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推”与“敲”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gang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重和失重” 一节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部分,我认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且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是这节课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离不开物理实验的应用,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笔者在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备课过程中,对这节课的演示实验做了仔细的分析与选择,深有感触。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引题实验的教学方案
  方案1:演示实验:两手托住一个托盘,内放两个靠近的磁铁,磁铁不会吸引到一起,将托盘突然向下移动时在磁铁未脱离托盘的情况下能够吸引到一起。为什么?
  方案2:提问:用什么器材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怎样操作能准确测出物体的重量?提供弹簧秤、勾码,演示观察。
  方案3:演示实验:准备体重秤,请学生上秤称体重,做下蹲和起立动作,实物投影观察示数变化情况。
  方案1实验生动有吸引力,但是作为这个课题的引题,目的性不够强,学生看完了实验不知道什么原因,引题不够直截了当。方案3使用了称重的实验方式,并且能介绍视重的概念,但是这个实验具体操作的时候指针变化太快,能见度不高。方案2利用了称重的实验方式,并且学生可以有机会清楚地看到示数和实重的区别,用于引题简单直接,提高课堂效率,我采用了方案2。
  方案2使用后效果比较理想,学生都能发现只有弹簧秤和勾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得到勾码的准确重量。借助这个实验,我可以介绍视重和实重的概念以及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
  二、规律分析的实验方案
  方案1:视频播放学生在升降电梯里称体重的示数变化情况。
  方案2:请学生在课堂上用体重秤称体重,并且做下蹲起立的动作,观察示数变化情况。
  方案3:课上现场使用拉力传感器拉重锤上升和下降过程,应用DIS软件把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现场展示在大屏幕上。
  方案1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体会不深刻。方案2学生参与了,但是指针摆动太快实验现象无法定格,不利于学生分析现象。我在这节课上采用了方案3,当我亲手操作了砝码在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的过程后,图线非常清晰地展现在所有学生面前并且定格了,所有学生都非常好奇地观察获得的图线,“拉力怎么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呢?”学生的问题恰好就是我想和学生一起使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的,接着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把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过程研究出来,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我给每组学生提供了弹簧秤,请大家亲手操作这个拉砝码的过程,观察指针的变化,大多数学生能得到和图线上显示的吻合的现象。那么砝码向下的运动过程,拉力如何变化,图线会是什么形状,现象分析和刚才的过程有何区别?我大胆地尝试了“猜猜看”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用刚才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基础上猜测会看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图线的样子也由学生猜出来,学生们得到老师的充分信任,对猜想的机会都非常珍惜。我走到学生中看他们“猜”的图线的时候,结果非常喜人,90%的学生已经能够得到正确的图线形状。接着就是所有学生的眼球全部被吸引到我的拉力传感器拉着重锤向下运动的实验演示中,因为学生都非常关心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其后的过程分析以及超重失重特点的总结就水到渠成了。
  三、规律应用的实验方案
  方案1:电梯里的超重失重视频分析。
  方案2:人在健康秤上下蹲、起立,示数变化的现象分析。
  方案3:灌满水的易拉罐侧壁戳好洞之后自由下落,分析水的射出情况变化。
  方案1和2存在的问题前文分析过,方案3中易拉罐下落时间太短,能见度太低,实验价值不大。
  课堂上我采用了方案1和3的改进方案,升降电梯中的称重,在该课上,我安排在应用环节通过放视频的方式请学生寻找分析其中的超重失重现像。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模仿拉力传感器实验的分析迅速且轻松地认识其中的超重失重现象。
  针对方案3,我将实验装置改变,并沿用方案3的思想。具体实验操作:将白板前的塑料管口用塞子塞住,塑料瓶中灌满红墨水,将塞子拔去,细绳固定端自由释放,塑料瓶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到背景白板前的塑料细管里的红墨水喷出射程变化非常清晰明显。当学生看到红墨水喷出的射程先变小后变大的现象时,表现得很惊讶,立即展开讨论,多数学生能和超重失重结合起来分析,再加上我的补充说明,现象分析更为全面,课堂气氛达到了本节课的最高潮。
  由于时间关系,方案2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作为课后研究题处理。
  四、对物理演示实验的思考
  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那么作为物理教师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验器材设计、改装、制作能力。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使物理课堂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物理实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原动力,教师要拿出为贾岛苦吟的精神,仔细“推敲” 每一个细节。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北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教育家丁榕说:“没有严格就没有教育,没有批评也没有教育。”作为不成熟的、还在发展中的学生,难免犯错误或违纪。但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育,不成才”。碰到学生犯错误,班主任怎样批评,而且在批评之后能否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班一女生,好打扮。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她戴耳钉,不由得怒从心生。正当要发火时,她发现我在看她,很麻利地把耳钉取了下来。考虑到报到第一天,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摘要:细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材,许多教材选文都是名家名篇中筛选出来的,所以课文中的背景材料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抱着“让语文学习来个大视野”的信念在语文课堂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殊不知,背景材料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锦上添花,用得不好则画蛇添足。本文将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从教师在非用不可之时,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补充,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且升华文本价值,让学生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教学理念与要求。为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一定情境,有意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感悟能力。  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如何引导
2009年我带了美术班。耳闻这个班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纪律不好。然而我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孩子,从不嫌弃他们。我想首先得用一颗极公正的心去对待他们,让他们找回失去的自己,然后爱上课堂,爱上学习。下面就是我一年来的心得体会。  一、让他们找回自信  特长班的学生往往缺少自信,尤其在面对本部的学生的时候。第一堂课我有个要求,希望他们每天能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出现在教室里,要分外自信,相信自己是
摘要:教学中在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知识点及相互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突出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素质,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追求,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学习兴趣;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实现教学个性化。个性化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生活是生动具体的,它为学生提供了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音乐素材。生活是开放的、动态的,它为学生的音乐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在音乐课堂中展示出来,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让学生在音乐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
一篇课文的板书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难与易、繁与简、流畅与堵塞、成功与失败。因此,精心搞好一篇课文的板书设计,就抓住了关键,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真可谓抓纲带目,以线联珠。  下面就本人讲解《孔乙己》一课的板书设计,谈点自己的看法。(板书设计见下图)  这个板书设计首先就抓住了文体特征,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孔乙己),故事情节(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和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情形),环境描写(咸亨酒店),
摘 要:当前散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其根源在于教师未能掌握散文阅读的应有取向与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欣赏语言文字之美与品味思想情趣之美,可作为散文阅读和教学的两个基本点。  关键词:散文阅读;散文教学;教学方法  散文,作为一种感染力、审美效果俱佳的文学作品,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打文体,但当前的散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典型问题,笔者将之归纳为如下三点:  一是在课堂中在文本外。在课堂教学中,图片
学生经常迟到是令教师很恼火的一件事情。在学校的纪律评比中,这常常是最刺眼的一个项目。有学生经常迟到,班主任的压力很大,在处理时,也就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容易发脾氣,容易搞体罚,容易请家长,也容易激化矛盾。按说迟到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可是由于上述原因,它已成为班主任日常管理中一个常见的、棘手的问题。  班里有个孩子叫小凯,平时上课总是拖拉、磨蹭到最后一刻进教室;放学时却一定是第一个冲出教室:一周中
[背景]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作为班主任,我们在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思想品德上或学习纪律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牵扯老师的精力最大,有时甚至影响老师的正常工作。对于这些学生,我们也应该偏爱一些,用爱的力量去积极进行正面疏导,以深厚的感情去关心、爱护、帮助他们,争取教育的主动权,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