌落到和他们一样的地面……
  是的,这些点都是事实,也都
  让人感到遗憾:没有人
  完善到身上只有善。
  我们都有丑陋的部分,像每一棵
  被虫咬过的树,无论多么叶茂、枝繁。
  有些人的善像一棵树,有些人的善
  像一座山,有些人的善像一只鹰。
  ——而善本身却是天空。
  在一切树、山和鹰之上,天空展开。
  但天空并不只是在天上,它也存在于
  每一朝向天空运动的事物之中。
  重要的是不屈从于重力,也不
  屈从于自身的黑暗与深渊。
  树木向上方生长,枝叶被风吹动。
  鹰用它内部的空间将自己托起,
  盘旋在群山之巅。
  那些杰出的人物,他们的心
  如此浩瀚,像鹰的瞳孔聚拢了
  整个世界。他们也会犯错,就像鹰
  “有时会飞得比一只鸡更低”——
  但我们怎能不爱这些鹰隼般的灵魂?
  我们怎能不爱他们灵魂中的天穹?
  看吧,他们继续飞翔在世界深处,
  在树与山上方。那些只能在地面
  仰视的人们,他们的弓弩
  正发出响动:我看见,那些树枝,
  那些山中的矿石,已制成言辞的暗箭。
  注:出自列宁对罗莎·卢森堡的评语:“一只鹰有时候可能飞得比鸡还要低,然而一只鸡却永远不可能飞到与鹰相同的高度。罗莎·卢森堡……无论她犯过什么错误……她都是而且永远是一只鹰。”
  评:
  如果借用《诗经》中的“赋”“比”“兴”之说,将“比”理解为情意在先,先有理性的思索安排,然后再借物表达,“兴”理解为由外物触引,而后有情意之感发,心在物后,那么一行这些诗歌大致可以归为“比”的作品之列。诗歌为一行打开了一个思想操练的实验场,他的有些诗是以一个严密的哲学体系结构而成。《丧失》一诗是对梦、记忆、误认的表达;《消失》对存在与虚无,在场与缺席的表达;《早晨的透明性》中对“事物——自我/意识——语词/命名”之关系的思考。一行博学多识,能穷理,也有诗才,当二者自然融合的时候,他的诗与思皆有妙味,比如《丧失》中,由记忆/梦境、个体/人群、“发芽”/“埋得太深”之间的关联,探讨自我生成中误认与认同的辩证关系。当然,正如严羽的“别材别趣”所说提醒的那样,当人为的痕迹过重时,一行的诗与思也造成了互相伤害而不是互相成全。(陈林)
其他文献
芒原,原名舒显富,云南昭通人,警察。诗作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刊,著有诗集《舒显富诗选》,诗合集《群峰之上是夏天》。  秘密  春天不止一个  而花开,却只有一次  在流水断裂处  折戟沉沙。我知道,这是一场斧斫的  雪崩,它们  一直在等,一直把所有的锋利  都涂抹在花蕊上,想看看  从身体里流淌出来的汁液,到底有多甜  它们就站在春风里  吹得花枝乱颤  吹得节节败退,也像一群人  被吹
期刊
张伟锋,笔名土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6年生于云南省临沧市,2003年开始文学创作,有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大家》等刊物发表;著有诗集《风吹过原野》《迁徙之辞》《时光漂流》;曾参加《人民文学》第二届“新浪潮”诗会,鲁迅文学院第八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习;荣获第三届中国“刘伯温诗歌奖”,2014年“滇西文学奖”。现供职于临沧传媒集团。  窗台上的花  雨水从纱窗洒进来  阳光穿
期刊
红布条儿,本名韦红霞,云南富宁县人。喜欢喂狗,种草,挖野菜。  从此以后没有从此  从此以后没有从此。然后这个村庄的布谷鸟从单独里面进入完全的单独  草继续疯长。  每一颗雨珠都在草里面静静地进入水的底部  白天白了  白天白了,黑夜白了。  白是千物万物从能生长的地方生长出来。你在这里  你在那里。白是一束光和一束光的联结  白是虚空进入虚空里。  你是一片虚空。在黑里,虚空依旧  你依旧生长 
期刊
华秀明,中学语文教师,业余爱好文学。诗歌散见于《诗刊》《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诗潮》等刊物。有诗入选多种选本。  高原的脾性  时间从高处沉淀下来  带着冷,那些细小砂砾的粗糙  人间的灯火,往往打造出  夜色平缓  可我知道这高原的脾性  夜的转弯处  一些陡峭的河流在喧嚣  谁也不能阻挡。风从北面吹来  细小的枯枝在风中折断  可是,亲爱的,瑟缩于体内的影子  当我们在夜风中培育出一盏灯
期刊
甫跃成,1985年生于云南省施甸县,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居四川省绵阳市,供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诗歌见于《诗刊》《人民文学》等刊,入选多种选本。  八顶安全帽  八顶安全帽堆在茶几靠窗的角落。  八顶安全帽与棉大衣、水杯、废烟卷、  帆布手套,共用半个平米的面积。  八顶安全帽在早上六点套住八颗脑袋,  又在晚上十点堆回原处,位置稍稍有些变动。  八顶安全帽,某天突然只剩七顶,  另外一顶
期刊
黑鸟,原名郑福荣,土家族,1976年出生于重庆酉阳,现居昆明,供职于某报社。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习诗,偶有作品见诸《滇池》《边疆文学》等刊物,2011年与人合作出版诗集《云南十三人诗选》。诗观:写诗是自言自语,也是自己与万物的对话。  武功  我纵身一跃,飞过  一米多高的隔离桶  “哇,老爸好厉害!”  “这只是小儿科啦!”  “爸爸,你能飞过房顶吗?”  “我一般不使用轻功”  “爸爸,你能飞过
期刊
李季,80后,云南曲靖富源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作品发表在《诗刊》《滇池》《边疆文学》《诗歌月刊》等报刊,并有作品入选多种诗歌选本。  夜钓响水河  轻风推着波浪  石头下响着蛐鸣  对岸有十三辆火车驶过十三段  大地的颤音顺着月光下的铁轨跑远  连绵的水声让一个钓者的内心一软再软  反复提起鱼漂显得多么俗套  一个喜欢久坐水边的男人  变成一个水性的汉子只是迟早的事  午夜里的争吵  他
期刊
谭毅,四川成都人,现居昆明。曾就读于海南大学中文系和云南大学美术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和MFA(油画创作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云南大学美术系。已出版诗集《家与城》(2017)和戏剧集《戏剧三种》(2011),并在《扬子江诗刊》《诗林》《草堂》《飞地》《中西诗歌》等刊物发表诗歌和译诗若干。  连续与相遇  儿子七岁了。我们以彼此的生活作为时间  长而交汇的尺度。他告诉我,我是优秀的  潜水员,从母腹中
期刊
铁柔,本名陈磊,1986年生于云南阳宗海边汤池镇。诗歌散见一些刊物,入选一些选本。参加首届《星星》诗刊“大学生诗歌夏令营”,首届《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获第九届《滇池》文学奖,2014昆明文学年会奖。现居云南禄劝县。  时光隐匿  我不知道我是否  还在长大,如过去一段时期  亲切的长辈们时隔几月、一年  再次见到我提起的那样:  “哦,长高了,帅了,胖了  瘦了,壮实了,精神了”。现在他们 
期刊
胡兴尚, 80后,生于云南禄劝轿子山脚,大学中文系毕业。有诗文见杂志报刊及选本,现居昆明。  风雪夜  有人从山岗上下来  磷火荧荧,像一根白骨  似乎,所有的风雪  都是从他的骨缝中吹出来的  我们瞬间失去的江山  一片惨白,午夜  东山顶的豹子  白面皓齿的杀戮者  心里的刀子直指西山顶的冷月  连火枪也哈着满口白气  任子弹和火药  哑在空空的腹中  门楼空响,步履仓皇之声  谁借着夜雪之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