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bcn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在我校全面展开。经过二年多的学习、探索,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浅到深的过程,积累了一些认識与体会,试阐述如下:
  
  一、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反思
  
  1、从“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的飞跃。
  传统体育教学把增强体质作为第一目的,而新课程则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粗看二者似乎大同小异,其实质却反映出了教学理念的一个飞跃,首先是健康概念的扩展,即从过去单纯生理健康而发展到现在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增强体质是单纯的生物学改造,而健康第一的内涵远大于此,反映了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精神。在新课程下,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和与人合作,团结协作的团队品质。
  2、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师者发令,学者顺从,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充分注意到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适当淡化体育的竞技成份,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体育比较强调技术教学,较多地选用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按竞技运动技术的标准进行体育教学,这样做的最直接缺陷就是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地要求学生掌握技术,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无法体会运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导致一部分学生厌恶体育运动,走出校门后,很少自觉进行体育锻炼,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而新课程则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当然毋庸置疑,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新课程下应适当淡化,而非全盘否决,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如何开展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强调目标统领教材,根据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因此,课堂教学的开展应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进行。由此可见,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再按学年教学目标来制订年度目标,依次类推,最后到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的制订。教学目标应注意设计的具体性,科学性和可测性,课堂教学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课前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达标。教师应在每堂课的开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本课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展开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2、精心设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合作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大特征,也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体现,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尝试。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注意好难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探究尝试,在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尽量采用游戏、比赛、情景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从而产生强大、持久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兴奋占优势,兴奋抑制转换快,好奇心重,上进心强,故适度变换教学手段会取得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4、加强理论指导。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必要的理论、体育常识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实践和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学生探究尝试后,教师应及时指导、鼓励,对错误的结果加强分析指导,并尽可能地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实践提高。
  5、逐步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蕴涵着一定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有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方式。现阶段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我们应大胆借鉴、创新和发展。教师应在认真学习把握新课程标准、性质、理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经济和知识的时代,而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新时代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和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在教学实践中要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决定课程实施的最终结果,教师要深刻领会、理解现代教育理念,在教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对新课程标和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本文结合
期刊
【摘要】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关注的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想法、需求、信念,以及学生的自尊和他们的个体发展需求。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只是一个初步的感知,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要适时创设一定的情景,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对事物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在感知的基础上糅合学生自己的情感感受,从而有意识的去控制和约束学生自己的行为举止。
期刊
一、新课程标准下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 2003)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对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阅读量为例, 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比原来《大纲》规定的一级目标多15 万词, 较二级目标(高考要求) 多10万词, 以使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要求顺利接轨。传统英语
期刊
很多英语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作用和在英语教学中能产生的效果。我将从发掘新的现代化设备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和深层次研究多媒体英语教学手段两方面谈谈看法。   近年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进人了英语电化教学领域,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还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功能和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创造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完善了作为交际语言教学的主要课型—视、听、说课,并
期刊
数学是技工学校基础课程之一,数学内容的系统性、抽象性等特点,使技校学生感觉数学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比有一定难度。为了以学生为主体,搞好数学教学。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把培养学生“乐学,善思”作为实施教学的一条主线。    一、怎样培养学生“乐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学”如此重要,培养学生“乐学”是开展数学教学的前提。本人结合技校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有
期刊
乡土文化知识是宝贵的德育资源,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在历史课堂内外充分发掘乡土文化的精髓,加强德育渗透,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  在德育教育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历史学科起着无法替代的学科优势,历史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乡土文化,如优秀人物事迹、自然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等,更能发掘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德育内涵,对学生提高人文修养,培养健康的人格
期刊
数和形的概念是从现实世界上得来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應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以真实
期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必须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思想品德课进行新的价值定位,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赋予思想品德课新的生命力,实现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就如何构建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
期刊
本人自任教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使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說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