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插上科技创新“翅膀”

来源 :中国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z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当前福建正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的短板是什么?如何补齐这方面短板?
  尹力:近年来,福建经济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但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是福建发展的突出短板。我们将在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增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我们将深入实施“八闽英才”培育工程,千方百计培养引进一批“高精尖”短缺人才和工匠型人才;完善支持政策,解决他们落户、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我们将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落实“军令状”“揭榜挂帅”等制度;突出市场导向和以“用”为目的,推动科技、人才、产业、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把产、学、研、用更好地有机融合。
  二是突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强化核心技术攻坚两个重点。福建将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强平台载体,高标准建设省实验室和省创新研究院,争取在能源材料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我们还将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聚焦福建有基础有优势、发展最急需的领域攻坚突破,实施10个以上省科技重大专项,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记者: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福建如何更好发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尹力: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民企是福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贡献了70%以上的科技成果、98%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将全力推动企业特别是民企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应用的主体。
  福建将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专项行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整合产学研力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做优做强更多龙头企业。
  同时,我们还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专项行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加大种子企业储备和上市扶持力度,向企业开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相关互联网平台接口等资源,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更多“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业增加值“双倍增”。
  记者: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培育新增长点,福建省如何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抓好新经济增长点?
  尹力:我们要在实现一产稳、二产进、三产优的基础上,加速发展新产业新经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百亿元龙头企业、千亿元产业集群、万亿元主导产业。重点要把“数字福建”、海上福州和生态省建设等战略持续做实做成,做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三篇大文章。
  ——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2020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在45%左右,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自然资源越用越少,数据资源则越用越多。我们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用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效应,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力争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超2.3万亿元、占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我们坚持陆海统筹,既抓好宝贵的耕地和动植物种源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抓好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福州国际深水大港等,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形成整体合力。全力推进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六大湾区建设,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蓝色硅谷”。
  ——发展壮大绿色经济。我们将持续深化生态省建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组织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保障机制,深化“电动福建”建设,推进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运用,促进全面绿色转型。



  记者: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福建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尹力:福建具有侨胞多、海岸线长的特点。我们将紧紧围绕省情基本特点,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着力打造重要节点、构建重要通道、用好重要力量,让更多优质资源在福建集中集聚。
  ——打造重要节点。福建北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海丝”核心区。我们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在提高福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等方面发力,努力在国内大循环中发挥衔接、贯通的作用。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着力打造“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八大工程,努力让人才集聚进来、货物集散出去,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集聚、辐射作用。
  ——构建重要通道。在陸上,福建将加快构建快捷联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中西部的战略通道,吸引更多货源从福建出口;在海上,福建要加快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配套建设港铁联运一体化基础设施,打造厦门、福州、泉州等国际海运枢纽;在空中,福建将优化空域结构,打造福州、厦门两大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加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航,拓宽对内联结、对外开放的战略空间。
  ——用好重要力量。福建籍华侨华人有1580多万,40%的香港同胞、60%的澳门同胞、80%的台湾同胞,祖籍地都在福建。他们在福建改革开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是重要力量。我们将以有力有效的措施,大力引进侨资侨智侨力,深入推进闽台融合发展,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不断汇聚侨港澳台的资源和力量,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
其他文献
所谓“楼房养猪”就是舍弃原有的平层养猪场,专门建设一幢楼房来养猪。更为亮眼的是,楼房养猪场内部全部采用全套的现代化、自动化养猪设备,每个房间还装有新风系统来显示温度、湿度等参数,且参数都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真正实现环控一键智能化操作。此外,每层楼都设有空气过滤间、赶猪通道、除臭间、生产单元、楼梯间、升降机平台等设施。  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表示,目前新希望六和的养猪场更像是一个“月子中心”。对猪进
期刊
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精细化管理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早在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牛养殖产业已是我国优质肉牛品种的典型代表,同时通过了国家高档肉牛新品种鉴定,填补了国内优质肉牛品种资源的空白。但高青县黑牛肉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餐厅及星级酒店,很难有机会直接触达到终端用户,尤其是一线城市消费者。  此外,由于缺少企业品牌、缺乏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黑牛肉卖不出好价钱,牛肉流入市场卖给谁都不知道,无
期刊
成立于2006年的五谷磨房,从一个小小的磨粉专柜起步,发展10多年,拥有3000多家品牌直营专柜,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较早填补了健康食品的行业缺口,建立起消费者对于食用谷物营养的品牌印象。倡导保留食材天然本味的五谷磨房,如何做到取材地道、健康,并为现代农业注入企业活力和品牌实力?为此,《中国名牌》特别专访了五谷磨房董事长桂常青。  《中国名牌》:据了解,五谷磨房拥有由谷物、豆类、坚果、果干和其
期刊
从源头把控生鲜品质  在永辉超市有一群人,他们奔走于生鲜商品的产地,努力开发质优价廉的源头商品,这群人便是永辉的生鲜买手。“时尚‘买手’为服装、鞋帽、珠宝‘带货’,我们则为肉品、水产、蔬果‘带货’,而我专攻蔬果。”在谈及自己工作时,永辉生鲜买手罗江英这样介绍道。  众所周知,生鲜产品不易保存,在远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为了保证采购到的产品新鲜低价,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组建了一支专业采购大军,让
期刊
整合供应链 培育大流通渠道品牌  2013年年底,联合菌业创始人王伟率领5人团队,踏上了探索食用菌市场的拓荒之路。  受此前在光伏农业集团工作影响,王伟对食用菌市场痛点了如指掌。  “食用菌有上百个品种,市场上销售的只有十几种。因为在讲究效率和成本的传统流通渠道下,保质期较短的草腐菌类品种、区域市场认知度低的品种都被渠道商过滤掉了。”王伟说。  传统流通渠道,即农产品从大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然后到
期刊
自1954年首次提出农业现代化概念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不断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经半个世纪,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潮流。我国农业现代化受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的影响,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差距和挑战。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業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民收入持
期刊
农业品牌化是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的振兴三农的大规模行动。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农
期刊
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技术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农业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建立了网络化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农业数字信息标准体系、农作物生长模型、追溯体系等应用体系,通过在不同类型农业品牌企业、产区应用升级,助力我国乡村振兴。物联:生产端的数字变革  优质雪花牛肉的产生受牛体内维生素A含量影响,而牛瞳孔的收缩情况与其体内维生素A水平有关,于是基于机器视觉的PLS-DA诊断模型问世了,现在只要检查牛的
期刊
开年之际,总投资150亿元、年产能500万吨的恒力(惠州)PTA项目正式动工,这标志着广东加强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建设迈开了新的一步。  大项目背后是一张发展“大蓝图”——作为经济规模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的省份,展望“十四五”时期,广东如何将自身打造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如何以企业品牌为主体打造新的创新引擎?怎样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省长马兴瑞。  记者
期刊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是我们新农人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一直坚持的情怀与初心。”谈及青岛金禾天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禾天润)的企业使命,董事长曾琦这样表示。  在金禾天润的田园综合体樱桃产业园中,酸碱度传感器、二氧化碳发生器等科学仪器监控着果树的生长,金禾天润采用科技引导农业新业态的发展。那么,这家企业如何在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建立中,打造出品牌发展的自有模式?为此,《中国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