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风血雨后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o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现在的局面似乎还有点儿乱,但种种迹象表明,巴以人民仍在期盼和平的曙光。
  
  
  1995年以来,每年的11月4日及以后的几天,以色列人都自发地悼念遇刺的拉宾总理。今年是拉宾遇刺十周年,悼念活动更显隆重。11月12日,以色列民众及国际知名人士约20万人在特拉维夫集会,缅怀总理拉宾。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动情地说:“从士兵到和平缔造者、从政客到政治家,拉宾一生的转变令我敬佩。”
  不该发生的事
  拉宾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战争英雄。他早年就参加了犹太武装中最精锐的“帕尔马赫”部队,战功累累,威信日增。升任以军总参谋长后,他又率领以军打了许多胜仗。可以说,他的前半生是为“大以色列”美梦效劳的,是著名的“鹰派”。但让他名垂青史却是他的后半生。他从强硬的“鹰派”转变成一个主和的“鹰爪鸽派”,力主用以土地换和平的方式结束持续百年的阿以冲突,在中东刮起一股令人头晕目眩的和解旋风,成为中东和平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旗手。在令人激动的1993年9月13日,他与昔日的老对手阿拉法特共同出席了允许巴勒斯坦自治的《原则宣言》的签字仪式,并在世人的欢呼之中实现了与阿拉法特的历史性握手。接着他们又乘胜前进,签署了明确规定以色列必须撤出部分所占领土的《开罗协议》和《塔巴协议》。
  拉宾的行动惹恼了以色列的右翼势力。他们认为,若再由着拉宾的性子让他干下去,说不定他会把所占领土会都还给阿方。于是,他们组织了几次大型抗议示威,并唆使一些人在拉宾家门前滋事,高喊“拉宾是个大叛徒”。但是,要想让身经百战的拉宾在和解的道路上停步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是以色列最有“资历”的人。惟一的办法是杀死这个英雄。于是,便有了1995年11月4日晚那血腥的一幕。结果,拉宾没有死在与“敌人”作战的阵地上,却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之下。拉宾遇刺身亡震惊了整个世界。
  中间派的力量
  以色列是个左中右三派势力齐全的国家,其中主和的“鸽派”仅占选民的30%以下;反阿的“鹰派”约占30%以上;中间派约占40%。这里所说的“鸽派”和“鹰派”,只是好叫而已,实际上,在以色列,“鸽派”和“鹰派”的力量基本相当,真正说话管用的是中间派,他们的取舍决定了拉宾能两次当选总理(1974年、1992年),但事实上,在拉宾做出勇敢决断时,中间派却未能搭上他的和平列车。而正是因为中间派未能搭上和平列车,拉宾遇刺五年后,沙龙才得以以大比分战胜巴拉克坐上总理宝座。
  2000年7月,巴以在美国主持下,举行了戴维营会谈,当时的总理巴拉克向阿拉法特允诺交出约旦河西岸95%~96%的土地,其余4%~5%的土地以加沙附近的以色列领土作交换;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他提出巴以双方还可以“共享耶路撒冷”。阿拉法特没有接受,但这无疑是以色列人在结束冲突问题上能做出的最大让步,巴拉克不敢再往前走,他明白,以色列的中间派绝不能接受更大的让步。戴维营会谈无果而终,中东的和平进程就此搁浅。看出名堂的沙龙于同年9月在以军警的护卫下强行“访问”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勒斯坦人第二次大起义,进而攫取了他梦寐以求的以色列总理一职。
  沙龙圆滑、老练
  1973年7月,沙龙解甲归田。然而,这位人称“以色列恺撒”的战争英雄是不甘心只做个农场主的,他很快就加入了右翼的自由党。实践证明,他不仅是个使人佩服的军事将领,还是个圆滑、老练的政治家,多年的挫折已使他变得成熟了。
  沙龙出任总理后,就对巴方动硬的,巴方的自杀性爆炸炸弹一响,他马上下令以方坦克冲进难民营肆意炮轰,下令美制F-16式战机往那里的民房上扔炸弹,不准巴勒斯坦人去以色列打工,等等。巴方也不甘示弱。先是用轻武器与以军对打,后来又用上了迫击炮与火箭,最后动用了绑在人身上的炸弹。双方的冲突很快陷入到以暴易暴的旋涡中。但沙龙并不满足于此。很快,别人不敢杀的哈马斯领导人亚辛和兰提斯被他公然干掉了,他“定点清除”的子弹、炮弹和导弹又使哈马斯和杰哈德的许多高级领导人倒在血泊中。沙龙这样干是有恃无恐的,因为他已成功地把巴勒斯坦斗士说成是“恐怖分子”。既然是“反恐”斗争,就可以采取任何“反恐”手段。在美国的鼓励下,沙龙又实施了“隔离墙”工程,同时提出了撤出加沙的“单边行动计划”。
  总而言之,人们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沙龙的一些特征:他敢于硬碰硬地干到底,非要胜出巴方一筹不可;他谋后而动,诸事策划得当、心思慎密,在内政和外交上有过人的本事;他善于制造和调动“气氛”,改变中东和平进程的行程。
  沙龙早就算过一笔账,加沙有21个犹太定居点,定居者仅有8000多人,却至少需要派1万多名以军保护。加沙现在有100多万巴勒斯坦人,而且每过二十来年人口就增加一倍,沙龙已很难算出该派多少以军官兵去监控他们。因此早扔加沙更好,不值得再往那个黑洞里填钱。于是,在8月22日,以色列最终完成了从加沙21个定居点撤离的“单边行动计划”。
  期盼和平曙光
  切不可认为,右翼的沙龙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无所作为。想当初贝京比他右多了,也比他强硬多了。但贝京与埃及前总统萨达特一握手言和、实现埃以和平,便成了中東和平大业的先锋。在以色列要领头议和,一是要有从军早、战功多的“本钱”,二是要比他人资格老。除总理一职外沙龙还当过好几个部的部长,从政经验比拉宾还丰富。他还是国家在危难时刻作总理执政时间最长的人。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时定居者的怒骂声、联合内阁的小党拂袖而去、反对党的不信任案以及极端分子多次威胁要暗杀他,都没难倒和吓倒沙龙,他是以色列一个不可轻视的人物。
  尽管现在的局面似乎还有点儿乱,但种种迹象表明,巴以人民仍在期盼和平的曙光。在以色列,数十万民众参加了悼念前总理拉宾遇刺十周年的纪念活动,高呼现在就要和平。他们清楚,以阿双方只有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谈出来的东西才是真的,他们由衷地佩服拉宾敢动真格的。
  11月3日,一名以色列士兵误杀了一持玩具手枪的巴勒斯坦男孩。在巴勒斯坦难民营里,小男孩的父亲——一个穷困潦倒的巴勒斯坦汉子,紧抱儿子,默默地痛哭着。继而,他做出了石破天惊般的决定:把儿子所有的器官捐献给以方或巴方的患者,为了和平!小男孩器官捐献给六名以色列人。一位受捐者的父亲激动地说,“这是一份非同寻常的馈赠,这是一种象征性的神圣的爱”。
  11月16日,在美国官员的调解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就开放连接加沙与埃及的拉法口岸达成协议。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巴以和平进程中的一个新突破。
其他文献
去年底,有幸在《世界知识》杂志社与几位前辈讨论当年国际形势。主编吩咐我谈“美国重返东南亚”。理由是,自奥巴马继任美国总统以来,“重返”二字已成为其东南亚政策的标签。  但,众人疑惑,美国明明没有“离开”东南亚,何谈“重返”?  其实,我们不必怀疑奥巴马和希拉里遣词造句的能力,也不必怀疑美国战略家和外交官的思行二力。他们既然以“重返”为标签,自有其道理。根据常识,有离开就有返回,有返回就有离开。往往
期刊
进入2011年,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胡锦涛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的访问。毕竟中美关系对全世界来说太重要了,而且,许多貌似两国之间的事情又或多或少地牵扯着地区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神经。而过去的一年中美关系中的“尖锐问题”好像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就在此时,1月4日~1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远赴欧洲,访问了西班牙、德国和英国。中国国家主席新年第一访选择了美国,而中国领导人的新年第一访则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这自然给
期刊
2010年,台湾经济呈现全面复苏与快速增长之势,总体特征从前几年“外冷内温”或“内外皆冷”转变为“内外皆热”。特别是台湾经济出现七大指标性重要变化,预示着台湾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指标一:经济增长接近10%    2010年,台湾经济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第一季度增长13.17%,第二季度增长12.53%,第三季度增长9.8%,预计第四季度将增长4.7%,全年增长9.98%,创下1990
期刊
去年12月18日,50多艘中国渔船在黄海中韩渔业暂定措施水域进行捕捞,其中的“辽营渔35403”号渔船(63吨级)遭到韩国海警执法艇(3000吨级)的冲撞,渔船倾覆,渔民一死一失踪。  就中国渔船和韩国海警执法艇相撞事件,中国政府向韩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韩方全力搜救我失踪船员,严惩肇事者,赔偿中方人员的财产损失,并采取切实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方还强调指出,事件发生在中韩渔业暂定措施水域,根
期刊
目前贬斥普京的有三种人。一是西方,普京采取的较强硬的做法令他们反感,特别是使俄罗斯走向复兴;二是以前总理卡西亚诺夫为代表的国内敌对派,反普京示威游行就是这股势力策动组织的;三是亲西方的一批新生代。    最近一个时期,国际媒体围绕俄罗斯政局特别是“梅普组合”的议论颇多,其中有许多甚至不掩离间之嫌。这些议论引发了许多疑问。    疑问一:梅德韦杰夫提出“全面现代化”战略,是与普京对着干吗?    梅
期刊
1月10日,有心参加2012年“大选”的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抛出自己的两岸论述:以“宪法各表”替换“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再次在岛内引发争论。两岸关系议题是民进党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只要想参加“大位之争”,就必须严正对待。    现实的压力    有关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酝酿新的路线的传闻时有所闻,但都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民进党的长远与终极目标是实现台湾政治独立。然而没有政权这只能是一句
期刊
中美关系这艘航船能不能继续向合作方向前行    再过几天,胡锦涛主席将应奥巴马总统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准备工作现在已进入倒计时。刚刚开始的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胡主席访问美国则是中国外交在这一年的开篇之作。  在这个时候,熟悉中美关系历史的朋友们一定会联想到今年是著名的“乒乓外交”40周年,一定会回忆起1979年,也是在新年伊始的1月份,在中美建交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在中
期刊
彬马那要真正成为缅甸的政治中心,尚需时日。  仰光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几乎是不可动摇的。    2005年11月4日,缅甸军政府宣布,将国防、外交、内政、能源、农业、卫生、第一工业、第二工业、国家计划及经济发展以及商务等十个政府部门,从现在的首都仰光迁往中部的彬马那(Pyinmana)。11月7日,缅甸外交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行政首都从仰光迁往彬马那。11月8日,包括上述十个部的副部长在内的第
期刊
一旦新宪法草案在参众两院和全民表决中获得通过,日本将向“正常国家”迈出最大一步。  届时,日本“自卫军”将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世界的很多地方。    有关日本将把其现有的自卫队改为“自卫军”一事,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8日,执政的日本自民党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决定大幅修改现行的和平宪法。其最大特点是要修改宪法的第九条第二款,将“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改写成“为
期刊
达 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美国研究所副主任    1628年8月10日,瑞典海军刚刚建成的战舰“瓦萨”号在无数观礼人群的欢呼声中缓缓下水。这艘69米长、1200吨重、装备了64门大炮、雕刻了700多尊精美神像的帆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豪华的战舰。雄心勃勃的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希望凭借这艘战舰,一举扭轉其海军在与波兰的争霸战中的不利地位。就在这时,一阵强风袭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瓦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