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欣赏课上一定要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认识与表达。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的场所。有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美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的想想在课上怎样实现这些目标。无论是新《课标》还是当今的美学,都把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表达看成是欣赏课上最重要的达成目标。本文探讨多元解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并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作详细探讨。
  关键词:多元解读;美术鉴赏;生本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52-1
  美术教学一个责无旁贷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欣赏与理解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及相关图片报道,进行简单的解读、分析和评述”。 什么是“解读”?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的问题。要想弄清这个问题,还要从理解“读”字开始。读画就是看,但比我们平时说的看还要更深一层,它还需要我们细细地品。解,是解开的意思,绳子结在一起了,要把它解开,就要对它们纠缠在一起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才能解开。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动词,显示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把它们的表面图像和背后的隐喻弄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称为看懂了一张图片,或是理解了一个美术现象。
  以下这些方法可以作为“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时的参考:
  1、着眼作品,从美术语言入手——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分析他们是怎样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是怎围绕着主题的表现而进行组织的。
  2、着眼作者,从艺术思想入手——力求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作者为什么创作该作品?作品表达了他的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作品在作者的创作生涯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在标有《格尔尼卡》《春》这一类课题的欣赏课上最好从这类角度欣赏。
  3、了解历史,从创作背景入手——不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艺术语言分析上,而是借助作品来介绍某一历史背景或事件。
  4、综观艺术,从美术史入手——从某一个画派、某一运动出发,看它们的演变、兴衰。介绍美术作品时,着眼于某幅作品在画派或运动中的地位,在美术史上的贡献。
  5、横向比较,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将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相同题材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与鉴别,用文化比较的策略,可以让这生看清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作品差异。在分析我国古代的艺术作品时,也可以从中窥见作品中所象征的主题和借助文字的谐音表达的美好的祝愿与对生活的积极理想。
  “多角度”欣赏的方法,最好以一张作品为例,介绍给学生什么是“多角度”。
  《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个能较好地体现出“多角度”欣赏方法的作品。首先,教师可以把欣赏的重点放在它的艺术成就上。陈诏著的《解读<清明上河图>》一书,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一是布局规整,故事情节连绵起伏,画面结构流畅而不失秩序,既能突出作品的重点,又不失每一部分的特点和亮点。二是作者的观察与刻画都十分入微而准确。三是作品全局气韵非常生动,笔墨秀润而高雅,有宋画的特色,绝没有后世作品中那种风俗画的匠气。


  从艺术家的角度上看,教师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汇报结果,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因为历史上有关张泽端的记载很少,最有说服力的是画上张著的题字,记述了张择端是个翰林,画过界画,对船、车、市镇和桥梁、城市和街道特别善于描绘。还有后人的诗中谈到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是从年青时画到了满头白发时才结束。虽说不能得到确切的证实,但仍可作为张择端生平的参考。
  从历史研究上看,《清明上河图》是今天研究宋朝历史的形象见证。无论是城市、人物、房屋、街道、桥梁、诊所,还是牌扁、招幌、车马、店铺……都画出了当年开封的繁华景象,它几乎成了宋朝历史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了。
  从美术史的角度上看,可以看出《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这就需要把别的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与张氏的作品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到张的作品是经过作者多年的素材累积后的厚积薄发之作。你看画面上的人物描绘得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准确到位:推车的、走路的、跑着前进的、和熟人大招呼的、搬运东西的……没有长年的绘画功底、没有严谨的素描功夫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们把它称为“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绘画的杰作”一点也不过分。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有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美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的想想在课上怎样实现这些目标。无论是新《课标》还是当今的美学,都把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表达看成是欣赏课上最重要的达成目标。另外,教师在欣赏课要尤其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体验,淡化教师自我意识。欣赏
  课不是展示教师个人风采的场所,而是展示教师如何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进行课程改革,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感受、表达、查阅资料能力,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的场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英]里赫伯 ·得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郑国杨,绍兴市柯桥区齐贤镇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表演以及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钢琴伴奏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钢琴伴奏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的并且综合性强的学科,也承载着音乐文化魅力展现的重要任务。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正是在于“即兴”,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灵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合乎逻辑的伴奏方案,为歌曲即兴编配伴奏织体,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因此,即兴伴奏应当具备很多素质以达到完成即兴伴奏的水平。本文从最基本的伴奏织体的编配
期刊
摘要:本文以影片《倩女幽魂》中女鬼小倩的服装造型为切入点,分别分析了三个版本中小倩服装造型的特点,从庄重严实、浪漫唯美再到轻松随意,代表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心目中皎皎女形象的不同期待,而服装的改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爱情道德观的不断改变。  关键词:小倩;服装造型;爱情道德观;变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50-2  从蒙昧初开之时
期刊
摘要:文章以江南刺绣小品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近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刺绣小品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作为传统生活必需品的刺绣小品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与历史意义。本文第一章从传统的江南女子日常活动出发,随着时代的更替,其日常活动的内容亦变得丰富这一点,探究刺绣小品没落之必然;第二章重点探究了婚姻观的转变对于社会风俗的影响,继而对刺绣小品淡出日常生活产生了必然影响;第三章论述的是刺绣小品本身从实
期刊
摘要:“窝热热”是纳西族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舞蹈中有着浓厚的牧猎文化气息,是纳西先民们对原始时期狩猎放牧场景的再现,这在舞蹈的动作和歌词曲调中都有所体现。“窝热热”是牧猎时代的产物,它逐渐演变为自娱性舞蹈,可依然保留着原始牧猎文化的形态特征。它通过人类肢体的记忆画下民族符号,深深刻上历史的烙印,成为了历史的活化石。  关键词:纳西族;“窝热热”;牧猎文化;舞蹈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雪宧绣谱》是由沈寿边回忆边口述,张謇笔录的书稿,是沈寿四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晶。《雪宧绣谱》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第一部刺绣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专门著作。  关键词:雪宧绣谱;沈寿;张謇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83-2  1915年,农历三至四月间,沈寿病倒。张謇“惧其艺之不传”,便在延清名医为沈寿治病期间,征得她的同意,亲自动手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舞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其形象的塑造不仅对于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对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之下的传统女性所表现的不同心境的一种关照。本文以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的源流开篇,在历史的沉积下分析三部以女性人物形象为主导的作品,以此来观察当下对于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状态,最后是对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塑造的一些浅显的思考。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女性形
期刊
摘要:本文对中国传统发饰“簪”的型制进行简要分析,试图从中寻求用于指导现代设计的美学参考。  关键词:簪 ;发式;型制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86-1  珠宝商这样形容自己的产品:“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于是,钻石象征忠贞的爱情,坚固、持久,被世人追寻。殊不知这只是西方对爱情的诠释,在东方则要质朴得多,一声“拙荆”带出无限的牵绊
期刊
摘要:陶艺作品的釉色和釉的肌理效果,釉料和釉层厚度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但除此之外,施釉坯体特性、作品造型的成型方法、作品是否进行过素烧、采用何种烧制方式以及其他装饰元素等这些因素,对釉色和最终肌理效果也起着综合作用。本文就这几种因素,进行分别论述分析,完善了影响釉呈色和肌理的诸多因素。这也提醒我们,陶艺作品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过程,需要提高各方面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  关键词:坯体;造型;装饰;
期刊
摘要:当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场馆陆续向公众敞开了大门,姜堰区文化馆也推出了免费开放、免费服务的多种项目。这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免费开放;培训;真情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从实际出发,适当的学习地方戏曲,这对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的文化底蕴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要在音乐课中“百花齐放”, 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能让孩子们感到亲切和快乐!  关键词:京剧艺术;音乐课堂;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56-1  回想起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京剧样板戏,说起京剧《智斗》中的阿庆嫂,父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