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82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关系这艘航船能不能继续向合作方向前行
  
  再过几天,胡锦涛主席将应奥巴马总统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准备工作现在已进入倒计时。刚刚开始的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胡主席访问美国则是中国外交在这一年的开篇之作。
  在这个时候,熟悉中美关系历史的朋友们一定会联想到今年是著名的“乒乓外交”40周年,一定会回忆起1979年,也是在新年伊始的1月份,在中美建交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在中国刚刚决定要实行改革开放伟大转折的时候,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大家也都记得,在1997年,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引领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迈向21世纪。大家还都了解,这将是胡锦涛主席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对美国的第二次访问。因此,大家自然都很关心,这次访问将对中美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不久前,杨洁篪外长在新年的第二天就专程赴美,就中美关系、特别是胡主席对美国的访问与美方交换看法。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见杨外长时说,胡主席在2l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初访美,时机很好,意义重大,他期待着这次访问。我和在场的两国外交部门同事都有同样的期待,胡主席此次访美将开启中美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将给两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也都注意到,中美双方甚至国际上仍然有人心存疑问: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时,两国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世界为之瞩目。但此后一年,更吸引眼球的似乎是两国关系中的“坏消息”。面对风风雨雨,中美关系这艘航船究竟能不能继续向着合作的方向前行,驶向更加广阔的前景?
  
  中美之间惟有合作,别无选择
  
  我认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明确的。中美两国之间惟有合作,别无,选择。加强合作将带来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共赢。推进合作,应该成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旋律。这是因为:
  首先,中美合作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回顾中美建交30多年来的历程,不难看到:中美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彼此关系的基调更加积极。政治上,两国不再相互敌对,而是积极谋求战略合作。经贸上,两国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双方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军事上,两国不再是战场的对手,两军已在许多领域开展务实交流。盖茨国防部长近日成功访华,促进了两军关系发展。
  中美超越分歧、相互借鉴的意愿不断上升。双方在政治、经济、贸易、农业、科技等广泛领域,签署了几十个合作协议。两国每年派出数百个不同级别的官方代表团互访。两国互派留学生每年达10万人左右,双向交流更加明显。美方四年送10万学生留学中国的计划稳步推进;未来四年,中方也将派遣万名公费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中美交流合作的渠道持续拓宽。双方建立起涵盖政府各部门、立法机构、政党高层等60多个合作机制。中美地方和民间交往蓬勃发展,日益成为推动两国关系的生力军;双方结成36对友好省州、161对姊妹友城。赴对方国家旅游成为时尚,往返中美的旅游者每年超过300万人次。
  其次,中美合作的现实步伐不可阻挡。奥巴马总统就职后,中美关系自冷战后第一次打破怪圈,迅速实现平稳过渡。在过去两年内,中美元首已七次会晤,两国政府首脑、立法机构领导人也成功实现互访或会晤,两国高层往来的密度、广度和深度都创造了新记录。
  双方在原有的中美战略对话、战略经济对话基础上,建立起更高层级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已经成功举行了两轮对话。在两国元首特别代表主持下,双方40多个部门的负责人齐聚一堂,深入讨论事关两国关系、地区和全球事务的广泛议题,这在中美关系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两国经贸合作大大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10年贸易额有望超过3800亿美元,稳步迈向4000亿美元。双边其他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也保持了不断推进、拓展的积极势头。
  第三,中美合作与亚太振兴之路相辅相成。大家都知道,上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发生两件相互关联的大事: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和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这之后的30多年,成为整个亚太地区维持总体稳定、保持迅猛发展的时期。
  在中美两国和亚太地区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本地区历时已久的一些热点问题,有的得以妥善解决,有的有所缓解,从而为各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推进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越来越成为引领本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亚洲最大的进口市场,以及东亚、东北亚、南亚等主要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与亚太国家的年贸易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
  中美就本地区反恐、防扩散、打击跨国犯罪、减灾防灾等诸多问题开展磋商交流,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美协调合作,促进了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双方均支持亚太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地区框架的努力,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等区域机制活动,为推动亚太整体战略地位持续上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美互动与亚太地区持续稳定繁荣形成良性循环。当前,亚太正处在稳步上升的重要时期,地区国家都希望同中美进行合作,也都希望中美两国加强合作,都希望分享中美合作带来的发展红利。
  第四,中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前景备受期待。中美同为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处理地区热点冲突、反对恐怖主义、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及应对重大全球问题等方面,两国开展了有效磋商与协调,承担着重要的共同责任。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美两国同舟共济,为推动亚太和垒球走出危机阴影做出了重要贡献。应对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先后成功举行,中美两国的积极协调功不可没。中美在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实现半岛无核化上抱有共同诉求。两国与有关各方继续朝着缓和局势、促进和谈的方向深入沟通,对局势早日转圜意义重大。
  新形势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地球村越变越小,国家间相互依存度越来越深,发展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没有有效的国际合作,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不断上升,各种全球性议题也不断进入两国合作的视野。我们从来不赞成“中美共治”的说法,但中美合作对于促进世界上许多问题的解决的确必不可少。中美携手,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
  
  双方都要牢记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经验
  
  当然,必须指出,过去30多年来,中美关系从来没有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不可谓不多。有的问题长期存在,而且事关重大。其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涉 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涉及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台湾问题处理好了,中美关系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就会遭受干扰和挫折。这已经为过去30多年的历史一再证明。同时,两国之间既存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结构性矛盾,也面临局部利益诉求不同、沟通协调不够导致的具体分歧。这些都需要加以妥善处理,才能确保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正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和差异,两国对话合作就更显重要。惟有合作,才能保持和扩大双方关系的积极面,管控和减少消极因素,使两国关系的主流始终同两国长远利益的需要相吻合。这就是“合则两利”的前途,否则,只能滑向“斗则俱伤”的结局。
  为此,中美双方都需要牢记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经验,摒弃落伍于时代的观念。联系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需要,有几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思考之一,平等和尊重决定相互交往的高度。中美交往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谁求谁、谁依附谁的问题。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是两国关系行稳致远的基础。
  思考之二,相互信任决定互利共赢的深度。无端猜疑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十分有害于双方合作。中美利益交融的格局继续深化,中国的发展不仅不会威胁和损害美国的利益,而且会在方方面面为美国和美国人民带来更多机遇。同样,一个保持繁荣、讲求合作的美国,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我赞成盖特纳财长两天前在我的母校所讲的,中美“彼此的成功对于对方都十分重要”。
  思考之三,平常心态决定看待分歧的气度。和任何其他双边关系一样,中美有交往就会有分歧,即使是合作领域,也存在十个手指长短不齐。中美关系顺利时,要放眼长远,对困难估计足一些。关系不顺时,要着眼大局,不让一时一事干扰整体合作。
  只要我们想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且真正付诸实践,就能把握好中美关系的大局和主流,就会有更强的信心和恒心来推动两国合作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胡锦涛主席访美,将开启中美合作的又一个重要机遇。中美双方对于共建新时期双边关系的格局都高度重视。通过此访,双方有望在经贸、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科技等广泛领域开展一系列新的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双方要通过这次访问,引导两国关系进入一个贯穿合作主旋律的发展新阶段。这就需要我们:
  ——毫不动摇地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中美关系的大方向。切实落实好、坚持好、发展好两国领导人就建设中美积极合作全面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使两国关系曲线少一些起伏波动,多一些平稳上行。
  ——更加积极主动地谋划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积累。保持和加强高层往来与各级别交往,充分发挥战略与经济对话等机制的引领作用,协调和设置共同议程,为中美合作继续迈上新台阶创造条件。
  ——更加坚定不移地增进战略互信。主动增进战略层面沟通,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积极引导两国人民不断增进了解,夯实支持两国友好的社会基础。 ——更富创造性地探索一切有利于中美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紧紧抓住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新机遇,积极开拓双边、多边合作领域,努力扩大利益交汇面。
  中国人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美国人总是认为“YES,WE CAN DO IT”。那么,就让我们两国坚持不懈地加强合作,争取互利共赢的结果吧。
  我相信,经过中美双方共同努力,胡主席访美一定能取得成功,一定能推进中美合作更加深入发展,使之更广泛、持久地惠及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其他文献
《后危机世界与中美战略竞逐》  主编孙哲  出版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定价66元    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的新变化、新情况层出不穷,需要回答的问题很多,给中美关系研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清华大学中美关系评论(2010~2011)——《后危机世界与中美战略竞逐》就中美政治关系、经贸关系、军事安全关系以及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等四大部分对2010年的中美关系层层剥茧,尝试进行鞭辟入里的讨论,探究过
期刊
2011年1月4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省长塔西尔在首都伊斯兰堡遇刺身亡,刺杀塔西尔的是其贴身警卫马穆塔兹,马穆塔兹认为塔西尔违反了《反亵渎法》,是亵渎先知之人。    “巴基斯坦”这个国名,在当地乌尔都语中是“圣洁的土地”之意,但新年伊始,这陆上“天国”就再次遭遇血腥。1月4日中午,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省长塔西尔在首都伊斯兰堡遇刺身亡,成为自前总理贝·布托2007年末遇刺以来被害的巴最高级别领导人。刺杀
期刊
始自突尼斯一次自焚事件的“阿拉伯之春”已持续一年有余,虽然这波大规模抗议浪潮可能已经开始消退,但对该地区已经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方人眼中的三个独裁政权,突尼斯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亚的卡扎菲已经崩溃,也门的萨利赫也黯然退出政治舞台,叙利亚政府则岌岌可危。其余中东国家也因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荡和冲击。然而,在西方为这场“民主革命”欢呼雀跃之时,他们可曾料到,这一浪潮的后果,还包括中东地
期刊
苏丹公投结束后,南方公投委员会将于2月6日公布初步结果,若各方无异议,公投委将把初步结果提交喀土穆,在喀土穆的苏丹中央政府将于2月14日宣布最终结果。    亲历公投    1月15日是苏丹公投的结束日,这一天下午3时30分,笔者来到苏丹南方公投委员会新闻发布会现场,只见那里已经坐满了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前来负责监督苏丹公投的观察员以及世界各地的记者,偌大的大厅一时间竟显得十分拥挤。  南方公投委员
期刊
去年底,有幸在《世界知识》杂志社与几位前辈讨论当年国际形势。主编吩咐我谈“美国重返东南亚”。理由是,自奥巴马继任美国总统以来,“重返”二字已成为其东南亚政策的标签。  但,众人疑惑,美国明明没有“离开”东南亚,何谈“重返”?  其实,我们不必怀疑奥巴马和希拉里遣词造句的能力,也不必怀疑美国战略家和外交官的思行二力。他们既然以“重返”为标签,自有其道理。根据常识,有离开就有返回,有返回就有离开。往往
期刊
进入2011年,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胡锦涛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的访问。毕竟中美关系对全世界来说太重要了,而且,许多貌似两国之间的事情又或多或少地牵扯着地区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神经。而过去的一年中美关系中的“尖锐问题”好像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就在此时,1月4日~1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远赴欧洲,访问了西班牙、德国和英国。中国国家主席新年第一访选择了美国,而中国领导人的新年第一访则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这自然给
期刊
2010年,台湾经济呈现全面复苏与快速增长之势,总体特征从前几年“外冷内温”或“内外皆冷”转变为“内外皆热”。特别是台湾经济出现七大指标性重要变化,预示着台湾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指标一:经济增长接近10%    2010年,台湾经济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第一季度增长13.17%,第二季度增长12.53%,第三季度增长9.8%,预计第四季度将增长4.7%,全年增长9.98%,创下1990
期刊
去年12月18日,50多艘中国渔船在黄海中韩渔业暂定措施水域进行捕捞,其中的“辽营渔35403”号渔船(63吨级)遭到韩国海警执法艇(3000吨级)的冲撞,渔船倾覆,渔民一死一失踪。  就中国渔船和韩国海警执法艇相撞事件,中国政府向韩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韩方全力搜救我失踪船员,严惩肇事者,赔偿中方人员的财产损失,并采取切实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方还强调指出,事件发生在中韩渔业暂定措施水域,根
期刊
目前贬斥普京的有三种人。一是西方,普京采取的较强硬的做法令他们反感,特别是使俄罗斯走向复兴;二是以前总理卡西亚诺夫为代表的国内敌对派,反普京示威游行就是这股势力策动组织的;三是亲西方的一批新生代。    最近一个时期,国际媒体围绕俄罗斯政局特别是“梅普组合”的议论颇多,其中有许多甚至不掩离间之嫌。这些议论引发了许多疑问。    疑问一:梅德韦杰夫提出“全面现代化”战略,是与普京对着干吗?    梅
期刊
1月10日,有心参加2012年“大选”的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抛出自己的两岸论述:以“宪法各表”替换“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再次在岛内引发争论。两岸关系议题是民进党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只要想参加“大位之争”,就必须严正对待。    现实的压力    有关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酝酿新的路线的传闻时有所闻,但都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民进党的长远与终极目标是实现台湾政治独立。然而没有政权这只能是一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