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代先民制作陶器,在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在窑内加水使得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陶器熏黑,黑陶文化应运而生。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新时代的州城黑陶艺人将剪纸、雕塑,等各种传统手工艺相结合,并在纹饰设计中融入书法文人画,结合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创作出一批又一批体现着现代精神文明的德州黑陶。
【关键词】:德州黑陶
历史渊源与继承发展
生活在五、六十万年前的中国先民,在祖国这片沃土上勇敢辛勤的劳作,创造历史的序幕缓缓拉开。在这之后,人类先后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氏族社会慢慢进入到母系氏族阶段,生活方式也逐渐发展成定居生活。这时制作工具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用来满足先民方方面面的日常需求物品、磨制石器、纤维织物也迅速发展,产生了用动物骨骼以及玉石用作装饰的审美行为。随着狩猎技术大大提高,剩余食物的储存以及储水储物相对困难,聪明的先民掌握了制陶技术,方便了生活。
烧制陶器的技术迅速发展和普遍推广,使得烧制陶器的技艺变得花样起来,先民不仅能在造型上下功夫,创作出风格多样的陶制器皿,还在陶器颜色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彩陶、灰陶以及黑陶应运而生,满足了生国中方方面面的需求。
母系氏族中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以及大汶口文化分布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的陶器主要以红陶为主,龙山文化在大汶口文化的基础上,制作的陶器产量高。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周时期建立了繁荣的青铜文化,同时在制陶技艺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陶器有了不同的造型以及色泽,还有各种涂色以及刻纹。商朝的制陶文化继承了龙山文化,陶器也附加了阶级属性,奴隶使用的都是粗制的烂陶,统治阶级使用的都是精美的白陶或者硬陶,有时还用作陪葬,周朝陶器轻巧,形制美观,纹饰精美。商周时期制作了大量的灰陶,同时在硬陶的基础上制作了釉陶,丰富了古代文化。
封建社会制度使生产力、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推广铁器,制陶工艺仍然以灰陶为主。战国时期,制陶技术在建筑中发挥作用,烧制各种瓦片。汉朝釉陶的盛行以及色釉的丰富程度,烧制技术的提高,使得瓷器出现,制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众多的考古文物支持下表明,黑陶的制作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陶轮技术是否被先民掌握。但是陶轮技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间?这还是一个不确定的学术问题。依据考古挖掘所提供的考古文物证实了仰韶时期应该没有陶轮技术这一说法。在龙山文化时期,陶轮技术拥有了考古文物的支持,陶轮技术可以加大陶器的生产效率,并且还能够保证陶器造型制作均匀,无论对称,还是厚薄,都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成果。龙山文化的黑陶最早出现在黄河中游地区,但是在数量上不如山东省境内,而龙山文化的黑陶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山东地区。
藏于德州博物馆的一些黑陶文物以及德州地区挖掘出来的黑陶文物与龙山文化文物作对比,发现两者无论是从陶器的造型,还是结构上基本是一样的。从两种文化地区的距离来看,应该从属于龙山文化,既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
德州的一些手艺人经过挖掘,使用京杭大运河中的河泥为原料,使得黑陶技艺有闪耀出新的光芒。如果说大汶口文化是原始时期黑陶的起点,那么德州黑陶应该是现代黑陶的起源地之一了。现如今的德州黑陶在一些黑陶艺人的设计与改良中,黑陶产品在文化收藏市场中非常受欢迎,销往世界各国,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造型艺术与纹样设计
大汶口文化初期,制陶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并没有特别精美的陶器。在大汶口文化后期由于陶轮技术出现,陶器的质量也是不断提高,然而艺术作品的精美程度往往取决于生产力以及生产技术。龙山文化的黑陶器让人叹为观止,在造型上外形比例匀称,并且十分讲究,三足器居多,形式多样。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蛋壳黑陶杯,黑陶薄如蛋壳,这应该是家喻户晓了。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千年的沉淀使运河的泥土非常的细腻,韧性十足,并且黏性较强。黑陶艺人称这种泥土为胶泥,这是德州黑陶的主要原料。胶泥晒干,加水泡开然后沉淀,需要加工很长时间,制作成可以快速造型的泥柱。这还不够,最终还要像和面一样发酵。经过这些复杂的工序才能够使得泥土更加柔软并且带有韧性。
而塑造黑陶的主要工序还是将原材料放在陶轮上,通过手工拉坯的方式,一次一次的拉伸、按压,这是因为需要把泥土当中的空气挤出,使得陶土更加紧致。最后拉坯制作成需要的形状,然后进行晾晒。当然这还不够,陶坯还是需要人工或者机器再把成型的陶坯修饰一番,清理陶器上面的一些杂质以及填补空洞,使得陶器表面平整光滑,最后喷壶喷水保持湿润。
软刻陶是在烧制成型之前,在陶坯上进行雕刻,此时陶坯非常软,有利于镂空雕刻。而硬刻陶是在烧制成型之后的黑陶上进行加工,因为已经成型,此时陶坯的质地非常坚硬,纹饰只能在表面上下功夫。漆画陶则是在硬刻陶的基础上,根据刻纹进行涂画,最终打磨成型,上漆保湿光滑。仰韶文化时期以及大汶口文化时期,先民无论是在彩陶还是灰陶以及黑陶上的纹饰,都具有一定的图腾崇拜倾向,使陶器具有审美价值。
在新石器时代,陶器表面的纹饰还处于朦胧的状态,表面的纹饰具有原始纹样的特征。然而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的制陶技术相对成熟,在龙山文化之后黑陶便替代了之前的陶器类型。
早期的大汶口陶纹饰常有一些简单的花瓣纹等图案,后期的黑陶纹饰出现兽型纹。 龙山文化的黑陶则有相当精美的刻纹,其形式也是非常多样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原始时期黄河流域当中的陶器文化已经具备了雕刻以及彩绘的技术,为当时先民的审美以及物质生活作出了贡献。
传统的德州黑陶纹饰还是比较朴实无华的,但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德州黑陶不仅在纹饰上大胆创新,在雕刻技术上也是有所突破,镂空雕刻或是半镂空雕刻,刻出的漏洞与光滑的表面组合成具有点线面的平面构成感,透露着现代设计艺术的气息。同样在硬刻陶技术当中,黑陶纹饰则吸取了中国文人画、剪纸以及刺绣的艺术形式,冰冷沉稳的黑陶与传统艺术结合完美无缺。
审美价值与社会功能
正是因为德州黑陶在龙山文化的基础上拥有着千年时间的历史积淀,在现阶段新的历史要求下,德州黑陶融合了如剪纸,雕刻等传统的手工艺术,也融合了文人花鸟画,更是赋予了新时代的纹样设计,诞生新的时代精神与审美。因为德州黑陶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黑陶在表面上拥有非常雅致的光泽,让人感受到非常深邃稳重,从材质上就能够让人产生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当然在造型上也对称均匀,不但有器形饱满厚重的风格,也能驾驭薄如蛋壳的特色。在表面纹饰的设计中,软刻陶的镂空与浮雕纹样展现着精湛的雕刻技术。硬刻陶构图的严谨结合了剪纸艺术與书法文人画,现代观念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综合这几个方面,形成了德州黑陶的独特风格,现在工艺的制作方式又使得德州黑陶无比细腻,更加具有欣赏与收藏的价值。
德州政府大力支持德州黑陶产业的发展,德州黑陶代表着州城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向世界展示德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所以发展黑陶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当前德州黑陶文化产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州城人民一定会克服不足之处,健康发展黑陶文化。
作者简介:张超(1990—),性别:男,籍贯:山东省德州市,学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历: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关键词】:德州黑陶
历史渊源与继承发展
生活在五、六十万年前的中国先民,在祖国这片沃土上勇敢辛勤的劳作,创造历史的序幕缓缓拉开。在这之后,人类先后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氏族社会慢慢进入到母系氏族阶段,生活方式也逐渐发展成定居生活。这时制作工具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用来满足先民方方面面的日常需求物品、磨制石器、纤维织物也迅速发展,产生了用动物骨骼以及玉石用作装饰的审美行为。随着狩猎技术大大提高,剩余食物的储存以及储水储物相对困难,聪明的先民掌握了制陶技术,方便了生活。
烧制陶器的技术迅速发展和普遍推广,使得烧制陶器的技艺变得花样起来,先民不仅能在造型上下功夫,创作出风格多样的陶制器皿,还在陶器颜色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彩陶、灰陶以及黑陶应运而生,满足了生国中方方面面的需求。
母系氏族中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以及大汶口文化分布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的陶器主要以红陶为主,龙山文化在大汶口文化的基础上,制作的陶器产量高。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周时期建立了繁荣的青铜文化,同时在制陶技艺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陶器有了不同的造型以及色泽,还有各种涂色以及刻纹。商朝的制陶文化继承了龙山文化,陶器也附加了阶级属性,奴隶使用的都是粗制的烂陶,统治阶级使用的都是精美的白陶或者硬陶,有时还用作陪葬,周朝陶器轻巧,形制美观,纹饰精美。商周时期制作了大量的灰陶,同时在硬陶的基础上制作了釉陶,丰富了古代文化。
封建社会制度使生产力、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推广铁器,制陶工艺仍然以灰陶为主。战国时期,制陶技术在建筑中发挥作用,烧制各种瓦片。汉朝釉陶的盛行以及色釉的丰富程度,烧制技术的提高,使得瓷器出现,制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众多的考古文物支持下表明,黑陶的制作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陶轮技术是否被先民掌握。但是陶轮技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间?这还是一个不确定的学术问题。依据考古挖掘所提供的考古文物证实了仰韶时期应该没有陶轮技术这一说法。在龙山文化时期,陶轮技术拥有了考古文物的支持,陶轮技术可以加大陶器的生产效率,并且还能够保证陶器造型制作均匀,无论对称,还是厚薄,都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成果。龙山文化的黑陶最早出现在黄河中游地区,但是在数量上不如山东省境内,而龙山文化的黑陶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山东地区。
藏于德州博物馆的一些黑陶文物以及德州地区挖掘出来的黑陶文物与龙山文化文物作对比,发现两者无论是从陶器的造型,还是结构上基本是一样的。从两种文化地区的距离来看,应该从属于龙山文化,既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
德州的一些手艺人经过挖掘,使用京杭大运河中的河泥为原料,使得黑陶技艺有闪耀出新的光芒。如果说大汶口文化是原始时期黑陶的起点,那么德州黑陶应该是现代黑陶的起源地之一了。现如今的德州黑陶在一些黑陶艺人的设计与改良中,黑陶产品在文化收藏市场中非常受欢迎,销往世界各国,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造型艺术与纹样设计
大汶口文化初期,制陶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并没有特别精美的陶器。在大汶口文化后期由于陶轮技术出现,陶器的质量也是不断提高,然而艺术作品的精美程度往往取决于生产力以及生产技术。龙山文化的黑陶器让人叹为观止,在造型上外形比例匀称,并且十分讲究,三足器居多,形式多样。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蛋壳黑陶杯,黑陶薄如蛋壳,这应该是家喻户晓了。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千年的沉淀使运河的泥土非常的细腻,韧性十足,并且黏性较强。黑陶艺人称这种泥土为胶泥,这是德州黑陶的主要原料。胶泥晒干,加水泡开然后沉淀,需要加工很长时间,制作成可以快速造型的泥柱。这还不够,最终还要像和面一样发酵。经过这些复杂的工序才能够使得泥土更加柔软并且带有韧性。
而塑造黑陶的主要工序还是将原材料放在陶轮上,通过手工拉坯的方式,一次一次的拉伸、按压,这是因为需要把泥土当中的空气挤出,使得陶土更加紧致。最后拉坯制作成需要的形状,然后进行晾晒。当然这还不够,陶坯还是需要人工或者机器再把成型的陶坯修饰一番,清理陶器上面的一些杂质以及填补空洞,使得陶器表面平整光滑,最后喷壶喷水保持湿润。
软刻陶是在烧制成型之前,在陶坯上进行雕刻,此时陶坯非常软,有利于镂空雕刻。而硬刻陶是在烧制成型之后的黑陶上进行加工,因为已经成型,此时陶坯的质地非常坚硬,纹饰只能在表面上下功夫。漆画陶则是在硬刻陶的基础上,根据刻纹进行涂画,最终打磨成型,上漆保湿光滑。仰韶文化时期以及大汶口文化时期,先民无论是在彩陶还是灰陶以及黑陶上的纹饰,都具有一定的图腾崇拜倾向,使陶器具有审美价值。
在新石器时代,陶器表面的纹饰还处于朦胧的状态,表面的纹饰具有原始纹样的特征。然而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的制陶技术相对成熟,在龙山文化之后黑陶便替代了之前的陶器类型。
早期的大汶口陶纹饰常有一些简单的花瓣纹等图案,后期的黑陶纹饰出现兽型纹。 龙山文化的黑陶则有相当精美的刻纹,其形式也是非常多样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原始时期黄河流域当中的陶器文化已经具备了雕刻以及彩绘的技术,为当时先民的审美以及物质生活作出了贡献。
传统的德州黑陶纹饰还是比较朴实无华的,但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德州黑陶不仅在纹饰上大胆创新,在雕刻技术上也是有所突破,镂空雕刻或是半镂空雕刻,刻出的漏洞与光滑的表面组合成具有点线面的平面构成感,透露着现代设计艺术的气息。同样在硬刻陶技术当中,黑陶纹饰则吸取了中国文人画、剪纸以及刺绣的艺术形式,冰冷沉稳的黑陶与传统艺术结合完美无缺。
审美价值与社会功能
正是因为德州黑陶在龙山文化的基础上拥有着千年时间的历史积淀,在现阶段新的历史要求下,德州黑陶融合了如剪纸,雕刻等传统的手工艺术,也融合了文人花鸟画,更是赋予了新时代的纹样设计,诞生新的时代精神与审美。因为德州黑陶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黑陶在表面上拥有非常雅致的光泽,让人感受到非常深邃稳重,从材质上就能够让人产生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当然在造型上也对称均匀,不但有器形饱满厚重的风格,也能驾驭薄如蛋壳的特色。在表面纹饰的设计中,软刻陶的镂空与浮雕纹样展现着精湛的雕刻技术。硬刻陶构图的严谨结合了剪纸艺术與书法文人画,现代观念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综合这几个方面,形成了德州黑陶的独特风格,现在工艺的制作方式又使得德州黑陶无比细腻,更加具有欣赏与收藏的价值。
德州政府大力支持德州黑陶产业的发展,德州黑陶代表着州城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向世界展示德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所以发展黑陶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当前德州黑陶文化产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州城人民一定会克服不足之处,健康发展黑陶文化。
作者简介:张超(1990—),性别:男,籍贯:山东省德州市,学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历: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