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社会,强化责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pip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在以意识为前提,情感为基础,行为为反映的情况下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有待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课堂上,应使学生领悟责任意识;以意识为基础,让学生形成责任情感;以实验为载体,体现责任行为。
  关键词:意识;情感;行为;社会责任感;化学课堂
  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西博格博士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一种材料的发现往往带动世界技术、世界经济的革命,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化学能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同时也会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会导致环境破坏、水资源危机和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在日常教学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幸福地生活在家长的关爱与呵护之中,然而,孩子们在这种安逸的成长中却无法树立对明天的责任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作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我们应在以意识为前提,情感为基础,行为为反映的大框架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使他们成为拥有健康、完整、独立人格的人。
  一、在化学课堂上,教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1.节约意识
  当今社会,能源与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及不合理的使用,引发了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燃料和热量》中提到:三大化石燃料具有不可再生性,但目前仍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及不科学使用,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益枯竭,并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我们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例如告诉学生没有必要的时候不要开灯,把通常比较少用的电器的插头拔掉,避免浪费让学生明白这样做提高能源利用率。而《自然界中的水》中又提到: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缺水状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水资源的不断污染。而即使是有限的水资源,也不一定是可使用的。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500亿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泊,40%的河流遭污染,占全球淡水总量14%以上的可用水已被污染,造成丰水地区水质严重下降,缺水地区更缺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因缺水而引起的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画面及数据,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如果依然没有节约的意识,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无法挽回的局面。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为什么要节约资源。因为这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我们应教育学生自觉提高节约意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2.环保意识
  当人们正在享受现代科技福祉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环境也正在遭受破坏。一些消极的现状及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在给我们敲响警钟,所以必须让我们的下一代了解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已有内容,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水体严重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另外可以穿插当下一些相关的事件,如在2007年太湖蓝藻的爆发,使无锡饮用水陷入危机;2011年康菲公司漏油事故溢油量超预计,将长期影响渤海湾;2011年贵州桐梓1家工厂超标排放氯气致106名小学生中毒;2011年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核泄漏,西太平洋海域受到显著影响,等等。环境遭受破坏的例子数不胜数,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沉痛教训,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在教学过程中知道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二、以意识为基础,形成责任情感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落下了帷幕。而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世博志愿者,以真诚的服务、无私的奉献成为上海世博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青年学生的行为再次向世人昭示,他们是有担当的一代,是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一代。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尚且需要雕琢的璞玉,必须将这些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他们切实需要的,能为他们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成为他们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责任感教育培养中,要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才能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更为积极的因素。
  对于日渐枯竭的能源和资源,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该只停留在告诉他们危机如何严重,而更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讨论,准确把握“欲望”心理,创设出符合这一心理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善于将深厚的责任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讲解《爱护水资源》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经常用“你能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之类的言语进行引导,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比如在根据课题内容的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家的用水情况,自发地设计节水方案,并在自己家里实行,并将节水前后用水量作对比,以事实为准绳,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节水意识和节约习惯,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空间,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实际开展讨论、辩论、社会调查研究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以实验为载体,体现责任行为
  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更具直观性,它把抽象的责任意识通过具体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置身其中,感悟和体验。但实验课自由度大,若不严格管理,课堂就易散乱。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使命贯穿整个课堂,从课前准备到实验操作过程,以至实验数据处理和课后设备检查和摆放,每一步都必须井井有条,不容忽视。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水、电用好后要及时关闭,培养厉行节约的好习惯,并且要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取用药品、进行实验。比如在取用药品时,给学生解释任何化学反应都是按照比例进行的,药品不是越多越好,某种药品取多了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可能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而节约一点,也就给社会节约了资源。在进行有毒药品的使用和处理时,要让学生将实验完毕后的废气、废液、废渣回收或倾倒在指定位置,统一处理,严禁随意排放,并介绍有毒药品进入了下水道和河流以后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做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还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的联系,培养了社会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应同时从日常生活入手。利用节假日让学生根据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起到时刻牢记环保的使命,并在生活中节约水、电、煤、气、纸等资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使用太阳能的活动,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勇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从而具有较强的责任情感,才能将责任行为落到实处,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黄启红.论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和谐社会构建.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7).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
其他文献
摘要:地理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既有抽象而深奥的自然地理知识,又有复杂而迥异的人文地理知识,特别是许多地理事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广阔的空间,发生于久远的年代,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学生的固有知识和阅历有限,故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教学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教学重、难点,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是教师一直在探索的内容。在地理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攻克教学重、难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能使课堂
在新课标实施后,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已逐渐被摒弃,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历史,因为它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更不适应现代的教育观,何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物理课堂也产生了新的教学方式,究竟怎样才能落实新课改的中心问题——物理课堂的优化?  一、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创新人才。  我要加强对新理念的学习,提高对课改
摘要:高中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创设多种物理教学情境,以激发兴趣、引领探究、培养创新能力。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通过实例探讨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法;创设策略  情境教学法所创设的各种情境能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是由学生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创设情境是
摘要:呼应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物理课堂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给留守儿童创造更为舒适的课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参与;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多对教材特点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组织物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留守儿童;物理教学;提高课堂成效  从留守儿童现状来看,他们缺少家庭温暖。在物理教学中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心神不定,经了解,
《新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摘要】科学与人文是人类世界有序运转与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如何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相互补充,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话题。近代以来,列强的侵略让我们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成为近现代的发展主题。时至今日,我们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享受科技成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保证科技与人文的平衡,如何处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成为当下必然要思考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的构建。而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它所特有的科学方法是实验法。采用实验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优点是: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像,认识物理过
摘要:互动式教学可以促进班级所有成员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本文从若干个方面入手,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了初中物理互动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法;实施策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的接纳者。在现今社会,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不仅从理念和内容上进行了革新,而且在实施上有
据某杂志刊载,湖南省益阳地区组织力量对1987年以来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与基层关系较为密切的决议、决定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佣查,调查情况表明:这些决议、决定落实较好的约占30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而有趣的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理解。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课程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终生发展,要求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实验中,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搞好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  1.自制实验器材  农村中学条件很差,缺少很多实验器材。因此我经常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自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