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本地区269例儿童,对肥胖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中儿童肥胖者有35例,肥胖发生率为13.0%。其中男童22例,占7.4%,女童13例,占5.6%。儿童出生体重以及年龄,父母的BMI,以及上学时候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还有进食量,以及家庭中父母的月收入都与儿童的肥胖发生率有关。
  结论:本地区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通过鼓励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饮食避免摄入高脂肪食物,可降低儿童的肥胖发生率。
  关键词:肥胖症儿童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150-02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检出率亦呈逐年增高趋势。肥胖及超重给儿童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以及生理负担,影响其工作、学习和生活,很多儿童因为肥胖而感到内心自卑,造成心理发育不全面。肥胖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有超过60%的学龄期肥胖儿童最终将发展为成人期肥胖,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等各类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亦将明显增高[2]。学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生长发育质量、体质优劣关乎未来生活质量,加强对儿童肥胖的关注刻不容缓。
  1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
  根据目前国际肥胖专家工作组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的儿童超重率达到了10%,肥胖率达到了2—3%。虽然每个国家运用的衡量指标不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整体上已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
  发达国家自从1971年儿童的肥胖人数就一直在增加。美国是儿童肥胖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大约有11%—25%的儿童处在超重或肥胖的边缘,约70%的儿童可归于肥胖范畴。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肥胖现象亦相对突出,如在我国,1986年第一次全国性质的有关儿童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因为营养过剩所致的0~7岁儿童肥胖不到1%,但在十年间,从1986年的0.91%直线上升到1996年的1.76%,且此数字在不断在增长。至2011年,肥胖发生率数字已经涨到了16.8%[3]。因此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都应该对儿童肥胖引起一定的重视。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主要采取的是分层抽样的办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明细统计的,对本地区269名儿童进行了调查,主要年龄为3至8岁之间,其中男性有119名,女性共有150名。
  2.2方法。
  (1)问卷调查。主要参考了上海市卫生局儿童肥胖研究工作组2005年10月所提供的调查表制作调查问卷的,主要对调查对象的身高以及体重等一些基本信息和基本的情况、家庭环境以及双亲的肥胖状况以及饮食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2)评价标准。主要采用的是我國肥胖问题工作组在2004年制定的有关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筛查体制指数值来进行分类标准,对每一个年龄段的男生、女生进行超重以及肥胖的判断。
  2.3统计分析。通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计算出各个年龄组的超重以及肥胖的患病率。同时还要计算出资料的显著性检验并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肥胖的因素。
  3结果
  3.1肥胖的发生率。本次调查中儿童肥胖者有35例,肥胖发生率为13.0%。其中男童22例,占7.4%,女童13例,占5.6%。男童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X2=5.65,P=0.01)其中4到5岁肥胖者7例,6到7岁肥胖者8例,8~9岁肥胖者12例,10岁以后肥胖者3例。可见肥胖趋势存在一定的年龄段差异,8~9岁之间儿童肥胖发生率最高,占总肥胖者的34.3%。
  3.2肥胖程度。检出的35例肥胖儿童中,依照标准体重法,将超过标准体重20%、30%及50%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其中所占有比例分别为48.6%(17),40%(14)和11.4%(4)。可见肥胖程度以轻度肥胖为主,重度肥胖所占比例最小。
  3.3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出生体重以及年龄,父母的BMI,以及上学时候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还有进食量,以及家庭中父母的月收入都与儿童的肥胖发生率有关。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来说有着统计学的意义的因素做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BMI以及家庭居住附近有没有建设设施以及场地等,都和儿童肥胖发生率有关,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少荤多素的情况较常见,此类因素均可保证儿童远离肥胖发生。
  4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本地区儿童肥胖发生率为13.0%,且男性儿童的肥胖率(7.4%)明显高于女性的肥胖率(5.6%)。年龄以及平时喜欢多食素食少吃荤食都是导致儿童超重以及肥胖的因素。一般来说,进行合理进行以及加大运动量能够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率。所以,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发生超重以及肥胖的比率明显低于不善于运动,并且只喜欢吃荤食的儿童来说,吃素食的儿童肥胖的指数明显较低。国内研究表明,父母的肥胖指数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肥胖指数[3],这与本文调查结果相吻合。另外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就是家庭附近有没有健身场所也和儿童的肥胖发生率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家庭有建设设施或者是场地的儿童,由于其平时的运动量比较多,故发生肥胖的可能性较小。由此可见,注意合理用食,多吃素菜,加强锻炼是有效降低发生肥胖的最有效办法,这和我们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肥胖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类:
  (1)饮食。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且人们对于体育活动的锻炼似乎越来越不热衷,虽然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进行体育锻炼,但体育活动的增加很明显已不能够弥补因为高能量食物所带来的弊病。一般来说,一个儿童快餐需要经过1到2个小时的剧烈运动才能够完全消耗,但是,对于目前大部分的儿童来说,吃完饭后进行运动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故饮食在儿童肥胖发生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对于儿童的肥胖发生指数来说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从一出生开始,儿童所处的环境基本上是父母一手营造,一旦父母有着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是生活方式的情况下将很有可能导致儿童饮食习惯不正常。故大多数的家庭中,应由父母亲对儿童以最直接照看,由此所创造的家庭环境其健康指数肥胖指数才合格,可实现儿童体重不超标,更不易发生肥胖。
  (3)运动。在当今社会不断发生变革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营养转型直接导致了儿童摄入了过多的高糖及高脂肪的食物,且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得很多儿童已经没有了可供活动的空间,故活动次数以及活动量一直在降低。这将造成能量摄入以及消耗之间严重失衡,致使多余的能量也只能够以脂肪的形式存储在儿童体内,直接导致肥胖的发生。久坐、缺乏运动、摄入高脂肪食物是直接造成儿童肥胖的最大杀手[4]。体育疗法可以加强患儿的能量消耗,促进基础代谢的提高和改善脂肪的氧化,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的相互配合可发挥明显效果,而单用运动疗法减少体重非常困难,特别是小儿更为困难[5]。总之,只要合理行使运动疗法,能收到较好疗效。
  5预防方法的效果
  加强儿童日常体育锻炼,平时减少摄入高糖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发生肥胖的可能。研究显示,为了防止儿童发胖,应多鼓励儿童要减少久坐,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或是少吃高脂肪的食物。最近有一种新的肥胖的预防办法,即需要主动出示儿童的健康报告给儿童家长,使其督促并监督儿童进行減肥计划,注意饮食以及体育锻炼,此种健康报告有助于儿童进行肥胖预防。有调查表明,在使用过此办法的很多地区中,如果将儿童的健康报告发给家长,相比那些没有收到儿童健康报告的家长能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肥胖问题,且可做到及时的体重控制。
  6小结
  对于目前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严格的控制肥胖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比如说可以鼓励其多参加体育锻炼,在食物上尽量少进食一些含有高脂肪的食物,要降低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对于胃口比较好的儿童来说则应该严格控制其进食量,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做到降低经济发达地区的儿童的肥胖发生率,才能够减少儿童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因为肥胖而引起慢性病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敏,徐佩茹.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2):1203-5
  [2]程红,闫银坤,段佳丽,etal.儿童肥胖对高血压发病率影响的随访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696-701
  [3]杨万龄,罗盈怡,王晓明.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8):958
  [4]唐晴,陈少科,罗静思,et al.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1):1014-7
  [5]毛萌,杨慧明.儿童保健临床研究进展 [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2013,28(5)
其他文献
摘要:日常实践中应当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有效、准确的检查手段,尽可能兼顾经济、创伤小的原则,发挥经腹彩超的优势,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结肠肿瘤诊断中经腹彩超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结肠肿瘤经腹彩超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152-02  1资料与方法  本院2009~2012年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肿
期刊
摘要:通过对近年文献有关急性脑梗塞治疗方法的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163-01  脑血管病患者中以脑梗死为最多见,关于其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多,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下面就目前较流行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溶栓治疗  1.1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目前认为,颈动脉脑梗死动脉溶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剖腹胆囊切除治疗老年胆囊疾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200例,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患者随访2年,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结果:腹腔镜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较对照组进食时间早(P0.05,差异均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治疗效果。  方法:抽样选取经胆囊炎切除术医治的急性胆囊炎病例325例,其中包括95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实验组)和230例常规胆囊炎(正常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糖尿病、胆囊增大等多个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此病的治疗进展。  结果:其患者的年龄、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性别、糖尿病、肝硬化、胆囊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防治和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分娩孕产妇临床资料,挑选经剖宫产术式分娩的产妇300例,其中剖宫产术后有大出血症状的患者98例,观察其防治、处理效果。  结果:98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首要出血原因为单纯子宫收缩乏力,占51.02%(50/98)。主要采用结扎子宫动脉以及B-Lynch外科缝合术进行治疗,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诊治的138例临床资料。将病例按出血时间分为三组:A组:出血120次/分,收缩血压<12kPa,符合大出血诊断标准。出血时间以首次黑便或末次呕血为准,将病例按出血时间分为三组:A组:出血0.05);B组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4.11,P0.05),见表1。各组胃镜检查中,无1例病人死亡,也无严重并发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对丙肝患者使用ELISA方法对其血清中抗HCV进行测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丙肝患者共30例,以ELISA的方法对其血清当中抗HCV水平进行测试,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再通过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对其进行检测,对比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  结果:所有患者接受ELISA方法进行检测之后血清结果均显示为阳性,使用胶体金吸附试验进行测试,有24例患者结果显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体检筛查中乳腺血氧功能检查的价值。  方法:通过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的1800人次的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检查结果。  结果:对1800人次的检查过程中发现,BI-RADSV级的2例,与超声和相靶进行比较研究,百分百达到要求。BI-RADSV级检查的2例病人均属于中血平氧,在钼靶超声影像的检测过程中,将其中的1例确定为早期癌症。  结论:在乳腺体检筛查中采用乳腺血氧功能检
期刊
摘要:目的: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和分析。  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2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喹硫平和氯丙嗪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相关方法,证明输卵通胶囊的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病症上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等值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观察组使用输卵通胶囊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  结果:通过临床证实输卵通胶囊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明显效果,患者经过服用输卵通胶囊之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效果较之西药治疗更为突出。  结论:输卵通胶囊对治疗慢性盆腔炎起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