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0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教学实际,探讨语文课堂提问的四种方法:妙问,趣问,简问和开创思维、延伸想象的提问。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提问 方法
  随着语文教育理念的改革,思维理念的转变,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纳,并促使教师开拓创新,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老师在讲课的间隙,随着本节内容的深入,不定时的随机性的对学生提出课文的问题,以问题作为引导,以对话的形式为方法,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策略性的方法性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实施课堂提问呢?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妙问
  有人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妙,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妙问”。语文教学中,妙问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例如小学语文中《守株待兔》一文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寓意,没有直接问其义,而是巧妙设置情境,图文结合,提问学生“这个守株的人今年秋季能收获多少麦子”,学生起初回答有400斤的500斤的不尽相同,但是很快就明白了这个人在待兔,他的庄稼都已经荒废了,哪里还能有麦子可收获呢?通过巧妙提问,使学生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巧妙提问就好似撩拨学生兴趣之弦的金手指,看似毫不费力的一拨,却产生了“错综见义,曲折生姿”的功效。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趣问
  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要精确、明了、有趣。一个理想的问题,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应该有趣味性和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必须明确趣味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但是遗憾的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笨问题”太多,一些毫无价值的连环问、满堂问等,常常充斥于教学过程。毫无价值的提问只能让课堂教学变得平淡无味,而精当的提问却能使平淡的教学波澜顿起。教师要创造性处理和加工教材,对教学的内容做到取舍有度,在教材和学生空白点处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问题。同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适学生的课堂心理,激励学生走向“问题尚未解决,同学仍须努力”的尝试探究之路,在思维不断“碰壁”和“激荡”中,让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智力、张扬个性,唤起创新的欲望。由此可知,课堂的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有趣味,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气氛中掌握应知和应会的知识。
  三、语文课堂提问的简问
  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越深越好,而应当是简单明了,问题应当是深入浅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若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一些较难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处理。如鲁迅的《风筝》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文中写到的温馨的手足情,玩具对儿童的重要启蒙作用等内容,学生都不难理解,而文中蕴含的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麻木状况的思考,却是学生难以把握和理解的。处理教材时,教师先从浅处提出问题:“我们看见风筝时都会感到高兴、快乐,但作者从小就不喜欢风筝,在他成人后看见风筝,内心涌起的情感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读书,略做思考,便得出结论:“我们是高兴、快乐,他却是惊异、悲哀。”老师接着问:“他为什么惊异呢?”、“他悲哀的又是什么呢?”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读书,一边疏理鲁迅“悲哀”的原因,教师由浅入深一步步追问,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故乡放风筝的时节,我干着虐杀兄弟精神的事,在那个封建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精神虐杀者到处都有。被虐杀韵绝不仅仅是小弟一人的精神,而是整体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连续提问,意在化难为易。
  四、语文课堂的开创思维、延伸想象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好的课堂提问固然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回答问题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面看似思想活跃,其实学生学得并不主动。因此,教师除了重视问题的设计外,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话题”,与学生一起围绕话题平等的“交谈”,使得学生有自主创新的跳跃性思维,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不同的想象,延伸学生的想象思维,有被动的回答问题转为主动的思维问题,创造问题。话题不同于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空间大,学生只是围绕话题发表意见而不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答案意识”淡化,交谈获得的认识往往是多元的。在话题的情境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学资源是共享的,在共享中又体现着教师“导”的作用。
  总之,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课堂提问应当注重方式方法,贵在妙问、趣问、简问,提问题应当巧妙、有趣,而且简单明了,深入浅出,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找一些有延伸性的话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具有创造性的、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学的也是作文。作文已成为摆在广大师生面前一道不得不面对而又棘手的难题。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  1.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人们学习的力量。指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的一事一物、一点一滴。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不断地去认识它、研究
期刊
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大型海藻,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受自然分布的潮间带环境影响,须经历周期性的低潮失水与高潮复水的环境变化过程。低潮时,坛紫菜经常遭遇烈日或暴雨天气,藻体面临高盐和低盐胁迫,但高潮复水后又能迅速恢复正常生长,说明坛紫菜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进化出了独特的耐盐机制。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K+/Na+平衡在耐盐植物、海草、微藻
写作是一项情感和思维活动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这种由情感、认识到创新的复杂心理过程最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达程度。而文章的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作者思维的创新程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首先设法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诱导,努力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再加上学生自觉地艰苦实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会不断发展,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期刊
【摘要】现在我国的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或者变化,这就要求国内的教育教学方式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所以国内相关的教育教学部门开始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新课程的实行,与此同时新课程的相关标准在现在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实行。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老师 教育教学方式  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在部分事项上有了一定的变化,这些教学方式的变化实行过程比较顺利,具体表现就是大部分的语文老师能够接受新课程标准
期刊
记叙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较易让学生掌握,但在中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他们依旧处于“无米下锅”、“无处着手”的境界,因而教师应该注重一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记叙文,运用记叙文。现在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说一说如何引导的问题。  一、重视“读”在写记叙文中的作用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其实这是古人在用最简洁的文字描述“读和写”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能够“
期刊
随着全球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网络的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图文并茂的时代”。“读图”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读图对中小学阅读方式的转变更是有颇深影响。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随处可见彩色插图,学生对这些图画插页也很感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对此现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是课堂教学的一大失误,对教师而言丧失了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对学生而言丢失了一项学习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根据图画特点
期刊
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
期刊
本文研究了基于农业保护政策视角的农产品贸易摩擦。 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制度根源在于农业保护政策,农产品贸易摩擦必须基于农业保护政策的调整加以解决。由于农业的特殊战略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大纲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我认为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认真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下面,我仅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地阐述,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阅读教学应认真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教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语文课的任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这离不开课堂情境的设置。所谓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