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形势下,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诸如 “任务驱动”、“主题活动”、“合作探究”等,它们被广泛地运用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上,同样也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常用模式。除此之外,“两学一归纳”教学模式也被因地制宜地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所谓“两学一归纳”就是学生自学、互学、教师再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运用“两学一归纳”进行有效教学谈谈我个人的做法及认识。
一、自学环节
(1)异质分组,明确要求
为了让小组成员能够愉快、方便地合作,学期初,我根据机房布局,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遵循好差搭配、就近原则进行分组(四人为一组),活动时,每人可使用一台计算机,或根据情况多人使用一台计算机。这样既保证了小组内的强弱搭配、互助合作,又能保证小组之间公平、合理的竞争。这种基本固定的分组经过长期磨合,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小团体”,在课堂上能够很快进入状态,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2)出示目标,个体自学
教师首先PPT循环播放图文并茂的卷首语,让学生欣赏、感受卷首语的同时,同时思考:假设你是一个“挑剔的主编”,你认为这样的文档还存在哪些不足呢?从而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接下来出示本堂课的自学目标,让学生清楚他们需要自学的要点:①灵活运用Word创作图书的卷首语;②掌握插入和编辑图片的方法;③掌握页面设置的方法;④掌握绘制、编辑和修饰图形的方法。⑤掌握图文混排的操作方法及相关技巧。要求他们小组内自学,15分钟的时间,利用提供的素材和资料,为校刊《东方》制作卷首语。本节课操作性很强,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为下一环节的交流做好准备。当然,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必须行间巡视,对于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探究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多鼓励,指导他们,使他们也能动起手来。
二、互学环节
(1)组织自教,组内排疑
本环节中,小组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起着组织和协调的作用。我们通过自我推荐和小组成员共同审查,最终确定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使他们成为师生活动的纽带。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抛出问题,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比如:为什么图片插入到文档中不能移动?如何给自选图形填充颜色?……让学生讨论,并请学生回答并到教师机演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达到一种互学、互助的效果,课堂上,学生气氛很活跃,也有创新的做法,比如如何设置自选图形填充色,多数学生是按右键,有学生就会想到直接在图形上双击,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创新思维。
当然,在本环节的交流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应努力做到让学生讲,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争论,让学生求解。充分发挥“平等首席”的作用,并巡视、检查各小组的交流情况,并及时、适当地对某一小组进行指导,对学生共同存在的困难,通过主机,给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并重点引导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疑难杂症”。 在这一环节上,教师不是答案的提供者,而是思路的指引者、智慧的点燃者、辩论的裁判者。
(2)班级交流
经过前期的创作,疑难问题的解决,学生作品已经基本完成,教师通过联想传奇电子教室,展示每组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作品开展小组评价。学生的创作意图可能会五花八门,建议学生从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能够把握好尺度,公正、公平、合理地进行评价,指出其中有哪些值得借鉴,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如何完善作品,并且帮助解决自学、自教过程中的疑问,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对于学生还没有关注到的重点,或教师认为学生可能还有问题的地方,适当进行设疑引导,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本环节中,特别提倡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相互的掽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在课堂上学生提出来的一些本不在教师预料范围内的问题,教师不应该轻描淡写地一语带过,而应借此机会激发学生去探索,将师生交流拓展到课堂外。信息技术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应借助课堂讨论问题的机会,尽量走近学生,主动地去寻求共同语言,与他们成为朋友,这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三、归纳环节
(1)当堂练习
此时的当堂练习,在疑问一一“消灭”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分析自己的卷首语作品,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比如背景的搭配是否美观,图片的位置是否合适,自选图形的填充色是否恰当等,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行间巡视,悉心指点,特别是对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练习,并对比较好的作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并展示给全班,让学生体会劳动后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此时的当堂训练,实际也是个能力提升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学生最后的成品展示,教师可以了解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情况,以获得第一手的反馈资料,以利于辅导和拓展。
(2)归纳小结
小组代表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卷首语的要素,并总结制作卷首语的几种排版方法,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文字和图片的处理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注意决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侧重,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掌握文字排版及图文混排方式方法;图片或自选图在文本中的处理应用。其他小组对总结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最后,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强调或点拨,并立足于提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明白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方法、提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思想,把学生的目光投向关注的生活和事件,投向更为深远的时间和空间。
(3)整理反思
本节课中运用了添加背景、插入图片,对标题、正文部分的设置,装饰线条、绘制图形等排版技术,让学生总结操作步骤,并指出其中重要的、易错的、有价值的、创造性的问题,进行整合内化,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此时,反思不仅是简单知识的回顾,而更应是能力提升、升华的过程,是创造性火花迸发的导火线。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我校特色的“两学一归纳”学习,建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得以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参与课堂,从而实现了有效的生生、师生互动。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自主学习和相互协助的能力,这些是孩子们在自主参与中形成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共同成长的乐园。
一、自学环节
(1)异质分组,明确要求
为了让小组成员能够愉快、方便地合作,学期初,我根据机房布局,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遵循好差搭配、就近原则进行分组(四人为一组),活动时,每人可使用一台计算机,或根据情况多人使用一台计算机。这样既保证了小组内的强弱搭配、互助合作,又能保证小组之间公平、合理的竞争。这种基本固定的分组经过长期磨合,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小团体”,在课堂上能够很快进入状态,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2)出示目标,个体自学
教师首先PPT循环播放图文并茂的卷首语,让学生欣赏、感受卷首语的同时,同时思考:假设你是一个“挑剔的主编”,你认为这样的文档还存在哪些不足呢?从而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接下来出示本堂课的自学目标,让学生清楚他们需要自学的要点:①灵活运用Word创作图书的卷首语;②掌握插入和编辑图片的方法;③掌握页面设置的方法;④掌握绘制、编辑和修饰图形的方法。⑤掌握图文混排的操作方法及相关技巧。要求他们小组内自学,15分钟的时间,利用提供的素材和资料,为校刊《东方》制作卷首语。本节课操作性很强,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为下一环节的交流做好准备。当然,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必须行间巡视,对于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探究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多鼓励,指导他们,使他们也能动起手来。
二、互学环节
(1)组织自教,组内排疑
本环节中,小组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起着组织和协调的作用。我们通过自我推荐和小组成员共同审查,最终确定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使他们成为师生活动的纽带。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抛出问题,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比如:为什么图片插入到文档中不能移动?如何给自选图形填充颜色?……让学生讨论,并请学生回答并到教师机演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达到一种互学、互助的效果,课堂上,学生气氛很活跃,也有创新的做法,比如如何设置自选图形填充色,多数学生是按右键,有学生就会想到直接在图形上双击,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创新思维。
当然,在本环节的交流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应努力做到让学生讲,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争论,让学生求解。充分发挥“平等首席”的作用,并巡视、检查各小组的交流情况,并及时、适当地对某一小组进行指导,对学生共同存在的困难,通过主机,给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并重点引导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疑难杂症”。 在这一环节上,教师不是答案的提供者,而是思路的指引者、智慧的点燃者、辩论的裁判者。
(2)班级交流
经过前期的创作,疑难问题的解决,学生作品已经基本完成,教师通过联想传奇电子教室,展示每组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作品开展小组评价。学生的创作意图可能会五花八门,建议学生从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能够把握好尺度,公正、公平、合理地进行评价,指出其中有哪些值得借鉴,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如何完善作品,并且帮助解决自学、自教过程中的疑问,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对于学生还没有关注到的重点,或教师认为学生可能还有问题的地方,适当进行设疑引导,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本环节中,特别提倡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相互的掽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在课堂上学生提出来的一些本不在教师预料范围内的问题,教师不应该轻描淡写地一语带过,而应借此机会激发学生去探索,将师生交流拓展到课堂外。信息技术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应借助课堂讨论问题的机会,尽量走近学生,主动地去寻求共同语言,与他们成为朋友,这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三、归纳环节
(1)当堂练习
此时的当堂练习,在疑问一一“消灭”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分析自己的卷首语作品,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比如背景的搭配是否美观,图片的位置是否合适,自选图形的填充色是否恰当等,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行间巡视,悉心指点,特别是对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练习,并对比较好的作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并展示给全班,让学生体会劳动后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此时的当堂训练,实际也是个能力提升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学生最后的成品展示,教师可以了解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情况,以获得第一手的反馈资料,以利于辅导和拓展。
(2)归纳小结
小组代表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卷首语的要素,并总结制作卷首语的几种排版方法,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文字和图片的处理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注意决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侧重,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掌握文字排版及图文混排方式方法;图片或自选图在文本中的处理应用。其他小组对总结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最后,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强调或点拨,并立足于提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明白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方法、提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思想,把学生的目光投向关注的生活和事件,投向更为深远的时间和空间。
(3)整理反思
本节课中运用了添加背景、插入图片,对标题、正文部分的设置,装饰线条、绘制图形等排版技术,让学生总结操作步骤,并指出其中重要的、易错的、有价值的、创造性的问题,进行整合内化,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此时,反思不仅是简单知识的回顾,而更应是能力提升、升华的过程,是创造性火花迸发的导火线。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我校特色的“两学一归纳”学习,建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得以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参与课堂,从而实现了有效的生生、师生互动。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自主学习和相互协助的能力,这些是孩子们在自主参与中形成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共同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