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三化”情境把握“三度”原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r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式复习课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课型。它是通过重构主题、重组教学内容,在巩固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梳理归类,在梯度交流中融会贯通所学语言知识,在拓展与深化的语境中发展综合语用能力。
  一、营造“三化”情境,发展语用能力
  1.情景设置适宜化
  担任几个班教学的英语教师在复习阶段要比平时更为忙碌。繁重的教学任务、紧张的教学时间,往往会导致教师们在选用复习材料时不够精心,对学生所学知识缺乏全面梳理、综合和归类,进而导致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失去兴趣。而在复习课中,设置适宜的情景能改变这种现状。
  例如,在教学3B Unit 6“ Review and check”一课时,我整合了3B Unit 4 “Time”和Unit 5“ Plus and minus”两单元的内容,以“Numbers and Time”为题,上了一节主题式复习课。本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是数字、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交际语,知识点多且零散。如果按照传统复习课的模式一步步罗列、训练语言点的话,复习课必将枯燥乏味。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便把他们熟知的动画片《机器猫》搬进了课堂,将复习课的主题情景定为:周末大雄的朋友到大雄家做客,大情景中套了几个小情景,比如朋友来到大雄家后谈论客厅、帮助大雄解决数学作业上的问题,或和大雄他们一起商议午后的活动等等,这一系列的情景都与学生的生活情节相类似,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2.训练设计人性化
  在平时新授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使出“十八般武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深深吸引着学生。而在复习课中,讲评因其操作简单,受到了更多老师的青睐。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拖沓松散的复习节奏,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如果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只重视课堂上“热闹”的场面,而没有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真正地使用所学的语言,那么,训练也只能流于形式。
  还以主题式复习课“Numbers and Time”为例。在设计训练What’s the time? It’s...You can...Shall we...It’s time to...等句型时,我先出示了一张时间作息表,活动栏目采用了留空的方式,通过征求学生的活动建议,展开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又如,在训练What’s ...plus /minus... How many...can you see?时,我没有采取为做题而做题的训练形式,而是请学生帮助不擅长数学的“大雄”。这一过程中,我安排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在问答过程中,让学生找数字的构成规律,并辅以儿歌加以巩固。
  以上教学的训练内容没有发生变化,但因为加入了人本的因素,训练不再是一种枯燥和乏味的事情,而变成了一种快乐的助人活动。
  三、把握 “三度”原则,内化语言技能
  主题式复习课的情境针对性强,突出重难点,设计的课堂练习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课堂上,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查漏补缺,并及时整理总结。同时,还引导学生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该节课的复习内容与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趣度
  在复习时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控制好知识的难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如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1-2 “Comparative” 一课,某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带着学生到常州奥体中心观看比赛的情景,将抽象、枯燥的比较级融入观赛情景中。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兴致盎然,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2.广度
  广度就是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前后几个单元的相关语言点,使语言鲜活、融会贯通,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如在复习牛津小学英语6B “Comparative”时,可以将6B教材的比较级内容与5B教材中形容词比较级和副词比较级相结合起来教学。
  3.深度
  深度是指复习课中的练习与操练,不应当是简单的一步即可完成的任务,部分练习应当有点难度,复习所选取的内容可进一步拓展。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The seasons (Revision)” 时,某老师围绕着天气这一主题,沿着常州天气、中国天气、世界天气展开,其中以哈尔滨、澳大利亚、英国天气这些较有特点,学生又特别感兴趣的天气进行重点深入地剖析,并把环境教育和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教育学生要有环保意识。这样的主题式复习课的设计层层推进,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使复习课充满了勃勃生机。
  总之,复习课是一个考验教师的综合素质、驾驭课堂能力,以及备课是否精心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是否扎实的有效方法。主题式复习课只是复习课中的一种课型,相信通过我们一线教师的努力,一定能摸索出更多适合学生的复习课模式,进而让我们的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学习的乐趣与自信!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一、说教材  1.材料分析  《风的魅力》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涉及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选择各种材料制作不同的风力玩具,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风的魅力。  2.教学目标  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做。”那么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及认知水平,我为本课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①引
众所周知,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给出作文题,然后给学生讲怎样审题,怎样布局谋篇,怎样遣词造句,怎样揭示文章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该次作文,这就是所谓的命题作文。这种模式从古代延续至今,固然有着极大的实用之处,有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辅导,有利于教师大量地批改,有利于学生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个性的展示。因为对同一问题,每个学生的认识是不一样的,理解的角度也不一样。课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表现,满足学生的天性是素质教育中重视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游戏、竞赛、表演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其中发展,在快乐中成长,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游戏学习,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来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的游戏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
一、创设教学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收到一封来自远方的小朋友的信,信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他住在很远的地方,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他的朋友很少,因此倍感寂寞,想和我们五(1)班的同学交朋友。你们谁愿意和这位远方的小朋友交朋友?  生:(不约而同地举起小手)我愿意,我愿意……  师:很好,五(1)的同学很懂事,很热情。可是怎样才能增进你们的友谊呢?  生1:我邀请他到我家做客。  生2:我买礼物送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很普遍了。在小学低年级的写字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谈一谈我利用多媒体上写字课的一点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利用多媒体教授执笔方法  正所谓“凡学写字,必学执笔”。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书写的前提。正确的执笔方法,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写字的状态,并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感悟书法的真谛。  教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写字对培养学生沉稳、认真
无意识教育指教师将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使学生得到心灵的感悟,自发地接受教育。它是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德育的整体。古时“孟母择邻,三易其居”,就说明了环境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现笔者结合环境熏陶的特点,谈谈无意识教育的运用。  一、优化校园文化,树立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学校要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性、暗示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德育贯穿其中,使
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最大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是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呢?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以小学生身心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情并茂的作品占有相当的篇幅,每一篇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环节,创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尽情地发挥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勇敢地阐述观点,真诚地表露感情,这样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出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质疑中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
当前,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火如荼,各种专家报告、课题研究、观摩评比活动此起彼伏,各种形式的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也是花样繁多、热闹非凡,似乎在这样的热闹景象之中,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就会变得“时尚”,变得“有效”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全面、系统地实施体能教学,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创设情境,趣味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
在语文课堂上,只是组织、引导学生交流从课文内容中读懂了什么,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仅是一个人的思想作用于文本,从中得到更丰富的思想的过程而已。当学生本来就已经产生了许多想法,却苦于表达不清,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时,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还应该完成另一个任务,即要让学生从文章中学到作者把自己的某一种情愫、某一种观点表达清楚的方法。将来学生本人有相似的思想时,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材料,把意思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