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 本文以两堂初中《函数》课为例,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创造的空间等,真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有效教学;引导
课例背景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仿加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这些新理念的提出否定了,原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呢?
在西南大学参加国培计划置换脱产培训理论研修时,张廷艳老师指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性时应遵循几个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指导,让他们自己去归纳总结;给学生一个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基于以上的思考,下面笔者以在某学校所听的两堂《函数》课为例,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课例分析
两堂课是由两个不同的教师上的,上的内容都为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十四章中的14.1.2《函数》,属于同课异构类上课. 两位教师都讲了书上的例题,但教师甲差不多用了半节课的时间进行讲解,而教师乙只用了不到10分中时间,所用时间相差颇大,引起笔者的思考,例题如下:
例: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 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 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 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油?
1. 教师假引导,没有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一:教师甲拿起教材,把题目通读了一遍.
教师甲: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在这个题中自变量是哪个?
全班学生:x.
教师甲:因变量是哪个?
全班学生:y.
教师甲:现有汽油?
大部分学生:50 L.
教师甲:平均耗油量呢?
大部分学生:0.1 L/km.
教师甲:油箱中的油量y即剩余油量,它应该等于什么呢?
学生1:剩余油量=现有汽油50 L-耗油量(教师板书).
教师甲:甲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函数关系的式子.
甲学生:y=50-0.1x.
教师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变量x的取值范围,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学生2:x≥0.
教师甲:是吗?我们在确定函数的自变量时,除了考虑式子本身有意义外,还什么要注意的吗?在这个题中油有限制吗?
少部分学生:哦,要考虑实际意义,x≤500.
教师甲:500是怎么求出来的?
学生3:用50除以0.1.
教师甲:我们来总结一下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结: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除了式子本身有意义外,还要使它具有实际意义.
教师甲:……
学生:……
此位教师的板书如下.
解:(1)y = 50-0.1x.
(2)由题意知x≤50,0.1x≤50,由0.1x≤50得x≤500,所以0≤x≤500.
(3)当x=200时,函数y的值为:y=50-0.1×200=30.
分析:教师甲在组织教学时,虽然表面看起在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但是他没有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甲没有让学生进行交流,也没有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认可,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笔者觉得他这样“一步一步引导”、 面面俱到讲解,是在浪费学生时间,扼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语言要精简,力求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切忌面面俱到. 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案例二:教师乙先让学生思考3分钟,再让学生4人一小组对疑惑的地方进行讨论,时间也是3分钟,把解答过程做到课堂作业本上,提示本题的关键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讨论期间教师巡查小组讨论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
教师乙:有哪个同学说一说函数关系的式子是什么?(学生积极举手)
学生1:y = 50-0.1x.
教师乙:他答的正确吗?
学生们:正确.
教师乙:学生1回答得真好,那么0.1x是什么呢,你们有什么补充吗?
学生2:耗油量.
学生3:本题中油箱中的油量y就是剩余油量,剩余油量=现有汽油-耗油量.
教师乙: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谁愿意说说第2小题的答案?
学生4:x≥0.
学生5:不对,难道你的油没有限制吗?耗油量应该小于现有油量,即0.1x≤50,解得x≤500.
教师乙:这里自变量到底应该怎么取值?
学生6:自变量取值范围一是使函数式子本身有意义,二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x≤500.
教师乙:……
学生:……
?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解:(1)函数关系式为:y=50-0.1x. (2)由x≥0及0.1x≤50得0≤x≤500,
所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x≤500.
(3)当x=200时,函数y的值为:y=50-0.1×200=30,
因此,当汽车行驶200 km时,油箱中还有油30 L.
分析:教师乙在组织教学时,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主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交流,并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通过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知,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课堂上必须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将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课例反思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途径.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创造. 下面是笔者基于两堂《函数》课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反思:
1. 教师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目光、热情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隔阂和畏惧的心理,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才会主动学习.
2. 教师应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爱动脑、肯钻研、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4. 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
5.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应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创造的空间等,真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有效教学;引导
课例背景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仿加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这些新理念的提出否定了,原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呢?
在西南大学参加国培计划置换脱产培训理论研修时,张廷艳老师指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性时应遵循几个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指导,让他们自己去归纳总结;给学生一个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基于以上的思考,下面笔者以在某学校所听的两堂《函数》课为例,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课例分析
两堂课是由两个不同的教师上的,上的内容都为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十四章中的14.1.2《函数》,属于同课异构类上课. 两位教师都讲了书上的例题,但教师甲差不多用了半节课的时间进行讲解,而教师乙只用了不到10分中时间,所用时间相差颇大,引起笔者的思考,例题如下:
例: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 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 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 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油?
1. 教师假引导,没有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一:教师甲拿起教材,把题目通读了一遍.
教师甲: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在这个题中自变量是哪个?
全班学生:x.
教师甲:因变量是哪个?
全班学生:y.
教师甲:现有汽油?
大部分学生:50 L.
教师甲:平均耗油量呢?
大部分学生:0.1 L/km.
教师甲:油箱中的油量y即剩余油量,它应该等于什么呢?
学生1:剩余油量=现有汽油50 L-耗油量(教师板书).
教师甲:甲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函数关系的式子.
甲学生:y=50-0.1x.
教师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变量x的取值范围,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学生2:x≥0.
教师甲:是吗?我们在确定函数的自变量时,除了考虑式子本身有意义外,还什么要注意的吗?在这个题中油有限制吗?
少部分学生:哦,要考虑实际意义,x≤500.
教师甲:500是怎么求出来的?
学生3:用50除以0.1.
教师甲:我们来总结一下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结: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除了式子本身有意义外,还要使它具有实际意义.
教师甲:……
学生:……
此位教师的板书如下.
解:(1)y = 50-0.1x.
(2)由题意知x≤50,0.1x≤50,由0.1x≤50得x≤500,所以0≤x≤500.
(3)当x=200时,函数y的值为:y=50-0.1×200=30.
分析:教师甲在组织教学时,虽然表面看起在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但是他没有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甲没有让学生进行交流,也没有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认可,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笔者觉得他这样“一步一步引导”、 面面俱到讲解,是在浪费学生时间,扼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语言要精简,力求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切忌面面俱到. 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案例二:教师乙先让学生思考3分钟,再让学生4人一小组对疑惑的地方进行讨论,时间也是3分钟,把解答过程做到课堂作业本上,提示本题的关键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讨论期间教师巡查小组讨论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
教师乙:有哪个同学说一说函数关系的式子是什么?(学生积极举手)
学生1:y = 50-0.1x.
教师乙:他答的正确吗?
学生们:正确.
教师乙:学生1回答得真好,那么0.1x是什么呢,你们有什么补充吗?
学生2:耗油量.
学生3:本题中油箱中的油量y就是剩余油量,剩余油量=现有汽油-耗油量.
教师乙: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谁愿意说说第2小题的答案?
学生4:x≥0.
学生5:不对,难道你的油没有限制吗?耗油量应该小于现有油量,即0.1x≤50,解得x≤500.
教师乙:这里自变量到底应该怎么取值?
学生6:自变量取值范围一是使函数式子本身有意义,二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x≤500.
教师乙:……
学生:……
?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解:(1)函数关系式为:y=50-0.1x. (2)由x≥0及0.1x≤50得0≤x≤500,
所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x≤500.
(3)当x=200时,函数y的值为:y=50-0.1×200=30,
因此,当汽车行驶200 km时,油箱中还有油30 L.
分析:教师乙在组织教学时,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主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交流,并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通过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知,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课堂上必须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将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课例反思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途径.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创造. 下面是笔者基于两堂《函数》课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反思:
1. 教师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目光、热情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隔阂和畏惧的心理,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才会主动学习.
2. 教师应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爱动脑、肯钻研、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4. 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
5.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应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创造的空间等,真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