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美感”“语感”“乐感”“方向感”这些词语我们常常能听到,但是“数感”一词却讲得很少。那么,数感是什么呢?数感指学生对于数值的一种直官感觉,也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数以及运算概念的感悟和理解,并且运用这些知识的意识。我觉得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覺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也是一种对数、对运算的直觉,同时还带有一定的非确定性。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会自然地试图用数学的观点及方法来解释或解决问题。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呢?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
  一、感受数感
  (一)在梳理教材中把握线索
  一是10以内数的认识,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练习中让学生看直线上的点写数,回忆各个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数的排列顺序。二是重视知识的现实应用。如,在数出三种动物套中圈的个数以后,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这里就应用了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才能回答现实情境里的问题。
  (二)在解读教材中把握特点
  认识11~20各数,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概括。教材先联系小棒直观表示这些数的含义,在摆小棒活动中初步认识“一”和“十”,初步体会十几和20;再利用计数器分析各个数的组成,形成数的概念。把小棒和计数器的杆对应,使小棒表示的数过渡到计数器的算珠表示的数。对照计数器的算珠写数,十位上1粒珠,在这一位上写“1”;个位上几粒珠,在这一位上写几。写的数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十几。实物图、算珠图和写出的数三者结合,理解数的组成,体会数的意义;最后,应用十几的数概念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起到深入理解数的意义的作用。
  (三)在读厚教材中厘清思想
  生活中经常有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除了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用适宜的语言表达。教材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另一方面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几个、少几个”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二、感知积累、形成数感
  (一)贯穿生活,数感来自经验
  以一年级数学为例,初入学的小学生禀赋各异,再加上学前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准备和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想象。于是,生活经验变成启蒙学生数感的良方。
  1.唤醒已有生活经验
  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有用素材,努力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向孩子展现数的现实来源以及实际应用,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把握数的实质,真正地理解数的意义,创建良好的数感。比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数时,让学生观察实物、图片,再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量,让学生用不同的学具来摆一摆这个数,可以用手指数字卡片等来表示,使数与物对应起来。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教室门前的树和花各有多少,让学生把10以内的数和身边实物的数量相结合,对数形成鲜明的表象。
  2.丰富儿童内心体验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儿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经历学习过程,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这就是实现“再创造”。如,在学习10以内数时,通过出示快乐的游乐园情境图,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去数各种物体的个数,初步地来感受数和认识数,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受到亲切、兴趣盎然。接着,让学生自己来给这些自然数组词,如,1本书,2个苹果,4支钢笔等,再从身边来找一找可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下体验感受,内化知识,发展数感。
  (二)引导操作,数感来自思维的激活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具体性、形象性为主,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动作思维。因此动手操作成为了儿童形成数感的重要手段。
  1.动手中思考
  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学生比较好动、好玩,乐于模仿,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在课上可多让学生参加“分一分”“数一数”“圈一圈”“摆一摆”的实践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参与,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例如,在教学“9加5”时,算理枯燥,讲解时可以给学生一些小棒,学生在操作小棒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可以将5分成1和4,然后9和1合起来是10,10加4等于14;或者将9分成5和5,5和5合起来是10,10加5等于15等多种算法,动手操作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枯燥的算理变得形象化,更易于理解。
  2.观察中估计
  在观察、估计、比较中,可以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是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然后经历估数的过程。估数说通俗点就是猜一猜,但這种猜并不是瞎猜,乱猜,而是要有依据地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依据大多来自生活的经验。一般情况下会给学生一些物体,先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个,最后让学生亲自数一数,来验证估计的数和实际的数相差多少,体会估数的方法。接下来让学生讨论你是怎样数的,学生的策略丰富而又多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了出来,有的2颗2颗数;有的5颗5颗数……学生在此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具体地感知了数量的多少,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从而做出对数量的判断,训练了数感。
  三、
  结语
  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数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有更好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实际,体验现实,表达他们对问题的不同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5月31日,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昌平主持召开省政府农业标准化工作专题会议,会议听取了省质监局农业标准化工作汇报,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研究。张昌平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小学生还编了一个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有心不做吧,老师瞪大眼,没有别的法,不抄就瞎编。看这位学生编的一一妈妈残疾下岗,爷爷瘫痪,奶奶失明……而她这样编的目的只是为了拿高分。这幅漫画侧面反映了小学生习作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解决小学作
学生认知风格差异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个体差异,它对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认知风格定义和类型的探讨,以场独立性-依存性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认知风格来分析认知
又到了一年一度为我们的读者奉上一本暑期专刊的时候了。今年专刊说的还是提升职校教师专业成长效度的话题。这虽然是个老话题,但却历久弥新,尤其在现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但这种说法在福建白酒行业却要改改了。外来的白酒品牌狠狠地“欺压”了本地品牌一把,他们蚕食鲸吞了市场93%的份额,本地品牌苦苦地守着7%的微薄份额
组织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最基本的内容,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实现少先队员政治社会化,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准确把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70-72页内容和 “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比较、归纳、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关键词】关注差异;温商精神;适情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27-02  黄威: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该校是首批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全国十佳育人单位、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温州市首批德育特色学校。学校机电、计算机和数控、电子商务等专业被评为国家级实训基地和骨干专业、省级示范专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
我们都痛恨也都在多多少少地参与着案例中的“买生源”“地方保护”等“抓壮丁式”的招生,而这种生源大战的后果必然是职业学校之间的相互拆台和恶性竞争,造成鄙视职教的“弊”远远超过生源增加的“利”。破解招生难题,要对普教热职教冷和不同职业学校、专业办学质量的差异认真反思,从源头和本质上寻找原因,从宏观和长远上拿出对策。比如,国家要在职教投入、师资配备、中高职衔接和中职学生升学、就业、待遇等政策法规的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