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力的问题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运动状态及其他肉眼不能察觉的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物体间的这些问题,这些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力在生活上我们都可以见到:①人踢皮球,球从静止开始到运动。②足球守门运动员接球,球由运动状态到运动。③顶皮球过网。④学生踏板。⑤手压锯条。物体在形状、运动状态以及其他肉眼不能察觉的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的大小、方向有一个条件改变,运动状态也改变。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如弹簧称测量。力是矢量,它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它的作用效果也不同。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如果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加快物体的运动;如果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运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可以用力的图示表示。画力的图示有四个步骤:选标度、确定点、画线段、标方向。力的性质有力的物质性、力的相互性、力的矢量性。形状发生变化的有,弹簧拉伸,皮筋弹出,能够回复原状,打气车轮,篮球打气体积的增大,海绵的挤压,泥团的变形不能够回复原状,即非弹性形变。力的物质性: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找不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独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一个力的产生必须同时存在施、受力物体,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是直接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磁极之间的作用,是不需要接触的。
  例如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
  A:力的作用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C: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D: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下面重点谈谈重力。
  苹果落地,瀑布倾泻这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利用水的资源建立电站,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能不能说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的引力。地球两极的重力大小等于物体的吸引力,在地球的其他位置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引力。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出,G=mg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也无关。不同地地方,同一物体重力大小不同,纬度越高重力越大。同一地方附近某一高度,重力的大小不变。重力的方向一般不指向地心。只有两极点和赤道才指向地心。重力的方向与物体其他力,与物体所处的什么运动无关。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个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常称均有物体,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均匀的直棒重心在棒的中心,球体圆柱体等。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的分布有关。几何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悬吊法。通过悬挂两次来确定。
  自然界里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①从17世纪下半叶起,人们发现,相互吸引的作用于一切物体之间,知道宇宙的深处,相互吸引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②19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电荷间的相互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吸引的作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称为电磁相互作用。③20世纪,物理学家发现原子核是由若干带正电荷的质子之间存在斥力,使得原子核紧密保持在一起的强大的相互作用,距离增大,强相互作用急剧减少,作用范围约10-15m。④弱相互作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是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范围也是为10-18m,但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即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重力通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是决定对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的力的作用无关。
  重力怎样影响我们的世界?比如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848m,但由于重力的作用,地球上山的高度会有一定的限制。黑犀牛为了不被自身的重力压垮,并能正常行动,它的骨格特别粗大,身躯笨重,陆地上如果出现巨人,由于重力的作用,他的身体与常人相比,会变的不成比例的粗大笨重。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当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系统的重心位置,先下降后上升。而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舞蹈演员在各种优美的动作中,其重心在体内位置不变。“背越式”姿势越过横杆时人体重心可在横杆下方,而“跨越式”姿势人体重心一定要在横杆的上方,因而用“背越式”跳高时,人体重心相对可少升高些高度,若升高相同的重心高度,其越过的高度会更高。
其他文献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纵观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就会发现,他们总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课
期刊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怍交流的情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对此,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实践,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复习型”教学导入被打入“冷宫”,而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内容生动,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似乎在预设好的情境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期刊
《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中“劫贫济富”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传统教学中此类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新课程倡导“数学大众化”,希望通过学习促使学生获得更多自信,即数学应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泵”,而不是用来选拔的“筛子”。但教学实践却让不少教师惊呼:新课程数学的马太效应”现象反而提前!为此笔者对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  1锻炼数学思维——猜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猜数学就是数学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数学活动中,教学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同时,要把“经历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列为课程目标中”数学思考”的一项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英语打下基础。因此,我们就应把培养学生的这四项技能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而且都应受到重视,不应偏向一个或几个方面。但大部分师生较重视“读”和“写”,认为“听、说”较难。而忽视了对“听、说”技能的培养,形成“聋哑式”英语的后果。    1不同的技能功能不同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期刊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众多文化课设置中,政治课一向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说教的课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呢?怎样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兴趣教学“就是其中一种。  “兴趣教学”可以增强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趣味,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与教师一致,既便于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同时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取得教学相长
期刊
【摘 要】 AutoCAD绘图学习的入门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讲究方法。笔者经过多年的AutoCAD绘图实践与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AutoCAD入门课教学方法。  【关键词】 AutoCAD入门课精选图例精选命令  Discussions on Teaching Elementary AutoCAD Drawing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to initiate
期刊
“六年看三年”这是许多中学英语教师对初中英语在整个中学阶段所占重要性的高度概括。因为它不仅是英语课的基础,更是高考中的必考课之一。但我们贫困地区,英语教学质量相当低下,这除了客观方面,如语音室,电化教学等条件的限制外,还有主观方面的影响,如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因素。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遵循语言规律“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先于写”,整个教材采用透明法,循环式
期刊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而课堂上会出现师生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加强师生互动合作,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生成发展。    1课堂提问目的要明确,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生成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