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寄生花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iu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花


  这种花仿佛凭空出现。
  落叶枯败,积了厚厚一层,一朵鲜红的花正徐徐盛放。只是,你寻不到它的枝叶。
  周边枯叶散落,它似乎是这个幽暗角落里唯一的生命。
  11月的西双版纳天气有点热,雨林遮天蔽日,更添神秘。花苞未开,花瓣从底部开始从浅粉渐变至鲜红,看似水中莲花长到了陆地上。10片花瓣缓缓张开,每一片都艳丽如血,密布黄色斑点。整朵花舒展成手掌一般大小,露出红色圆盘般的花心,其上点缀着附属物,中間有一圆形缺口。
  去年12月,一段时长接近1分钟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网友感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花。”这种花色彩艳丽,有人联想起《鬼吹灯》里的尸香魔芋,有人觉得是大王花。视频中的花并非盗墓小说里的诡异植物,也不是直径可达1米的大王花,而是名为寄生花。
  无枝无叶无根,孤生一花,雌雄异株,花大色艳,形状怪异。寄生花分布于印度、泰国和越南,在我国仅出现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南部。
  据《惊艳的寄生花重现西双版纳》一文介绍,寄生花是大花草科寄生花属植物,通常寄生于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的根上,以吸取寄主的营养为生。虽是植物,但它没有叶片,连植物最基本的光合作用特征都没有。只有需要繁殖的时候,寄生花才开出惊艳硕大的花朵。
  在西双版纳,寄生花约在每年10—12月开放,花期两周。花期以外的时间,寄生花难觅其踪,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植物学家,也是可遇不可求。
  寄生花上一次被公众知晓,是2015年。在那之前,因为植物学界近30年未再发现寄生花,它险些被认定为在西双版纳已经野外灭绝。
  一切的转折点,来自于户外爱好者的一次探险。

重现


  “看见那朵花,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假的。”2010年10月31日,李东第一次看到了寄生花。
雨林遮天蔽日,万顷青翠。供图/李东

  为了拍摄一档户外生存挑战赛节目,作为向导,李东带着制片人提前来到雨林探线。气温大约25℃,林子密实,抬头看不见蓝天。这是探线的第三天,也是风景最为漂亮的一天,沿途可见大片的董棕和绒毛番龙眼。在没有路的热带雨林里,他们走了15公里以上,溯溪、迷路、被蚂蟥咬,浑身都湿透了。
  已是下午4点多,太阳快要落山,几乎看不清路。走过一个长长的下坡,李东来到一处小河源头,停下稍作休息时,他注意到一旁的扁担藤。扁担藤靠树木搭桥,悬挂十几米高的树冠层,这种植物富含水分,被称为“天然水壶”。雨林中溪流随处可见,看似清澈,却常常含有病菌和寄生虫,并不能供人直接饮用。扁担藤形似扁担,截取1米长的藤蔓,能滴出约3毫升的水。如果在雨林中没水喝了,探险者通常砍断扁担藤,获取安全的饮用水,因而碰到扁担藤,李东不免多看了一眼。
  恰恰是这不经意的一瞥,寄生花的命运有了改变。
  寄生花通常寄生在崖爬藤属植物的根上,四周藤蔓密布,环境阴暗,而它偏偏格外鲜艳,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起初,李东以为是马来西亚的大王花。他听人说过,大王花很臭,可面前的这两朵花闻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大王花直径可达1米,这种花却只有碗一般大小。还要继续探线,李东没有过多留意,拍了几张照片,就接着赶路。走出丛林,天已经黑了。
  李东是云南人,从小生活在农村,喜欢跋山涉水。2004年开始做户外俱乐部,7年后俱乐部更名为太阳鸟深度旅行)简称太阳鸟)。常年在雨林行走,总会看到一些新奇的物种。自己看到的花究竟是什么呢?好奇之下,他把照片发给了一位朋友。朋友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专门研究亚洲象,查询一番后,他告诉李东“这很厉害”,是寄生花,之前都没有照片记录。李东还记得朋友的回答:“在他们的植物史料馆,据说都没有标本,只有一幅画,是科学家在西藏墨脱看到的。”
  寄生花神秘莫测,即使放眼全国,也只能找到3个标本,均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标本馆。其中两个,是1984年采自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景飘村。另外一个标本制作于1986年,来自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此后,再无其他记录。
  这就意味着,上一次关于寄生花的科学记录,还定格在24年前。

消失


  “茂密的丛林无法通行,只有凭借二尺多长的砍刀开路,走不出一里路已是大汗淋漓、筋疲力尽。好在雨林是天然的蓄水库,有林必有水,蹚着两山之间的溪流前行,既省时间又省气力。溪流或深或浅,齐腰以下难免浸湿,加上雨和汗,浑身上下从未干爽过。晚上回不了营地,就在溪水边找一块稍微平坦开阔的鹅卵石滩,用树枝和芭蕉叶搭帐篷过夜。那些难眠之夜,四周闪烁着各种野兽好奇而饥饿的目光,只有熊熊的篝火可以把它们阻隔在安全距离之外。”在《中国云南百花图》一书中,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记录下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考察的经历。
  曾孝濂,1939年生,被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1958年,他进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第二年便作为绘图员参与《中国植物志》的编写。这是一份漫长的工作,我国有3万多种植物,要尽数收录,整整耗费了45年,共312位作者、164位绘图人员参与编撰。最终全书80卷126册,共5000多万字,仅目录就有1155页,如辞典般厚重。
盛开的寄生花。摄影/顾伯健
寄生花的生存环境。摄影/顾伯健

  20世纪60年代,为完成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曾孝濂和一批植物学家进入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6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每年有3个多月在密林中穿行。曾孝濂用画笔绘制万顷青翠,也记录了众多雨林里的生命。几种罕见的寄生植物令他过目不忘,它们没有叶绿素,完全依赖寄主植物而存活,即使没有阳光也活得很自在。他这样描写寄生花:“没有叶片,孤生一花,坛状,花瓣平展如盘,鲜红色,密布白斑,有难闻的气味。”
  如今,在网上搜索寄生花,常常能看到曾孝濂绘制的作品。在枯叶映衬下,不同形态的寄生花散落在画中,从花骨朵到微微绽放的瞬间,直至花朵完全盛开。在曾孝濂看来,花是种子植物渴望繁衍生存而衍化出来的,是其最狂热、最绚丽、也是最奇妙的表现形态。经过他的画笔,寄生花留下了生命中最为灿烂的一刻。
  曾孝濂在记录生命繁华的同时,也见证着野生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他写道:“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再去西双版纳,已难见到久违的朋友,昔日喧闹的森林,只能听到单调的蝉鸣。”
  寄生花仅存3个标本,当年采集标本的地方,早已变成了橡胶林。巨木林立、藤蔓纵横的热带雨林渐渐萎缩,寄生花也随之杳无踪影。

寻觅


  “零灭绝”计划,即本土物种全覆盖保护计划,是通过在全国各地理区域开展本土植物清查与保护试点,以拯救濒危植物。2013年,西双版纳州启动“零灭绝”计划,依照受威胁状况,为本土植物定级。由于近30年没有相关科学记录,寄生花险些被定级为野外灭绝。
  发现寄生花后,李东曾多次尝试向公众宣传這一神奇物种。探线归来,他在正式比赛中加上了寻找寄生花的环节。要求选手不能采摘,只能拍照。这一次,他们记录了从寄生花盛开到死亡的过程,相关照片被随行记者发布在果壳网上,却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201 2年,李东又一次在穿越雨林时遇见寄生花。然而,这些记录只在小范围内流传。2013年,顾伯健才从摄影师荣听那里得知,寄生花重现西双版纳。来西双版纳攻读植物学硕士后,顾伯健和植物分类学家谭运洪偶然聊起,有人拍到了寄生花。“他觉得简直不可思议,竟然没有灭绝。”顾伯健回忆道。
  直到两年后,顾伯健才亲眼见到传说中的寄生花。2015年12月,太阳鸟的领队在不同地点发现寄生花。看到他们在朋友圈的照片,顾伯健立即联系,想去实地看一下。恰好几位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同事也联系到李东。第二天,这群植物研究者就跟着太阳鸟出发了。
  寄生花的分布点有两处,第一处就在村寨的土路旁。从豁口进去,走一段林中小路,不到几百米就到了。一条溪流就在不远处,过了溪流,森林便没有了。此处人为干扰很重,小路上有很多砍刀砍过的痕迹。一个花骨朵受了伤,看起来像是被砍刀砍伤的。第二处就隐蔽得多,也更难以抵达。
  车驶过一段土路,大家从豁口下去,继续徒步。吃过午饭,翻了两个山坡,下到一处潮湿的沟谷,下午4点才到目的地。地上枯落物很多,灌木丛生,如果不是领队提醒,大家根本找不到寄生花的所在。
  两处的寄生花,加起来不过十来株。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花开正盛,有的已经凋零、成了黑黑一团。真正看到寄生花,顾伯健按捺不住激动,感叹道:“在西双版纳的所有植物中,这可能是最珍稀、最有意义的。”传说中大花草科植物都很臭,比如大王花就靠尸腐味吸引蝇类来传粉。他特意蹲下来闻了闻,发现寄生花一点味道都没有,另一位同事觉得有淡淡的臭味。大家拍照记录,在地上刨了一下,初步认定寄生花是寄生在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上。同行的谭运洪还采集了一株标本,这是近30年后在西双版纳再一次采集到的寄生花标本。
  回来后,李东问他们,为什么如此兴奋?有人回答,就像喜爱户外的人想要攀登珠峰一样,前辈没有完成的事情,他们见到了、发现了,那种心情和登顶珠峰是一样的。

新生


  这一次,寄生花开始为大众知晓。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官方微博写道:“寄生花(Sapria himalayana),中国唯一的一种大花草科植物,典型的东南亚热带雨林象征之一。植物专家都多年未见,长期以为已经灭绝了,近两年又重新现身版纳。开心。”
  消息在微博和朋友圈流传,寄生花重现西双版纳,不仅为中国再次找到明星植物,也为中国具有热带雨林提供了有力证据。在1975年以前,国际植物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不存在热带雨林。直到这一年植物学家在西双版纳发现望天树,这种热带雨林龙脑香科树种,充分证明了我国具有热带雨林。寄生花为大花草科,同样也是热带雨林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于寄生花的研究相继展开。2019年9月,科研人员收获了38907颗寄生花种子,这让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成为世界第二个收获寄生花种子的植物园。2019年11月,经过25小时的蹲守,科研人员利用延时拍摄,将2000多张照片合成时长近1分钟的视频,记录了寄生花开花的全过程,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尚属首次。
  在发现寄生花的过程中,李东2010年拍摄的照片起初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固然受制于当年有限的信息传播渠道,更重要的是,户外爱好者并不具备足够的植物学专业知识。顾伯健提到iNaturalist网站,当你把植物照片发在平台上,就会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帮你鉴定。国内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也曾做过类似的公民科学家项目,名为自然观察。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总干事张伯驹曾说:“户外爱好者就是深入荒野的先锋。”当探险者深入到人迹罕至之处,其实也能为保护自然出一份力。除了寄生花,太阳鸟还记录了白颚蛇菰、某种蝮蛇等物种。李东希望通过他们的发现,给科学家们提供数据,为热带雨林的物种添砖加瓦。
  如今,通过鲜活的影像,更多人知道了寄生花,它俨然成了明星植物。顾伯健还能想起初次见到寄生花,大家商量着,回去一定要保守秘密。他在微博中写道:“中国的热带地区有太多未知的秘密。很多奇观还未被认知其实就被破坏。”直到现在,为了保护寄生花,他还未曾向谁透露过具体地点。
  也许,未来终有一天,寄生花可以重归繁盛,这些秘境不再需要守口如瓶。
其他文献
方式: 轮滑旅行  特点: 速度慢,对操控要求高,与其说是一种交通工具,不如说是一种运动方式。优点是速度慢因而可以更细致地游览途中的景色,能放大你所能想象,有挑战性,自由,特别是下坡的时候。缺点是体能消耗大,无法携带很多物品,对路况或轮滑裝备要求高,路况越差,装备要求越高。  里程: 穿越欧亚大陆和美国66号公路。总计7个月,共14000公里。  建议: 可以不职业,但不能不专业。必需的安全装备(
空旷的武汉街道。摄影/Jerry  大年初一,福建省平潭岛上的一家旅馆宣布暂停营业,店里的员工送走了春节前入住的最后两名旅客,然后提着混合了消毒水的水桶,将每个房间清洁一遍。耳边仿佛还回响着昨夜岛上无处不在的烟火声,今日的景象却十足冷清。景点全部关闭,2020年冬日的这个淡季,淡得不能再淡。  旅客因疫情暂别了之后的旅程,而有回乡计划的店员,不得不滞留在岛上。  手机里关于疫情的新闻一时间统统涌入
2018年3月,我们在北京岩时岩馆见到了来自加拿大的国际知名攀冰运动员、始祖鸟Arc’teryx赞助运动员威尔·加德Will Gadd。他在世界各地攀爬那些不可思议的冰瀑冰壁,尼亚加拉大瀑布、汉默肯瀑布、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挪威的冰壁……有趣的是,他此前从未来过中国,而此行竟是他一个月之内的第二次到访。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对中国这么有热情,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他……圣诞树之约  为了一棵树。准确地
梅里,老外转与新外转  自13世纪中叶,藏地活佛转世制度的创立者噶玛拔希写下《指南经》,指明卡瓦格博转经的外转路线,700多年来,这条路线的精神苦修从未停止过。  这是梅里最为浩大的一条路线,基本是在梅里外围画了一个巨大的C字形。此外,雨崩、甲应以及近年大热的梅里北坡零散分布,它们共同构成了山友们的梅里情结。  但放眼整个梅里的东侧,我们对它的了解,长期以来仅限于隔着澜沧江、远望视角下的几张照片以
我是个狂热的户外爱好者,也是个狂热的游戏爱好者。两个矛盾的属性,让我每次都不得不作出抉择。周末去徒步,还是再来一回合《文明6》?下班去攀岩,还是和对手在王者峡谷斗智斗勇?  当我把目光放到“户外游戏”上来,仿佛一下子打开了新的大门。我发现,只要是户外运动,全都能做成电子游戏。滑雪:去阿爾卑斯!  6月,对滑雪的渴望随着上升的气温日渐增长。怎么办?走进《Steep》的世界吧!  如果所有的滑雪者都有
提名:“厦门号”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  提名理由  2011年11月3日,“厦门号”载着八名船员从厦门出发,劈波斩浪开始了环球壮举。他们驾驶15米长的无动力帆船,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跨越西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南中国海。这是中国帆船第一次沿着地球的地理形状绕行一周(“厦门号”沿着地球的地理形状绕行一周,是指不经过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人工连接海洋的通道,按照陆地海洋本来
我的朋友圈里,经常有“南美五国十九日精品团”“21天穿越非洲”小广告出现,精美绚烂的照片加上蛊惑人心的文字,一连发五条,不计流量疯狂刷屏。然而我的内心波澜不惊,并非看不上(不要看不起微商,当心打脸),只是从未考虑过这种听起来很厉害实际上走马观花的旅行方式—21天穿越非洲?光顾着穿越国境线了吧。  其实想想,出国一次不容易,积攒出半个月的假期更不容易,何不一次性多走几个国家呢?这无可厚非,看世界的方
长久以来,户外露营类装备的变革相对其他类别显得缓慢,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停滞不前,有些转变似乎并不太引人注意,但当我们汇总起来后,还是有了缤纷多彩的发现,比如帐篷不只为你遮风避雨,它已成为你的社交神器。睡眠系统变得又轻又舒适,户外界的吃货们也要为更快、更轻、更高效的烹饪套装忙碌起来了。  帐篷,更宽松的容纳度与细节改变  对汽车露营和徒步露营来说,主流帐篷品牌提供的产品正升级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不
最后的夕阳照在圣劳伦斯湾上,海平线上爱德华王子岛的轮廓已经看不见了。晚霞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退去,而潮水随着渐起的西风越来越大。我们的小船顶着风划向岸边的营地。营地坐落在离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一个以龙虾闻名的小镇不远的海边。明天我们一行三人会到芬迪湾开始下一场海洋舟露营旅行,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潮水。明月皎洁,照着翻滚的海面。过几天即是满月,天文大潮就要来了。芬迪湾:大潮、浓雾和难民角  长达270公里
本奖项授予在高难度户外活动、项目中紧密配合  充分体现协作精神的团队。提名Nomination  功夫茶茶划艇队  平澜公益基金救援队  提名NOMINATION  功夫茶茶划艇队提名理由  由陈钰丽、孟亚洁、梁敏甜和黎晓冰组成的功夫茶茶划艇队,以34天13小时13分的成绩,获得泰斯卡威士忌横跨大西洋挑战赛女子队冠军,并打破了女子队世界纪录。她们是划渡大西洋史上首支亮相的亚洲团队,也是最年轻的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