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讨论群文文化创新思考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创意的含义。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可以看出创新在于改进和创造,产生有效价值。
伴随着技术化世界物质主义兴起,创新的艺术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为了拯救非遗危机和传承危机的具体方法。但是,随着物质主义的驱动,有些创新成为了一种虚无的东西,空虚、萎缩、缺乏创造力和生命力。收获成绩的同时,浮躁逐利的立项上马、盲目求新的政绩工程、抱守成规的陈旧思想等乱象也在阻滞着产业升级的步伐。文化發展就像是整个国家改革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到了必须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时刻。创新恰恰成为全局核心位置的关键之策,而创新之谋,谋在何处?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方面。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将日趋旺盛,文化性消费在人们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消费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标志,形成一种无法阻挡的消费新潮流,这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文化产业发展,还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面对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和巨大市场,都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新的需求特点大力创新。
我们在创新的同时要注意“伪创新”,两创经济是中国最具活力的新引擎,但伪创新以创新的名义成为名利场,如其这样,我们还不如不创新。我们在群文文化创新中一定要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客观实际。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这是从创新的决心上谈的,而不是从创新的内容上谈的,如果群文文化出现创新喊口号、鼓面子,必定会鱼龙混杂,不利于群文文化的建设。
我们理解了指点之后我们再来谈群文的创新,就会避免创新的失误。权当对群文创新的美好祝愿。
不过,我们谈的群文文化创新要依托群众基础,在政治导向上走群众路线,拥有了群众基础群文文化才能真正做大利于人民。如果脱离群众的创新那是不可取的,我们在创新之前就要明白这个出发点。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主要阵地,它的创新主要从它职能上去实现。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各类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如果单纯的为了宣传知识,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度不是很高。我们是否可以在宣传手段上进行创新,在宣传的文化终端展示中进行创意,从而避免了生硬的知识和群众的距离,这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们创新“那山唱那山歌”。比如请一个有名的教授给大家做普法知识讲座,专业性太强,群众接受起来就很困难,对这种宣传形式结合故事性与情感性,借鉴营销策划的案例,这样就增加展览、培训等进行接受兴趣。
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目前非遗文化有一个现象,接班人难找,推广起来相对吃力,有些非物质文化的市场接受度不高,所有很多处于边缘状态。非物质文化也要创新,不可能守着老祖宗的技法一成不变,时代在发展,不变就会在发展中淘汰,这点也符合“适者生存”的道理,不创新,怎么做适者,更别谈生存了。
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这些方面的创新主要在文学的创新,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从“五四”新诗到新时期诗歌,后者无不是对前者的创新。正如王国维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新时期以来,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到寻根文学到先锋文学,以及当下提出的旅游休闲文学,莫不是文学理论对文学创新与时俱进的概括和总结。
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参加培训人员要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职工中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基层文化的发展繁荣。
2014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群众文化坚持文化先进性的创新,具有时代精神和弘扬社会正能量。对于文化馆来说,创新也是其发展进步的动力。因此,增强创新意识,倡导“文化创新”,对于搞好文化馆事业,至关重要。文化馆只有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主动迎接市场经济挑战,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诉,在对群文文化创新中要避免急功近利胡乱创新的创新态度;在创新中要坚持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文化价值导向,走群众路线;在创新内容上对创新的职能敢于打破常规,取得创新新突破。有了这些认识,我们在群文文化创新就会“豁然开朗”了,顿时心情舒畅,酣畅淋漓之情不可言表。
群文文化的创新在职能上作为突破口,我相信能寻找到一条更加宽阔的文化传播道路,文化在创新中彰显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群文治要》魏征 2012 世界知识出版社
《群文之星》 穆平潮主编 2015 陕西旅游出版社
《我的群文工作》 黄达绥著 2014厦门大学出版社
《持续创新的七条法则》 托尼·达维拉,马克·J·爱泼斯坦 201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伴随着技术化世界物质主义兴起,创新的艺术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为了拯救非遗危机和传承危机的具体方法。但是,随着物质主义的驱动,有些创新成为了一种虚无的东西,空虚、萎缩、缺乏创造力和生命力。收获成绩的同时,浮躁逐利的立项上马、盲目求新的政绩工程、抱守成规的陈旧思想等乱象也在阻滞着产业升级的步伐。文化發展就像是整个国家改革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到了必须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时刻。创新恰恰成为全局核心位置的关键之策,而创新之谋,谋在何处?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方面。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将日趋旺盛,文化性消费在人们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消费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标志,形成一种无法阻挡的消费新潮流,这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文化产业发展,还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面对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和巨大市场,都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新的需求特点大力创新。
我们在创新的同时要注意“伪创新”,两创经济是中国最具活力的新引擎,但伪创新以创新的名义成为名利场,如其这样,我们还不如不创新。我们在群文文化创新中一定要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客观实际。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这是从创新的决心上谈的,而不是从创新的内容上谈的,如果群文文化出现创新喊口号、鼓面子,必定会鱼龙混杂,不利于群文文化的建设。
我们理解了指点之后我们再来谈群文的创新,就会避免创新的失误。权当对群文创新的美好祝愿。
不过,我们谈的群文文化创新要依托群众基础,在政治导向上走群众路线,拥有了群众基础群文文化才能真正做大利于人民。如果脱离群众的创新那是不可取的,我们在创新之前就要明白这个出发点。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主要阵地,它的创新主要从它职能上去实现。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各类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如果单纯的为了宣传知识,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度不是很高。我们是否可以在宣传手段上进行创新,在宣传的文化终端展示中进行创意,从而避免了生硬的知识和群众的距离,这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们创新“那山唱那山歌”。比如请一个有名的教授给大家做普法知识讲座,专业性太强,群众接受起来就很困难,对这种宣传形式结合故事性与情感性,借鉴营销策划的案例,这样就增加展览、培训等进行接受兴趣。
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目前非遗文化有一个现象,接班人难找,推广起来相对吃力,有些非物质文化的市场接受度不高,所有很多处于边缘状态。非物质文化也要创新,不可能守着老祖宗的技法一成不变,时代在发展,不变就会在发展中淘汰,这点也符合“适者生存”的道理,不创新,怎么做适者,更别谈生存了。
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这些方面的创新主要在文学的创新,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从“五四”新诗到新时期诗歌,后者无不是对前者的创新。正如王国维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新时期以来,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到寻根文学到先锋文学,以及当下提出的旅游休闲文学,莫不是文学理论对文学创新与时俱进的概括和总结。
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参加培训人员要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职工中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基层文化的发展繁荣。
2014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群众文化坚持文化先进性的创新,具有时代精神和弘扬社会正能量。对于文化馆来说,创新也是其发展进步的动力。因此,增强创新意识,倡导“文化创新”,对于搞好文化馆事业,至关重要。文化馆只有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主动迎接市场经济挑战,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诉,在对群文文化创新中要避免急功近利胡乱创新的创新态度;在创新中要坚持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文化价值导向,走群众路线;在创新内容上对创新的职能敢于打破常规,取得创新新突破。有了这些认识,我们在群文文化创新就会“豁然开朗”了,顿时心情舒畅,酣畅淋漓之情不可言表。
群文文化的创新在职能上作为突破口,我相信能寻找到一条更加宽阔的文化传播道路,文化在创新中彰显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群文治要》魏征 2012 世界知识出版社
《群文之星》 穆平潮主编 2015 陕西旅游出版社
《我的群文工作》 黄达绥著 2014厦门大学出版社
《持续创新的七条法则》 托尼·达维拉,马克·J·爱泼斯坦 201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