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意义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mi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的五条途径之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具备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还突出职业性、实践性、浅根性等特征,本文从德育意义的角度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 校园文化 德育 意义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挥校园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作为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其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加以重视。中国高职教育的历史还很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大学校园文化是依附在这所大学之上的社会文化。它由大学的物理空间、设施等构成物质文化;由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构成精神文化;由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构成制度文化;由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学习实践等构成行为文化。高职教育同样具备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要素。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备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物质文化,是高职校园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是一种显性文化,从形态上大体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布局文化。精神文化,是师生员工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一种隐性文化,从形态上大致可分为:智能型文化;观念型文化;素质型文化。制度文化,是使每一个制度、每一条规范都经过某种意义的阐释,使教师、学生自觉接受,并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制度是学院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制度安排反过来又培养和营造学院的文化氛围。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院教育、科研、学习、实训、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学院作风、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院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亚社会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在发展中一些文化特质被选择、吸收、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合法化,并强化为师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在这样内化整合过程中形成一种风格、一种理想、一种心理的和行为的模式,即文化模式。它受社会文化制约但又反过来影响社会文化,是一种亚社会文化。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相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1)体现规范性与导向性,突出职业性特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体现规范性与导向性的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更突出职业化特征。与企业文化的接轨与融合,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增添了责任意识、效率观念、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吃苦精神的色彩,从而突出职业特征。
  (2)体现包容性与自律性,突出实践性特征。高校校园文化的选择是多源的、兼容的。同时,高校文化又有非强制性特征。是通过引起个体情感上的共鸣,个体有意无意的受到启发和感染,进而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达到自律的效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还具有实践性特征。一方面,校园文化与学校的教学实践、实训活动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学生在顶岗实习、在校园文化中,参与各项活动,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理所当然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3)体现继承性与时代性,突出浅根性特征。校园精神是以校风、教风、学风为主体内涵所倡导的主流价值,是校园文化结构的核心。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形成自身的文化模式方面同样具备继承性和时代性特征,但因高职教育的的发展历史不长,其文化积淀少,文化底蕴薄,缺乏深厚的文化传统,显露出浅根性特征。
  在高职生的德育工作中抓住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德育效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意义
  
  1.校园文化与德育的关系
  对学校德育来说,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密切与辨证的关系。校园文化的各个要素化中,“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三风”——教风、学风、校风等是与道德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在实践中必然要求与高校德育的取向上有统一的要求和目标,以防止文化多元化引起受教育者思想的混乱,这就使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校园文化和高校德育在育人上是一致的,二者互相渗透,相互包容,以不同的形式达到了共同的目的。优秀的校园文化本身就有潜在的教育力量,它不一定有明确的具体要求,却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作用,影响校园人的思想,使其形成良好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其次,校园文化和高校德育也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当高校德育工作的力度不够时,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就会削弱爱国精神、降低道德水平,导致综合素质下降,从而降低了校园文化的品质。同样,当校园文化的建设遭遇阻碍时,教育对象很容易受到外界低级庸俗文化的影响,导致学生思想发生改变,高校德育工作也难以展开。从二者的促进关系上看,高校德育坚强有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也必然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是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和提高高校德育的功效,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品位。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意义
  (1)校园德育意义。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体现决不是盲目的在发挥作用,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应改形散神不聚,必须在整体上予以把握。德育在意识塑造、精神培养中发挥着意识更为明确的主动的作用。德育主要发挥着传递道德文化、政治文化的作用,德育在构建文化的整体效应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2)校企对接意义。2004年4月2日,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4]1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个意见为校企对接提供依据,因此,高职教育就必须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努力使毕业生达到“零距离”就业、“零适应期”。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要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要体现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不仅要宣传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美德;而且要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塑造良好的个性品格。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两个方面。当中包含的责任、敬业、守纪、创新、竞争、合作、服务、效率、质量等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需的意识和观念,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应该渗透的重要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从德育角度上说是精神文化的对接。校园文化的目标是培育人、塑造人;而企业文化目标是激励、凝聚员工不断创新,激情进取,创造最高的效率和效益。校园文化是使命文化,原动力是一种使命感,注重过程;而企业文化是责任文化,强调责任感,更侧重于结果。高职院校在精神文化的培育、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及时吸收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把企业所崇尚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及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感等职业道德素质渗透到学院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从而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如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校园,做成标语挂在墙上和标语牌上,让学生耳濡目染;同时把企业的员工请进校园,把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用人标准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共同培育企业急需的人才;通过工学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企业,体验生活,让学生认同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3)社会示范意义。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社会文化是校园文化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和源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亚社会文化,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地静止地生存和发展,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当社会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时候,校园文化也必须随之变化。同时,校园文化的德育元素辐射到社会中,也把社会文化中鲜活的德育素材引进校园。校园文化在对外辐射过程也在对外宣扬本校的精神风貌、学术气息、人文氛围和道德标准,使社会充分认识学校,也使社会逐渐认同学校的道德文化,学习学校的道德标准。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的道德文化在社会中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揭阳
其他文献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是用身体动律、韵律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的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而舞蹈创编更是一项按关的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的工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教育者角色转化为现在复杂多样的角色。要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教师不仅要做教育者、管理者,还要做学生学习的助学者、激励者、训练师,更要做教育工作的研究者。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学科性科研能力和教学性科研能力两方面。前者侧重于学科内容,主要针对知识本身,研究的结果是对知
科学伟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人的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才能使新课标、新教材的意义和价值真正实现。下面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巧设导语,引发学习兴趣    “
本文从分析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的内涵、特点入手,讨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提高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考试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考试的效应,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建立健全考试制度,不断完善和加强考试管理工作,保证考试的
政治新教材比较完整地反映和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教育性、可读性、针对性,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