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d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教师讲,学生听、记为主,因此不免枯燥、乏味,往往使学生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活动课件、学生扮演课本角色等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此,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语文;积极性;扮演角色;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的高中生对语文科的学习并不是十分重视,因为科技的发展,他们平时可以通过网络、看电子书等方式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对于语文方面的知识更是可以通过这些手段提前获得。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教师讲,学生听、记为主,相比之下不免枯燥、乏味,更加提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有些学生并不重视语文科的学习,加之高考语文以考应用能力为主,书本上的原知识考的不多,导致很多学生误认为“学习语文没有用,反正不考书本上的内容”,而把语文当成副科学习,甚至不学。
  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今,《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什么形式?怎样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笔者认为,结合高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个人意识强、有自己的主见等特点,应该让学生多参与,成为课堂的主角。而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活动课件、扮演文本角色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小说单元为例。小说是语文教学的必修内容,也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单元。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小说单元时,往往只注意看文章内容,对于文章怎么好,好在哪里,要学习其中的什么手法并不重视。如果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学生找主要人物、厘清文章线索、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特点,只看文本的话,学生会觉得没有新意。加之小说通常文字很多,他们就更加不愿意看,内容不看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没人回答问题,整个课堂就显得非常沉闷,教学任务、目标当然无法完成。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扮演文本角色,那么效果会很不一样。以课文《荷花淀》为例,这篇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是其主要特点。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是分析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把握好这一点,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也就能够让学生领悟。比如,夫妻话别这一部分,如果让学生扮演水生和水生嫂两个角色,扮演角色的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就会更加重视,会思考怎样把握角色,让自己演得到位。而其他观看的学生也会仔细阅读文本,看看这个扮演者演得是否和文本中的角色一样。当双方产生矛盾时,就能引发讨论。比如:该生演得好,好在哪里?该生演得不好,不好在哪里?应该怎么演?等等。这样一来,人物语言分析这一项教学目标无形中就完成了,学生也从中收获知识。
  再以诗歌单元为例。高一有一首诗歌《静女》,内容非常短。但因为是文言文且年代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偏差,尤其是后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实际是在说送礼物的人美,但是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理解错误,就认为是该物很美。此时,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个小场景表演,主要是扮演男子的角色,学生可根据诗歌中的内容演出他所认为的男子的形象。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此外,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地学习语文知识,制作课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活动课件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尤其在教对比度强或抽象性的文章内容时,比如《寂静的春天》。这是一篇提倡环保的文章,由题目可知“寂静”的状态与“春天”的特点是互相矛盾的。从这个点出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插入春天的图片,与“寂静”相对比,从而提出 “为什么作者会说春天是寂静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由上述可知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活动课件、让学生扮演课本角色等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这些方法的好处在于:
  一、多样的形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荷花淀》中,夫妻话别时水生嫂的语言。学生在主动参与扮演的过程中会思考:“为什么水生嫂会这样说?换一种方式行不行?”从而更加认真阅读文本,感受小说人物语言的魅力。
  二、直观的表现
  让学生一目了然,触动学生的思维。如在制作《寂静的春天》课件时插入春天的图片,和受污染后的环境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差异,并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答案,促进其对文本的学习。
  三、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上的方法正是实实在在地符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一要求。它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才能把握好人物的角色,扮演好人物的角色。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也提高了其语文的应用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其文学素养。
  四、小结
  制作好课件、让学生扮演文本角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语文的魅力,更能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因课定教”,同时还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生定教”。本文提出积极推进因生制宜的教学路子,尊重个性差异推开“因材施教”的教学路子,积极综合班级群体特点推开“因班制宜”的教学路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改
【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重视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厌学情绪,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师的责任。因此,新时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铭记自身责任,重视课堂,提高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课堂;平等;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新时期,优质课堂教学应该从教材入手,
【摘要】中职学前专业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持。笔者结合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实践,以《学前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置的研究》的课题为例,探讨中职学前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置,在研究过程中注重解决实际教学操作性不强、教学和实际需求相脱节等问题,并取得了切实有效的进展。  【关键词】中职;学前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摘要】教师要善于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根据不同的目标,指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动起笔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实践性”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写、听、说等活动。笔者在本文所说的“动起笔来”是指“写”,不仅指写作,还包括阅读过程中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指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途径应该做到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注重所阅读文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阅读能力在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要真正让微信“微阅读”成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一大途径,首先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事先阅读。  【关键词】微信“微阅读”;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如果仅仅通过课文范例的解读来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积累少”或“零积累”现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的做法,以期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读;写;听;说;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给他儿子谈怎样学写诗时说的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理,要学好语文,不仅要在课堂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在课外苦下功夫,
【摘要】作文是正常人的正常行为,作文教学要尊重写作主体个性,要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的生活,充分地利用乡土资源,师生共构一个读书和生活交融的课堂。  【关键词】作文个性化;作文生活化;共构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是最具个性化的教学,成功的教学必须是融共性与个性于一体的教学。怎样回答农村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弄清他们到底最怕什么,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农村小学语文教
【摘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这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极大地帮助,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爱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班主任,光有爱心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突发事件令人防不胜防,未成年人行为反复多变,班主任事务繁多。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讲究情感的艺术,使班主任工作得到最大限度的轻松、愉快。我认为情感艺术
【摘要】小说家在作品中往往深入地揭露社会问题、人性特点,给人们以重大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合理想象,即使是异想天开也无可厚非;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入挖掘小说中的现实意义,从而形成小说主题多元化思维的格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笔者以苏教版九年级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与学为例,做出探讨。  【关键词】坚守信用;现实意义;人性特点;多元思维  《我的叔叔于勒》是世界著名作家莫泊
【摘要】本文对《枣核》这篇文章进行了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教学设计;《枣核》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枣核》选自萧乾的《美国点滴》。全文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