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是资源开发的一条有效策略,资源整合的基础是生本意志的凸现,其目的是服务课程、优化资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其形式主要有主题引领、有机交融、延伸拓展和自然生成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 整合 策略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资和人力,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也是课程得以实施的条件。目前国家只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的授课时数和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参。内容来源于地方和学校的自主开发生成。因此,学校如何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是这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关键。而整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一条有效策略。
整合,通俗地说就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课程资源的整合就是把不同的资源组合在一起,共同为课程的实施服务。它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更是一种策略。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彼此分离的资源整合成整体,追求资源的最优化和整体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1 课程特点使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之一为综合性。也就是说,一切以书本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活动都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有损其课程价值。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课程资源的综合性、整合化。《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所以学校要据此克服那种按单一的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弊端,紧紧扣住学生这个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等各种关系,在各种资源的整合中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 资源优化必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来源是广泛多样的: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课程资源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可以分为文本课程资源和非文本课程资源;根据性质。可以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存在方式,可以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根据功能特点,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由于每一项课程资源都不是孤立地被开发与利用,几种或多种课程资源必然以整合的形态存在于活动中,因此,运用整合的理念,采用整合的策略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够服务于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对课程资源重新组合,实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
3 学生发展必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而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学生个性发展的兴趣和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需要,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我们要在学生个性这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的整合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儿童生活领域涉及儿童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因此它在培养目标上是综合的,强调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这一价值取向,必须实现社会、自然、自我世界的资源整合。
从特征上来看,整合不是拼合,而是有机地“结合”,是一种近乎化学意义上的溶合,其核心是联系的建立。资源整合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策略。具体表现为:
1 主题引领
主题引领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跨领域的综合主题,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这种问题可以是范围比较广、研究的时间跨度比较大的“长线主题”,也可以是通过相对短时完成研究的“短线主题”。长线主题一般由学校依据地域文化、校本文化、学校特色等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使研究活动形成系列。譬如有学校把本地的漤港文化作为综合实践的一个主题,这是一个长线主题。他们把溇港文化资源整合成桥、船、住宅、蚕丝、茶、蟹、电缆、饮食、旅游等板块。学校整合这些板块的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使综合实践常态化,而且发展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短线主题一般结合长线主题来确定并整合各种资源,也可以从一些身边的随机性的问题中提炼课题。整合资源开展研究。如“关于小学生零用钱的调查研究”、“走进广告世界”、“鸡蛋的承重有多大”等都整合了校内校外以及家庭的各种资源,有效地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
2 有机交融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如“中国结”主题活动中,第一个环节主要通过访问、参观学习、请教专家的方式探究中国结的历史、了解中国结制作的工艺流程,是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试编中国结,经历编制流程,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环节;宣传中国结的活动,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资料查询作为以信息收集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其中,是典型的有机交融性综合实践活动。其次,人力资源的有机交融。一是指导教师有机交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课程的指导任务不是某一位教师能够完成的,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会运用到各学科课程所特有的学习方式,如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表述、自然学科中的观察与实验、数学学科中的统计与测量、艺术学科中的表演、绘画等。因此指导教师的融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二是学生资源的有机交融。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在课程实施中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相互的融合显得特别的重要。尤其是在小组合作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的相互依赖,即目标相互依赖,共同努力完成同一个学习目标;角色相互依赖,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责任分明,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同时还可以进行角色的交换;信息相互依赖,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和分享有关材料。
3 延伸拓展
课程资源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某一指定领域拓展的形式、教师特长的发挥以及与其他学科拓展的形式得到整合。在延伸中形成新的课程资源。一是指定领域的拓展。如以四大指定领域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切入口,从简单地动手操作延伸到对这一操作材料、操作设计、操作步骤以及产品的用途、特点的研究,在延伸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二是学科的延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科知识不是孤立的存在。必然与学生的生活、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因此,学科知识的拓展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宝贵的资源。
4 自然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它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获得实际的体验和发展,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当学生生成的资源与原有资源整合,就可以成为新的资源,从而形成新的主题。一是由问题生成。本着“问题即课题”,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捕捉生活素材。探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新的问题、新的课题将不断涌现。二是由兴趣生成。让学生开展与自己兴趣“对口”的活动,从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由同伴之间的兴趣差异所带来的新鲜感,在彼此交互与撞击中摩擦出新的火花,也生成新的主题,从而整合课程资源,开展研究。
当然,以上资源整合的策略形式,还必须将生本意志的凸现作为资源整合的基础。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和实际的课程,它的宗旨是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资源的具体利用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立足于学生的意志,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致力于学生体验和能力的锻炼,使课程基于校本,更是一门生动的生本课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 整合 策略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资和人力,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也是课程得以实施的条件。目前国家只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的授课时数和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参。内容来源于地方和学校的自主开发生成。因此,学校如何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是这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关键。而整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一条有效策略。
整合,通俗地说就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课程资源的整合就是把不同的资源组合在一起,共同为课程的实施服务。它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更是一种策略。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彼此分离的资源整合成整体,追求资源的最优化和整体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1 课程特点使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之一为综合性。也就是说,一切以书本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活动都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有损其课程价值。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课程资源的综合性、整合化。《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所以学校要据此克服那种按单一的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弊端,紧紧扣住学生这个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等各种关系,在各种资源的整合中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 资源优化必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来源是广泛多样的: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课程资源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可以分为文本课程资源和非文本课程资源;根据性质。可以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存在方式,可以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根据功能特点,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由于每一项课程资源都不是孤立地被开发与利用,几种或多种课程资源必然以整合的形态存在于活动中,因此,运用整合的理念,采用整合的策略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够服务于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对课程资源重新组合,实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
3 学生发展必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而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学生个性发展的兴趣和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需要,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我们要在学生个性这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的整合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儿童生活领域涉及儿童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因此它在培养目标上是综合的,强调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这一价值取向,必须实现社会、自然、自我世界的资源整合。
从特征上来看,整合不是拼合,而是有机地“结合”,是一种近乎化学意义上的溶合,其核心是联系的建立。资源整合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策略。具体表现为:
1 主题引领
主题引领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跨领域的综合主题,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这种问题可以是范围比较广、研究的时间跨度比较大的“长线主题”,也可以是通过相对短时完成研究的“短线主题”。长线主题一般由学校依据地域文化、校本文化、学校特色等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使研究活动形成系列。譬如有学校把本地的漤港文化作为综合实践的一个主题,这是一个长线主题。他们把溇港文化资源整合成桥、船、住宅、蚕丝、茶、蟹、电缆、饮食、旅游等板块。学校整合这些板块的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使综合实践常态化,而且发展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短线主题一般结合长线主题来确定并整合各种资源,也可以从一些身边的随机性的问题中提炼课题。整合资源开展研究。如“关于小学生零用钱的调查研究”、“走进广告世界”、“鸡蛋的承重有多大”等都整合了校内校外以及家庭的各种资源,有效地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
2 有机交融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如“中国结”主题活动中,第一个环节主要通过访问、参观学习、请教专家的方式探究中国结的历史、了解中国结制作的工艺流程,是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试编中国结,经历编制流程,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环节;宣传中国结的活动,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资料查询作为以信息收集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其中,是典型的有机交融性综合实践活动。其次,人力资源的有机交融。一是指导教师有机交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课程的指导任务不是某一位教师能够完成的,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会运用到各学科课程所特有的学习方式,如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表述、自然学科中的观察与实验、数学学科中的统计与测量、艺术学科中的表演、绘画等。因此指导教师的融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二是学生资源的有机交融。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在课程实施中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相互的融合显得特别的重要。尤其是在小组合作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的相互依赖,即目标相互依赖,共同努力完成同一个学习目标;角色相互依赖,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责任分明,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同时还可以进行角色的交换;信息相互依赖,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和分享有关材料。
3 延伸拓展
课程资源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某一指定领域拓展的形式、教师特长的发挥以及与其他学科拓展的形式得到整合。在延伸中形成新的课程资源。一是指定领域的拓展。如以四大指定领域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切入口,从简单地动手操作延伸到对这一操作材料、操作设计、操作步骤以及产品的用途、特点的研究,在延伸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二是学科的延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科知识不是孤立的存在。必然与学生的生活、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因此,学科知识的拓展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宝贵的资源。
4 自然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它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获得实际的体验和发展,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当学生生成的资源与原有资源整合,就可以成为新的资源,从而形成新的主题。一是由问题生成。本着“问题即课题”,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捕捉生活素材。探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新的问题、新的课题将不断涌现。二是由兴趣生成。让学生开展与自己兴趣“对口”的活动,从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由同伴之间的兴趣差异所带来的新鲜感,在彼此交互与撞击中摩擦出新的火花,也生成新的主题,从而整合课程资源,开展研究。
当然,以上资源整合的策略形式,还必须将生本意志的凸现作为资源整合的基础。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和实际的课程,它的宗旨是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资源的具体利用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立足于学生的意志,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致力于学生体验和能力的锻炼,使课程基于校本,更是一门生动的生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