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活起来 让师生动起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668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所领衔全市基地学校大力实践和推进“以学定教,‘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指导”的 背景下,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坚持数年的研究设计,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之路,着力于“学习任务单”的研究,提出了“‘学习任务单’:让教学活起来,让师生动起来”的行动口号。
  一、问题的提出
  “让教学活起来”,就是我们充分利用“学习任务单”这一载体,让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尽可能充满活力,切合学生的实际,受到学生的欢迎。“让师生动起来”,就是全校上下通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落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主体,让教师的“教”真正实现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目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我们要用富有活力的教学,去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去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的价值
  “让教学活起来,让师生动起来”就必须聚焦于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呢?我们认为,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互动的课堂和合作的课堂。“学习任务单”的研究与实践,让我们的课堂呈现着动态和变化的美,这样的课堂才是增值的课堂,而“学习任务单”的研究与实践也能让我们的课堂实现教学相长。
  三、“学习任务单”的实践与实施
  1.构建运行机制,内外整合尝试“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指导
  要让教学活起来,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要让教师动起来;而要让教师正确、持久地动起来,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导向和合理的机制保障。
  (1)“全员随堂赛课”机制,由此及彼,尝试变革。
  如何将“学习任务单”的研究思想和精髓内化为全校教师的共同行为呢?我校开展了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要求教师们上自己独立设计的随堂课,体现自己对“学习任务单”的研究。
  参赛教师围绕“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指导进行了独立备课,设计了适切的“学习任务单”,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指导与落实。每位教师对比赛都很认真,积极投入,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比赛中,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从学情出发,先学后教,抓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困难,巧妙地创情境、设任务、搭支架,在精心设计和导学中,学生充分实践,深刻感悟,有效投入。
  “学习任务单”的研究实践就如激励教师专业攀登的“脚手架”,恰好给予了各个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向上攀登的一个共同的契机和一个展现的舞台。“学习任务单”的研究,引导着教师重新审视并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教师真切地感受着课堂的日新月异。“学习任务单”的研究存在于教师日常的每一堂课中,让教师在攀登向上的过程中展现着对教学价值的追求。
  (2) “月月骨干示范”机制,由点到面,引发共鸣。
  “学习任务单”的研究在我校需要有“敢于吃螃蟹的人”,这一角色,骨干必定首当其冲地承担下来。本学期,我们每个月都有骨干“先行课”的示范和研讨,使得学习设计在全校上下产生了共振。
  2月,我们称之为“一枝独秀”。在面向全市基地学校开展的“关注学习设计,提升学业效能”的专题研修活动上,我校语文组以课例研究的方式进行了现场研讨活动,掀开了“学习任务单”研究的帷幕。3月,我们称之为“百花吐蕊”。围绕“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指导,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王建芳老师向区语文培训班的成员上了堂公开课——《半截蜡烛》。一年级和三年级语文备课组也在区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备课组活动的展示,分别上了公开课《蜗牛学艺》和《鳄鱼的争斗》。课后,围绕“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落实,还进行了备课组的现场教研活动。4月,我们称之为“春色满园”。结合区语文教学技能“赛马场”、区探究型课程教学评比、异地教学交流、对外教学展示等活动,我们在各学科分别推出了语文的《画家与牧童》、数学的《几时几分》、英语的Changes in Shanghai》和《Mother’s day》、体育的《魅力小足球,欢乐你我他》、美术的《复活节彩蛋》和《狂欢人物——纸卷造型》,音乐的《春天里》等优质课。5月,我们称之为“精彩纷呈”。我们不仅推出了骨干引领的《将相和》一课,分别在两个年级进行同课异段教学的尝试。而且,结合“乐学杯”教学比赛,推出了语数外三堂课代表学校参加全区的比赛。6月,我们称之为“硕果累累”。之前几个月持续推出的“骨干教师引领单”“备课组合作单”“全体教师跟进单”终于结出了丰硕的“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运用的果实。大家一起经历着一次次“学习任务单”的修改,摸索着一次次“学习任务单”落实的方法,见证着一次次课堂效果的变化,收获着一份份研究成果的出炉。
  (3) “教学常态调研”机制,由表及里,落实提升。
  我们一直强调教学要常态化,追求教学的精准性。我们结合“学习任务单”的研究与推进,开展了专题校本调研。
  校本调研的方式和路径可以归纳为下图。
  我们针对个别教师存在的问题,发动学科组进行专题研究,给出建议,拿出后续跟进措施,从而努力解决了教师或学科组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比如,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习任务单”的出示也需要抓住几个关键:关键的时机、关键的方法、关键的铺垫,这样才能让精心设计好的“学习任务单”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的课堂悄悄发生着变化,从关注教法到关注学生,从关注预设到关注生成,教师更加注重随堂课的教学,注重教学本质的把握。校本调研是一种机制,一种促进教学有效、长效发展的机制,优良的机制能够确保常态下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成立研修团队,以项目推进研究“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指导
  我们认为,利用“学习任务单”激活课堂教学,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发展,不仅是对“学习任务单”的再思考,而且是对生命课堂的深化研究。为此,我们除了紧抓常规的教研组、备课组以外,还成立了各种研修团队,以项目制的方式运作,从而夯实组内研修,深化组际研修,优化校际研修,构建了校内多级立体的研修格局。我们紧抓三个层面的研修。   (1)以骨干教师为主的专题研修,形成以点带面的引领研修。
  我们每月定期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以及骨干教师研修活动。每次活动都事先确立一个鲜明的主题,有计划地推进“学习任务单”的认识、实践、阶段反思、再学习,制定下一步跟进研究实践的措施等系列研修专题。我们交流“学习任务单”设计和落实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分享“学习任务单”设计和落实的精妙与成功。我们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系列研修,让组长和骨干先行一步,往高一层。通过专题的研修,扩展思路,有力地辐射,带动各教研组、备课组,进而推进全员研修的进程,引领全体教师共同投身实践研究中,共同成长。
  (2)以各学科组为主的组室研修,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研修。
  每周各学科的研修活动我们都排入课表,逐步呈现着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的研修状态。每一次的研修活动,我们都设计互动环节,让教师之间分享工作的经验、交流教学阶段成果、反馈存在的问题。循序渐进的系统研修为各个组室的不断进步积蓄着能量。
  (3)以带教团队、互助团队、“学习设计”项目组为主的团队研修,形成合作分享的互动研修。
  我们还创设了各种团队研修,有语文组带教团队、英语组互助团队、针对青年教师的“学习设计”团队等。这些团队的研修主题都是指向学习设计和“学习任务单”研究的,但方式更灵活、更多样,校园里呈现着浓郁的研修氛围。
  比如,语文带教团队体现着三个“全”。
  全新的形式。由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部分备课组长、青年教师代表等6位教师组成,变以往一对一的单一带教为多点对多点的团队带教,发挥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主动性,把带教的作用最大化。
  全面的实践。带教团队制定了目标计划,每两周开展一次带教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学习分享”“立足课堂”“反思收获”三个板块。同时,还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带教团队的专栏,把每次的活动过程与全校教师共享。
  全方位的辐射。由原本固定的区学科带头人为组长,转变为轮值做组长,具体负责带教团队的组织工作,由带教团队的一些研究重点向各个年段的备课组辐射,发挥了带教团队的优势。
  3.深化课例研究,以课堂观察改进“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指导
  课例研究是我校教学研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抓手,尤其是我们将课例研究与“学习任务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了课堂活力,促进了教学相长。通过两年来基于课例研究的各学科课堂的教学实践,我们归纳为“三个层次六个内容”。
  这学期,我们侧重围绕“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指导组织了三场大型的跨学科联合教研,通过课堂观察、诊断、反馈,为每堂课收集了科学的实证依据,从而改进了我们的教学行为。
  四、几点思考
  1.进一步探究“学习任务单”的价值与作用。“学习任务单”给课堂、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更有力、更持久的学习态势的延伸。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任务单”到超越“学习任务单”,这需要我们不断去追问,理性思考,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去领悟“学习任务单”在推进课堂教学研究中所蕴涵的价值。
  2.更深入实践“学习任务单”的落实。有了“学习任务单”这一载体,能够让我们更科学地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按最近发展区实施教学。这也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更需要关注“学习任务单”的巧妙和有效落实,使教师在引领学生达成一个个目标的任务中,提高教学机智,实现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堂上,只是组织、引导学生交流从课文内容中读懂了什么,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仅是一个人的思想作用于文本,从中得到更丰富的思想的过程而已。当学生本来就已经产生了许多想法,却苦于表达不清,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时,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还应该完成另一个任务,即要让学生从文章中学到作者把自己的某一种情愫、某一种观点表达清楚的方法。将来学生本人有相似的思想时,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材料,把意思表达
主题式复习课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课型。它是通过重构主题、重组教学内容,在巩固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梳理归类,在梯度交流中融会贯通所学语言知识,在拓展与深化的语境中发展综合语用能力。  一、营造“三化”情境,发展语用能力  1.情景设置适宜化  担任几个班教学的英语教师在复习阶段要比平时更为忙碌。繁重的教学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乡镇出现了劳动力剩余的现象,许多家庭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务工或经商。由此,一个特殊的群体产生了,这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最弱势的群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针对此状况,我课题组所有成员对在我校就读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百分之五十多的留守儿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也令人担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大量留守儿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围绕优等生组织教学,中等生似懂非懂,学困生稀里糊涂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我们不能忽视,优等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全面育人,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我深深地体会到,学困生面对新课标,更需要教师的鼓励,更需要足够的“营养”。结合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学困生的引
小学阶段的作文一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教师对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深感困惑,学生也不喜欢作文,甚至害怕作文。追寻一下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大多数作文训练是命题作文,很多题目脱离学生的生活;从文体到立意,选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讲评学生的作文时,老师往往以批评为主,缺少鼓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乐于
小学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有一些关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内容,如主题单元“追根溯源”里的“吃穿住话古今”“汉字和书的故事”等。品德课程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它的目标必然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中国历史文化题材教学中,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有着巨大的打动人的力量。深刻的情感体验,往往可以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认识得以升华。李亦菲博士认为,情感、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形式、深邃的意境,滋润着中国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以受益终身。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学古诗,让小学生从小与古诗接触,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
“我知道自己不能向任何人传授任何东西,我只能提供一个能在其中学习的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体验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在其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产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以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活动创设的环境仅仅是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能触发学生的体验,活动中的儿童常常就会犯买椟还珠的错误,活动也就失去了教育意义。问诊课堂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在学科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研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在两者之间的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关系,积极创设情境。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笔者联系自身多年的尝试与摸索,谨此浅表一己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探究性品格问题的提出    人的创造精神来自于其探究性品格。一个人的探究性品格与他的好奇心、想像力、挑战性和冒险性相关。培育一个
《快乐王国奇遇记》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皮诺曹被小灯芯说服来到快乐国,在那里经历了惊险的遭遇后重返家园,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的故事。课文内容有趣直白,故事曲折又富有教育意义。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讲述文本的故事,可采取下面的方法。  一、把握重点语句讲故事  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容易成段文章照搬,犹如读课文。那是因为学生还没掌握故事发展的主线,不清楚哪些句子能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