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家乡让童心飞扬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习作大同小异,选材陈旧,缺乏新意,老师无心批改,面对如此尴尬的困境,追根究底是好的习作素材的缺失。处于乡村小学的学生,经济条件有限,要想发掘有趣有用的习作素材,需要从本土资源入手,发挥乡土优势,引导学生写以生活为本源、以体验为本能、以儿童为本位的童心习作。
  一、从你的童心世界路过
  我的学生每当遇到习作题时,总是唉声叹气。拿到一张试卷的时候,学生首先要问的就是习作要不要写。提起习作来,老师们也是眉头紧锁,因为批改习作工作量巨大,尤其发现一个班的习作总是大同小异,选材陈旧,缺乏新意,老师更是无心批改。平常能言善辩的学生,在写作时却抓耳挠腮,无处落笔;平常幽默风趣的学生,在写作时语言却十分贫乏。
  当前小学习作教学所面临的尴尬,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写的习作内容是他们没有亲身经历和设身处地体验过的,而一些有着真切生活体验的素材却没有成为写作的内容。语文教育专家夏丏尊、叶圣陶先生作有《文心》一书中,道出了语文习作教学的内涵:“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如果以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习作作为教学目标,习作素材的选取就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指导学生用童心抒写自己的童言,这样的文字方可表现童趣。同时不能忽视习作的体验性,要引导学生在自我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和活动体验中去写饱含童真的文字,让习作成为学生实现自我表达的途径,成为一种抒发真情实感的享受,这样的习作才是和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能够关注学生体验本能的童心习作,即洋溢童真、抒发童心的文字,这样的习作才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才能让人们从字里行间读懂他们的童心世界。
  二、流淌于指尖上的家乡情
  我所任教的乡村小学位于江南的一座小城—铜陵。这座小城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铜陵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亦是铜陵人民的自豪,整个铜陵历史文化是以青铜采冶发展史为中心,蕴含了人文、社会、自然、宗教、民俗、特产等内容。学校所处的位置是较为偏远的乡村,学生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也多,如此丰富的地方资源和乡土优势为学生童心习作的素材提供了源头活水。
  1. 欣赏家乡自然景观,发掘习作资源。美莫过于大自然。由于我所任教的乡村小学,很多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经常出去旅游,去浏览祖国大好河山,每当遇到写景类习作教学时,学生无法去如范文一般描写各地名胜古迹。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发挥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拓宽学生的视野,跳出狭隘的课堂思维,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实物,不要忽视周围常见却不起眼的自然景物,从平凡的事物中发掘内在的形式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铜陵这座江南小城区域内有风景宜人的天井湖公园,园内植被茂密丰富,鸟语花香,犹如世外桃源;有清澈的天井湖;有铜陵市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西湖湿地公园……习作的题材俯拾皆是。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体验观赏过的美景,相比局限于教室里的纸上谈兵,身临其境地亲近自然,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地方课程资源,在习作中锻炼了学生搜集有效素材的能力。
  2. 亲身体验风俗之美,增强习作生活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活水必然离不开我们身边的地方文化资源,在地方文化资源的范畴中,民风民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凝聚着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展现的是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和精神世界的风貌。如铜陵的大通古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古名澜溪。现如今,当你漫步于澜溪老街,仍会发现保存完整的杆秤制作、渔网编织、藤艺编织等传统手工艺。
  很多学生在写劳动片段的时候,语言匮乏,寥寥几笔一带而过,语言生硬,不具体不生动,推本究源,是因为现在的学生缺乏劳动体验,只是劳动的旁观者。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地的古镇、古村落等地方资源,组织学生离开课堂,在身体力行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收获的喜悦,还应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农村的“野趣”:挑担、搓麻绳、推独轮车等这些乡间趣味劳动技能在大通古镇处处可见。教师指导学生把这些见闻体验化作笔下的写作素材,以人、事为中心组织起来,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童心洋溢的习作。这样既弥补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不足,又有着亲身体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感到亲切,充实了习作教学内容,让他们乐于表达敢于下笔,无形之中提高了写作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类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农村小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体验生活,展现生活气息,可以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我校毗邻西湖湿地公园、气象公园、博物馆,可根据这一实际,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参观、体验等活动,活动的丰富性才是学生习作素材的源头活水,语文老师不能错过此类活动的契机。
  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泉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地方资源应该成为习作教学源源不断的泉水,成为一块土壤肥沃的习作资源宝地。而我们的家乡正是这样一块土地,我们的学生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有着学生熟悉的环境,这里根植着值得学生去发现、探索、领悟的文化,在这片祖祖辈辈耕耘、挥洒汗水的土地上,学生乐于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在这样的文化寻根之旅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饱蘸家乡之情的习作在指尖流淌,一篇篇童心洋溢的习作挥笔而就。“月是故乡明”,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触摸城市脉搏、探寻城市文化,在亲身體验中“满载一船星辉”!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春晓小学)
其他文献
一、案例描述  1.依据文本,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训练表达。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的身份都是小记者,准备好进入闯关环节了吗?第一关:请快速读完课文第1~2自然段,借助“新闻信息采集表”的提示,给大家介绍一下钱塘江潮到来前的景象。  生: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小记者小胡。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现在我和其他观潮者们都在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此时,江面十分平静,人们昂首东望,满心期
期刊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写了李大钊作为父亲时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以及作为革命者时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这篇文章究竟有什么样的写作特色,又有哪些是值得选取的教学内容呢?先从题目看起,“回忆”二字点出了文章的文体特征与主要内容。“十六年前”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它自然不是简单的交代时间
期刊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意味着新时代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在于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的语文运用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在真实的语文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问题意识、任务意识,而且学以致用,便于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高。”[1]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需要回归生活,教师需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由原
期刊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初步感知“小说”  1.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小说单元。(板书:小说)关于小说,有这样两句话,请同学来读一读。你对小说有哪些了解?也可以结合你读过的小说谈一谈。(出示: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 师:小说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种提炼。虚构,使得小说一波三折、出现巧合和出人意料
期刊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和“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在教学时,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下对单元编排和内容进行审视,把握单元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细化教学设计任务。下面,笔者谈谈具体做法。  一、解读单元特点,确立核心知识  (一)论说类单元体系建构  纵观教材论说类单元编排体系,可以发现“由观点
期刊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以学习“预测”为主线组织内容。通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小狗學叫》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如何根据相关线索进行多角度预测,已经初步构建了“边读边预测”的学习模型。将看图想象、续写故事作为本单元习作内容,正是对这一策略的进一步运用。据此,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确定为:能够根据插图内容发现有关线索,进行符合情理的预测,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续写未完的故事
期刊
编者按: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变革教学方式,实现从知识为本到素养为本的教学转变,让教学成为师生语文生活中主动积极、富有意义的探究过程。江苏省整合教学研究所项目团队围绕“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这四方面的核心要义,基于统编语文教材展开创造性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将整合视野下指向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研究引向一线课堂,进入常态研究。  本刊邀请了五
期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分别出示牙刷、饼干、丹顶鹤放大后的局部图片,请学生猜是什么。)原来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你想象的呀。现在,老师再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张井的图片)  生:井。  师:对,这个字是后鼻音,再读一遍。(生读)古人就是根据井的形状造出了这个字。要想写好“井”这个字,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出示“井”字书写动画)上横短、下横长,撇低竖高分两旁。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把它
期刊
一、借助信息技術,让拼音教学趣味化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初步学习了拼音,对拼音的学习不太感兴趣,还存
期刊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三年级学生由“写话”开始过渡到“习作”。这一小步的变化,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却是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积累的一大步。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加强习作的有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指导,给予学生习作的自信,学会观察的方法,掌握表达的方式,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指导三年级习作,笔者认为,通过“加减乘除”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