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LR基因新突变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儿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2例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患儿临床症状及PK-LR基因新突变类型的报道,探讨PKD的PK-LR基因诊断方法及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及201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例P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通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检验科采集2例患儿的血液标本,采用Sanger基因测序及全外显子捕获测序对2例患儿PK-LR基因进行检测分析.采用allo-HSCT对2例患儿进行治疗,并分别对2例患儿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该2例患儿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结果 ①2例PKD患儿丙酮酸激酶(PK)活性均降低,分别为8.00 IU/gHb与7.61 IU/gHb.②2例PKD患儿PK-LR基因检测分析共发现4种PK LR基因错义突变.其中,PK-LR基因c.941T>C(p.Ile314Thr)突变已有文献报道,c.119G>A(p.Arg40Gln),c.1015G>A(p.Asp339Asn)及c.848T>C(p.Va1283Ala)突变为PK-LR基因新的突变类型.4种突变的SIFT功能预测结果分别为0.20,0.37,0及0.23.③2例PKD患儿均接受allo-HSCT.患儿1于移植后第14天粒系及红系造血功能获得恢复,移植后第19天血小板(PLT)计数>5×101 0/L,移植后第22天造血干细胞(HSC) 100%嵌合,患儿血型亦转换为供者血型.患儿2于移植后第12天粒系及红系造血功能获得恢复,移植后第19天PLT计数>3×1010/L,移植后第18天HSC 100%嵌合,患儿血型亦转换为供者血型.④对2例PKD患儿分别随访5年和1年,患儿生存状况良好,造血系统及其他系统指标均为正常,获得成功治愈.结论 全外显子捕获基因测序方法可用于临床PKD基因诊断及PK-LR基因新型突变类型的发现;PK-LR基因新突变类型c.G119G>A(p.Arg40Gln),c.1015G>A(p.Asp339Asn)及c.848T>C(p.Va1283Ala)亦可导致PKD的发生;allo-HSCT治疗本研究中2例PKD患儿是有效、可行的。

其他文献
期刊
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nemia aplastic,AA)和一过性骨髓造血功能停滞等获得性骨髓衰竭不同,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nherited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IBMFS)是由于基因的点突变、微缺失、微重排、染色体脆性增加,以及染色体单亲起源等多种遗传因素异常造成的骨髓造血系统功能低下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
期刊
科学规范地管理医院档案,是体现现代医院工作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档案法的贯彻执行,医院的档案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我
胰腺“深居”腹膜后,作为人体第二大消化腺,兼具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而胰腺疾病(如胰腺炎)由于高病死率,越来越受到专科医师重视.自2005年至今,世界范围内就有超过20个关于胰
期刊
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群,根据遗传方式分为伴性隐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1].该病患儿极易被漏诊或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从而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治疗,临床医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对提高项目申报中标率及成果获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建院以来,重视科研工作,加强科研管理,全院形成了科技兴院的共识,
目的 分析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总结手术体会,以期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45例大隐静
目的 本研究通过体外长期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试图建立此种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探讨其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从人胎上臂取皮肤组织,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CD34、CD90、CD105等细胞表型;染色体分析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鉴定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抑瘤素(OSM)等细胞因子对第3~30代细胞进行肝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