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能力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成为一位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因此,重视美术实践活动是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一、目标应注意多元化与层次性
作为美术实践活动,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热闹闹,其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有所体验、感悟和发展,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完善。因此,我们在设置实践活动的目标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结束时能直接感知的成果(如技能的掌握、作业完成的质量等),更应考虑在活动过程之中学生能体验到什么,学生的情感与观念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对学生的动手、交往、表达、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否有益。也就是说在确定美术实践活动的目标时,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目标的发展。如一年级《办年货》一课,就可以通过学生想一想、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乐一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共同布置一个超市或年货展销会,进行美术实践活动。
二、内容应具有生活化与情趣性
美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会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认识生活、领悟美术学习价值的重要载体。《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的实践活动。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参加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实践活动时,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选择有现实意义或有美术情趣的题材,以学生喜爱的形式展开活动,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1.美术实践活动要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将会符合他们的现实需要,是今后生活和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关键,能解决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的实际问题。(1)校内活动。学习制作彩带、彩球,在六一节前开展“巧手扮靓教室”美术实践活动,美化教室,营造节日氛围;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置场景,开展童话剧表演;配合数学课制作正方体、长方体、钟面等学具配合数学学科学习。(2)家庭活动。开展“我的天地我做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生活或学习用品,点缀自己的生活,布置自己的小天地。如。笔筒、自己的日记本、暑假作息时间表、卡通垃圾盒、小花瓶、壁挂、小小装饰品等。(3)参加学校或社会上的一些设计征集活动,服务于社会。如参加学校的艺术节节徽、吉祥物的设计。在这些体验活动中,学生能一展才华,这样就会更能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实践与探索的精神。
2.美术实践活动要有情趣,要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要特别利用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来带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从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如采用一些模仿、表演、竞赛等趣味性游戏活动,游戏的活动内容既贴近学生生活现实,又具有趣味性。如在《小小食品店》一课中,以小组为单位成立一个个食品店,并让学生自己为食品店取名,每一位学生都是食品店的食品设计师,并以比赛的形式来开展活动。比知识、比技艺、比团队精神……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主动承担任务,为集体争光,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过程要突出活动化与体验性
美术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感悟,强调活动与体验对美术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加深了解,全面认识。事实上在小学一年级的新课程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看谁涂得好看”是对色彩、线条的体验;“滚动乐园”是对圆的形状、性能特征的体验;“泥巴真听话”是对泥土性能、气味、特性的体验;“花点心”是对橡皮泥可塑性的体验;“剪剪、撕撕、画画、贴贴”,“五彩路”,“美丽的天空”,“让我的飞机上蓝天”,“巧用纸餐具”。“卡通明星总动员”等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交流要突出多向化与互动性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教师要把握好它的多向化与互动性,充分发挥交流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多向化。在活动中,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很容易成为活动中的主角或亮点,这部分学生往往与教师交流的机会比较多,效果也好,教师在通过交流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同时,要引导他们精益求精。而有的学生由于本身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又不够大胆,他们常常害怕失败而不敢主动参与,充当一些旁观者的角色,作为教师也要积极鼓励这部分学生,适时适当地给予他们指导。
2.互动性。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教师要掌控好自己语言的度,学会倾听。避免出现整堂课教师一个唱独角戏的现象。作为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来启迪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但总的来说还是应该让学生多说、多演,为学生多创设一些美术锻炼、实践的机会。
一、目标应注意多元化与层次性
作为美术实践活动,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热闹闹,其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有所体验、感悟和发展,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完善。因此,我们在设置实践活动的目标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结束时能直接感知的成果(如技能的掌握、作业完成的质量等),更应考虑在活动过程之中学生能体验到什么,学生的情感与观念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对学生的动手、交往、表达、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否有益。也就是说在确定美术实践活动的目标时,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目标的发展。如一年级《办年货》一课,就可以通过学生想一想、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乐一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共同布置一个超市或年货展销会,进行美术实践活动。
二、内容应具有生活化与情趣性
美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会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认识生活、领悟美术学习价值的重要载体。《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的实践活动。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参加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实践活动时,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选择有现实意义或有美术情趣的题材,以学生喜爱的形式展开活动,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1.美术实践活动要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将会符合他们的现实需要,是今后生活和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关键,能解决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的实际问题。(1)校内活动。学习制作彩带、彩球,在六一节前开展“巧手扮靓教室”美术实践活动,美化教室,营造节日氛围;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置场景,开展童话剧表演;配合数学课制作正方体、长方体、钟面等学具配合数学学科学习。(2)家庭活动。开展“我的天地我做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生活或学习用品,点缀自己的生活,布置自己的小天地。如。笔筒、自己的日记本、暑假作息时间表、卡通垃圾盒、小花瓶、壁挂、小小装饰品等。(3)参加学校或社会上的一些设计征集活动,服务于社会。如参加学校的艺术节节徽、吉祥物的设计。在这些体验活动中,学生能一展才华,这样就会更能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实践与探索的精神。
2.美术实践活动要有情趣,要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要特别利用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来带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从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如采用一些模仿、表演、竞赛等趣味性游戏活动,游戏的活动内容既贴近学生生活现实,又具有趣味性。如在《小小食品店》一课中,以小组为单位成立一个个食品店,并让学生自己为食品店取名,每一位学生都是食品店的食品设计师,并以比赛的形式来开展活动。比知识、比技艺、比团队精神……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主动承担任务,为集体争光,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过程要突出活动化与体验性
美术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感悟,强调活动与体验对美术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加深了解,全面认识。事实上在小学一年级的新课程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看谁涂得好看”是对色彩、线条的体验;“滚动乐园”是对圆的形状、性能特征的体验;“泥巴真听话”是对泥土性能、气味、特性的体验;“花点心”是对橡皮泥可塑性的体验;“剪剪、撕撕、画画、贴贴”,“五彩路”,“美丽的天空”,“让我的飞机上蓝天”,“巧用纸餐具”。“卡通明星总动员”等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交流要突出多向化与互动性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教师要把握好它的多向化与互动性,充分发挥交流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多向化。在活动中,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很容易成为活动中的主角或亮点,这部分学生往往与教师交流的机会比较多,效果也好,教师在通过交流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同时,要引导他们精益求精。而有的学生由于本身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又不够大胆,他们常常害怕失败而不敢主动参与,充当一些旁观者的角色,作为教师也要积极鼓励这部分学生,适时适当地给予他们指导。
2.互动性。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教师要掌控好自己语言的度,学会倾听。避免出现整堂课教师一个唱独角戏的现象。作为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来启迪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但总的来说还是应该让学生多说、多演,为学生多创设一些美术锻炼、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