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和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成为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任何一个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这种特有的文化是引领这个民族历经风雨、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因此,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
  (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
  文化哺育和传承民族精神,滋养民族的生命力,激发民族的创造力,进而铸造出民族的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整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民族凝聚力在深层次上实质是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即在共同的语言、习俗、思想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基础上,所形成的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和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我们中华民族从纵的方面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横的方面讲,有56个民族。从这两个视角,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文化相当古老,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是多元的,多民族的文化肯定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传统文化具有精神纽带的作用。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底蕴很深、十分厚重,它维系了我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三)先进文化是激励人民奋发进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文化的发展,不仅传承着民族进步的文明成果,而且是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智力因素,文化为民族创造力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识平台;作为精神因素,文化为民族创造力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思维方式,文化是民族创新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思维手段。从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今天的“两弹一星”和“神舟”飞船等展现中华民族创造力的伟大成果,无不渗透和体现着五千年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中国共产党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动力,它能引导人们把思想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激励人民奋发进取,昂扬向上,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综合国力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实力等方面,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环境和民族凝聚力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形成的综合力量。
  (一)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硬实力”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软实力”的竞争。事实表明,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从综合国力竞争发展趋势上看,以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结构要素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渗透力量和潜在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包括理论指导力、理想凝聚力、道德教化力、科技创造力、法纪整合力和艺术熏陶力等。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文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其本身就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还发挥着特殊的凝聚力、鼓舞和激励等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形成文化生产力
  文化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从传统意义上说,最主要是表现在文化观念对社会生产间接地体现出具有重要的有时甚至是根本的决定作用。随着现代文化长足发展,文化内涵已经超出传统文化的观念形态,文化已经不再是独立于经济之外的纯精神产品,文化进入了社会生产领域,或者反过来说,经济活动渗透到了文化领域,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生产、文化经营的产业——文化产业,从而出现了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双向互动新趋势,形成了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复杂的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给其他产业带来巨大的文化附加值,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形成政治影响力
  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碰撞。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形式,对文化市场的开发、控制和利用,对文化产业的调整、提升和转型,对文化观念的渗透和反渗透,对文化意识形态的入侵和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利益争夺的重要内容。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上升,文化已经成为进行政治斗争、国际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文化将成为今后国际社会竞争的焦点之一,成为矛盾冲突的重要根源。这种“文化战争”是和平时期国与国之间一种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守势。中华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不断地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首先是增强作为综合国力物质基础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同时也不能忽略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措施
  在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西文化交流中,文化信息的流出量和流入量是不对等的,中华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处于弱势地位,这已经影响到我国的文化安全。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趋紧密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是要把提高文化总体实力与提高综合国力统一起来,坚持两者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文化总体实力与综合国力是紧密相关的,文化总体实力一方面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综合国力的体现和反映。因此,要把加强文化建设以提高文化总体实力,同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提高综合国力结合起来,在文化总体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是要把思想文化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统一起来,坚持两者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从内容看,文化是思想文化与科学文化的统一,要提高文化的总体实力,就必须把思想文化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两者不可偏废。在这种统一中,思想文化建设是灵魂和核心,科学文化建设是基础。要针对我国科学文化比较落后的现状,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研究,创新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三是要把全面促进文化事业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统一起来,坚持两者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文化从内容看是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统一,从社会组织形式和生产形式看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统一。要提高文化的总体实力,必须在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要把精心打造先进的文化内容与全力拓展文化传播手段统一起来,坚持两者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文化的总体实力既取决于文化内容,又与文化传播手段紧密相关。文化内容不先进、不丰富,也就是说文化本身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何来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当然,先进的文化内容,也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推广和传播,离开了传播手段,先进的文化内容无从发挥它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是要把学习借鉴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统一起来,坚持两者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学习和借鉴国外文化特别是发达国家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方面,我们已经走过了较长的路程,对于他们的一些基本文化观念如科学、民主等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当前,除了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研究和吸收借鉴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深入研究西方社会各个具体领域及部门的文化观念,并结合我国相应领域及部门的实际,辨析其意义、价值并决定取舍。当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尤其应当重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基本文化观念并把它纳入当代中国文化体系之中;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基本形象和基本文化观念进行积极改造并赋予其时代意义,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化的思想内容;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不断增强当代中国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民族性。
其他文献
摘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和治本之策。我国目前的制度反腐存在着理念的非科学性、体系的非系统性、执行的非有效性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要通过树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理念,加强反腐倡廉制度的系统性、实效性建设,强化制度落实的执行力等几项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制度反腐;反腐倡廉    在获得全国执政地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党反腐多靠三把“利斧”
期刊
摘要:运用管理学上的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网球公开赛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网球公开赛最大的优势是赛事级别高、中国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举国意志、举国资源、举国智慧的优势;劣势是男子网球竞技水平较低和中网赛事开赛时间的不合理;面临的机遇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网球运动的迅速普及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面对的威胁是资金短缺和中国网球运动文化底蕴浅等。建议采用SO、ST、WO、W
期刊
摘要:许霆一案被媒体报道后,一度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重与罪轻等问题上,各种观点相互激荡。当许霆案已经尘埃落定时,本文以此案为例,对不当得利与刑事犯罪的界定进行阐述。  关键词:不当得利;刑事犯罪;财产型犯罪    一、对许霆行为持出罪态度,认为构成不当得利的观点能否成立  1、何谓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简言之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失而自己获利的事实。不当得利
期刊
摘要:在阳光体育的号角下,浙江省推出建设“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方针策略,以其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取得更好的发展。通过分析现在被所命名的基地政策,对基地的管理制度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些对现在基地建设方面具有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阳光体育基地;后备人才;管理制度    管理要科学化、制度要规范化、人才培养要效益化。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强调:“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
期刊
摘要:随着建设和谐校园的呼声越来越高,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帮困助学、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专项扶助模式已不能覆盖整个弱势群体。在新形势下,学校社工的优势初步展现,聘任兼职学校社工,创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扶助模式,有利于整合各类资源,助其自助,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扫除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盲区,扩大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受益面,维护高校的稳定局面,为构建和谐校园夯实基础。  关键词:兼职学校社
期刊
按照传统的理论讲,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为企业当家作主。“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这些曾经风靡一时、铿锵有力的话也不知是否已经过时,但随着时代变迁,员工在企业的地位、作用和福利待遇甚至人权自由等诸多问题,已不断成为劳企双方的突出矛盾,而往往员工则是弱势和被动接受的最无奈的一方。特别在基层的员工,经常被迫加班加点,强迫无偿劳动,没有话语权,也没有正常的公休日和年休假等等,生存状态苦不堪言,却很少有人关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传统服务行业,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繁华背后也尽显无奈,据中国饭店协会报道,2009年餐饮企业服务人员流动率平均达到了56%。各地餐饮服务人员的高流失率,已成为餐饮企业发展的严重阻碍。本文拟对部分餐饮企业服务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产生餐饮企业服务人员高流动率的原因,提出关于解决餐饮企业服务人员高流动率的对策,以期对
期刊
摘要: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本文对犯罪中止的基本概念、应负刑事责任的科学根据、处罚原则、及特征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文章的最后,作者对犯罪中止的完善和发展展开了探讨与研究,以望推进相关理论的更加成熟,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司法实践。  关键词:犯罪中止概念;处罚原则;犯罪中止特征    一、犯罪中止概述  (一)犯罪中止
期刊
摘要:简要介绍了我国民航油库接地系统安全现状,分析了接地系统不健全对民航油库造成的安全危害,并对我国民航油库接地系统规范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民航油库;接地;安全;规范化    1、民航油库接地系统安全现状  石油产品特别是喷气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品在储存、流动过程中因放电而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屡见不鲜。比较典型的油品静电火灾事故发生在1969年12月,先后有英国、荷兰、挪威的3艘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已有10多年的历史了,农村学校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良好的教学方法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的教师进行了调查,以此来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的状况。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农村中小学教师    本调查对象为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的中小学教师,六哨乡是一个集高寒、民族、贫困三位一体的山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