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时下最为火热的互联网造车、汽车后市场、汽车共享、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与无人驾驶投资中,哪些项目的投资风险最大?
投资人该如何判断汽车项目的投资风险?有关专家对《汽车观察》表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现金风险,二是持续经营风险,三是筹资风险。
具体来看,现金风险主要表现为损益表上利润的期末余额巨大,但企业实际现金表中的期末数额却小到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所以,认为账面上的利润就是现金,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且随着时间的延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企业管理者越来越无法像当初投资人预期的那样胜任工作,这时持续经营风险就会降临。
另外,尤其是发展迅速的增长型企业,往往会面临资金不足的筹资风险,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来筹措资金,如发起人增股、向公众招股或寻求无担保贷款、申请金融机构认股或给予定期贷款等。但问题是,每种获得资金的途径都是各有利弊的,如果经营者不善于扬长避短,便会陷入困境。
那么,在时下最为火热的互联网造车、汽车后市场、汽车共享、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与无人驾驶投资中,哪些项目的投资风险最大?如何看待外行投资内行的现象?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在国际汽车安全高峰论坛上痛斥道,有些互联网公司不懂汽车,也没有很多钱,之所以造车,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国内某车企市场总监也对《汽车观察》强调,“传统制造行业需要的三个密集,是互联网公司做不到的:一是人才密集,二是资金密集,三是技术密集。互联网公司只是在营销手段上比较创新,但只靠这些是不可能长久的。”
显然,投资互联网造车被普遍认为是投资风险最大的项目之一。眼见为实,就互联网造车现状来看,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让传统汽车感到威胁的作品出现。虽然很多互联网公司通过融资、收购生产线、高薪聘请专业人才等已掌握了一定的造车资源,但接下来他们也会经历所有传统汽车企业所要经历过的问题和麻烦,最后也只是变成另外一家传统车企。
前有乐视超级汽车与阿斯顿·马丁去年签署合作协议,后有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达成100亿元战略合作,为什么这些被称做是颠覆与革新汽车形态的“野蛮人”都要搭上传统汽车企业?其中缘由,莫过于一纸资质。
以投资新能源汽车为例,2015年国家放开了新能源汽车准入政策,要想符合新能源汽车准入要求,就得拥有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但建设一家拥有四大工艺的工厂至少需要投资数十亿元,这与互联网造车的轻资产思路相悖,而选择一家成熟的汽车企业进行代工,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但代工却存在另外的风险,现实案例就是知豆电动车。知豆汽车是新大洋集团于2006年打造的,因准生证问题于2014年与众泰汽车联姻,2015年又与吉利进行了合资,但新厂还未投产,吉利就出售了知豆汽车。“当四大工艺不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就有无穷无尽的协调,保证产品一致性很难,轻资产造车不太容易实现,这就是投资该领域的最大风险。”一位业内资深媒体人对《汽车观察》如是说。
此外,在利润率上,投资新能源汽车需要多久才能看到投资回报?而面对智能驾驶与无人驾驶这种不成熟的市场和技术以及模糊的未来,投资人又该如何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国内某自主品牌车企老总曾对《汽车观察》表示,“投资新能源汽车早期还是做好亏本的准备,但当销量过万辆后,就有机会扭亏为盈,不可能永远做亏本买卖。”同时他也强调说,赚钱赚得太狠就等于失去市场机会,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要求比常规汽车的安全性还要高,其发展必须以国际化和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为前提。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全国各地有意建设或正在建设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多达30个,投资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直言,即便中国在市场规模上超过了国外,但在技术层面却并没有发力,由于近些年新能源产业投资过热,鱼龙混杂、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经验不足、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差等问题不可避免。
与投资互联网造车前途未卜和投资新能源汽车难有收益回报不同,投资汽车后市场则呈星火燎原态势。
从2015年汽车后市场全年融资案例中可见:大多发生在维修保养领域(占比38%),其次是用车出行类(占比近30%);且多数公司完成A轮甚至B轮融资,其中,途虎养车、呱呱洗车、E代泊、车到加油等公司在年内完成两轮以上融资。
但正如大家所知,部分后市场企业因模式或经营原因无奈离场,如中国平安投资的洗车O2O企业E洗车等,这说明汽车后市场单纯以资本为驱动的非本质创新项目无法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而最大亮点则是已经有了成规模的线下实体企业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如康众汽配连锁、安惠汽服、车宝堂、畅途等,这说明整个汽车后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态势正在不断加剧之中,优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价值越发凸显。
汽车后市场的创业项目主要涉及汽保行业、汽车养护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IT行业、汽车文化与运动行业。据投融界大数据显示,汽车后市场项目主要集中在股权融资领域,89.89%的项目选择采用股权融资,资金缺口高达545亿元;4.55%的项目采用债权融资,资金需求约为20亿元。
此外,汽车后市场项目以早期为主,初创期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43.3%,种子期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38.8%,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及Pre-IPO四阶段项目数仅占到总项目数的18%。其中,初创期的项目资金缺口最大,达到了281亿元;种子期和成长期项目资金缺口接近,分别为113亿元和105亿元。
对此,有投资人如此点评道:“我国汽车后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在互联网助推下,表现出了惊人的增长速度。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后市场服务线下地推是难点,同时也是抵御竞争对手的高门槛。”
投资人该如何判断汽车项目的投资风险?有关专家对《汽车观察》表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现金风险,二是持续经营风险,三是筹资风险。
具体来看,现金风险主要表现为损益表上利润的期末余额巨大,但企业实际现金表中的期末数额却小到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所以,认为账面上的利润就是现金,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且随着时间的延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企业管理者越来越无法像当初投资人预期的那样胜任工作,这时持续经营风险就会降临。
另外,尤其是发展迅速的增长型企业,往往会面临资金不足的筹资风险,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来筹措资金,如发起人增股、向公众招股或寻求无担保贷款、申请金融机构认股或给予定期贷款等。但问题是,每种获得资金的途径都是各有利弊的,如果经营者不善于扬长避短,便会陷入困境。
那么,在时下最为火热的互联网造车、汽车后市场、汽车共享、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与无人驾驶投资中,哪些项目的投资风险最大?如何看待外行投资内行的现象?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在国际汽车安全高峰论坛上痛斥道,有些互联网公司不懂汽车,也没有很多钱,之所以造车,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国内某车企市场总监也对《汽车观察》强调,“传统制造行业需要的三个密集,是互联网公司做不到的:一是人才密集,二是资金密集,三是技术密集。互联网公司只是在营销手段上比较创新,但只靠这些是不可能长久的。”
显然,投资互联网造车被普遍认为是投资风险最大的项目之一。眼见为实,就互联网造车现状来看,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让传统汽车感到威胁的作品出现。虽然很多互联网公司通过融资、收购生产线、高薪聘请专业人才等已掌握了一定的造车资源,但接下来他们也会经历所有传统汽车企业所要经历过的问题和麻烦,最后也只是变成另外一家传统车企。
前有乐视超级汽车与阿斯顿·马丁去年签署合作协议,后有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达成100亿元战略合作,为什么这些被称做是颠覆与革新汽车形态的“野蛮人”都要搭上传统汽车企业?其中缘由,莫过于一纸资质。
以投资新能源汽车为例,2015年国家放开了新能源汽车准入政策,要想符合新能源汽车准入要求,就得拥有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但建设一家拥有四大工艺的工厂至少需要投资数十亿元,这与互联网造车的轻资产思路相悖,而选择一家成熟的汽车企业进行代工,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但代工却存在另外的风险,现实案例就是知豆电动车。知豆汽车是新大洋集团于2006年打造的,因准生证问题于2014年与众泰汽车联姻,2015年又与吉利进行了合资,但新厂还未投产,吉利就出售了知豆汽车。“当四大工艺不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就有无穷无尽的协调,保证产品一致性很难,轻资产造车不太容易实现,这就是投资该领域的最大风险。”一位业内资深媒体人对《汽车观察》如是说。
此外,在利润率上,投资新能源汽车需要多久才能看到投资回报?而面对智能驾驶与无人驾驶这种不成熟的市场和技术以及模糊的未来,投资人又该如何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国内某自主品牌车企老总曾对《汽车观察》表示,“投资新能源汽车早期还是做好亏本的准备,但当销量过万辆后,就有机会扭亏为盈,不可能永远做亏本买卖。”同时他也强调说,赚钱赚得太狠就等于失去市场机会,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要求比常规汽车的安全性还要高,其发展必须以国际化和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为前提。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全国各地有意建设或正在建设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多达30个,投资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直言,即便中国在市场规模上超过了国外,但在技术层面却并没有发力,由于近些年新能源产业投资过热,鱼龙混杂、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经验不足、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差等问题不可避免。
与投资互联网造车前途未卜和投资新能源汽车难有收益回报不同,投资汽车后市场则呈星火燎原态势。
从2015年汽车后市场全年融资案例中可见:大多发生在维修保养领域(占比38%),其次是用车出行类(占比近30%);且多数公司完成A轮甚至B轮融资,其中,途虎养车、呱呱洗车、E代泊、车到加油等公司在年内完成两轮以上融资。
但正如大家所知,部分后市场企业因模式或经营原因无奈离场,如中国平安投资的洗车O2O企业E洗车等,这说明汽车后市场单纯以资本为驱动的非本质创新项目无法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而最大亮点则是已经有了成规模的线下实体企业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如康众汽配连锁、安惠汽服、车宝堂、畅途等,这说明整个汽车后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态势正在不断加剧之中,优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价值越发凸显。
汽车后市场的创业项目主要涉及汽保行业、汽车养护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IT行业、汽车文化与运动行业。据投融界大数据显示,汽车后市场项目主要集中在股权融资领域,89.89%的项目选择采用股权融资,资金缺口高达545亿元;4.55%的项目采用债权融资,资金需求约为20亿元。
此外,汽车后市场项目以早期为主,初创期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43.3%,种子期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38.8%,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及Pre-IPO四阶段项目数仅占到总项目数的18%。其中,初创期的项目资金缺口最大,达到了281亿元;种子期和成长期项目资金缺口接近,分别为113亿元和105亿元。
对此,有投资人如此点评道:“我国汽车后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在互联网助推下,表现出了惊人的增长速度。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后市场服务线下地推是难点,同时也是抵御竞争对手的高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