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jewe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目标】
  1.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2.讨论研读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
  3.培养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升领略诗歌中“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也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国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可谈到妙处我们却又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作一番探幽。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林庚先生1910年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当年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为“清华三才子”。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林庚教授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
  (二)分析
  1.时至今金秋,《说“木叶”》一文此时出现可以说正是时候。先请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请看窗外,那绿色的,我们称它为什么?
  同学会说那是树,
  如果从生物学角度我说那是木,可以吗?(请生物课代表告诉我,在生物学上,树与木有何区别?)
  明确:用生物学的概念来说,两者没有区别。
  2.既然在概念上的树与木并无大的区别,为何我们都称之为树,却很少有称它为木呢?
  明确:是因为我们的习惯。而习惯的形成正是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树与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下面就请同学快速的阅读文章(课下要充足的预习,这篇文章较难读懂)然后说说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像姑娘还是像小伙子,像怎样的姑娘小伙子?
  明确:树:繁茂,葱茏,婀娜,青翠色——像一位圆润婀娜的少女。
  木: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像一位铮铮铁骨的硬汉。
  3.树与木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明确:给我们的感觉不同。
  树:有浓密青翠的叶子,一大片的树给人的感觉是饱满浓厚。
  木:落光了叶子,一大片的木给人的感觉是空阔萧条,木让人联想到了落叶。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答案就在在文章第五段(再读这一段)
  明确: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对我们有怎样的影响呢?
  明确:文章说,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发现它的存在。但它却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们。所以,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就会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4.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所以在描述清秋的诗句中,诗人们常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看看,木叶与树叶在意味上有何不同?(文章第四、六段)
  木叶:疏朗微黄(给人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整个疏朗清秋的气息)
  树叶:繁润青翠(感觉就像窗外,偶尔飘落的一两片还饱含水分的落叶。)
  5.好,这些具有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四句诗,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注意结合整个诗句分析)
  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空阔黄色
  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饱满绿色
  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疏朗微黄
  落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繁润绿色
  总结:不同暗示性的词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板书)
  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概念相同的树与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白,面对清秋的落叶,诗人为何用“木叶”取代了“树叶”。因为“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阔,疏朗,微黄,干燥。也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美谈。所以我们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说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言外的微妙滋味。
  (三)迁移
  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松、竹、梅)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不同的生长环境,试对梅的三种不同形象做点分析,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些怎样的情感。并请我们的同学用“金陵十二钗”中一个女子的形象来概括。
  讨论分析:
  其一: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一枝独秀,冰清玉洁的女子,当如宝钗——令人爱慕。
  其二: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晓)——敏感忧伤,质本洁来还洁去,当如黛玉——令人爱怜。
  其三: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脸)达观豪放,当如探春——令人钦佩。
  师生有感情地朗读三诗,力求通过语言声音来表达情感,展示形象。
  (四)总结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学习了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然而这对于优美的古典诗歌来说,不过是冰山一角,古典诗歌那如蒙娜丽沙微笑般神秘的美,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对我们如何领略诗歌的微妙之处有所启发。
  (五)作业
  选取诗歌中常见的一种意象,找出与其相关的四首诗,比较在不同的诗中所代表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六)板书
  说“木叶”
  树:繁茂,葱茏,婀娜,青翠色——像一位圆润婀娜的少女;
  木: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像一位铮铮铁骨的硬汉。
  木叶:疏朗微黄;
  树叶:繁润青翠。
  结论:不同暗示性的词,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
  (七)反思
  (作者单位:安徽省五河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从一个班级管理中的点点滴滴谈起,搜集一些真实事例,浅入深出,阐述了正面教育不仅让学生憧憬未来,还让学生净化灵魂,提高品质修养。  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生受到的正面教育是很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不管是“感动中国”还是“人物评选”等节目,都是以正面报道来震撼人教育人。当然,负面影响造成的危害也不小,迫使我们的教育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学校是正面引导的窗口。我们必须让这窗口放大。一言以蔽之,那
课堂结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一节课如果有凤尾般鲜艳夺目、俊俏多姿的开头,有内容丰富、环环相扣的过程,结尾却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结果极有可能功亏一篑,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一个好的结尾不仅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可以再次激发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曲终收拨当心画”的感觉,使人觉得情韵悠长,意味无穷。一节课的结尾与开头、过程一样重要,需要精心设计。  一、比较鉴赏,
一、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起缘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建设服务,教育工作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社会和学校评价制度、课时不足等各方面的影响,教师教法过于单调,理念陈旧,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物理过程、学习方法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的落实比较欠缺。毕竟我们的学生极大多数是普通的劳动者,这样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造成物理教学普遍存在难教难学,两极分化严
【案例背景】  这堂课是在学校举办“三分课堂”教学模式“启发点拨”环节教学案例大展示的背景下产生的。我们初二备课组在讨论选择上哪篇课文时,有的说上“《大自然的语言》”,有的说上“《说‘屏’》”,有的说上“《湖心亭看雪》”,许多老师认为“上《湖心亭看雪》有一定难度,不好上!”也有一两个声音认为上说明文,其内容的难度是没有多少可供启发点拨的;最后还是贺组长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定板:“正是因为有一定难度,
【内容摘要】面对媒体报道的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笔者忧心忡忡。诚然,我们的制度存在局限,教育也难逃其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本文拟从历史教师自身出发,探讨如何实现树人教育,为社会输送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善良 爱国 积极阳光 善思创新 有责任心  作为一名教师,有个问题时时困扰着我:教育要造就怎样的人?素质教育推行已有很多年,教改也有好多年,可我们的教师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分数的执着追
课堂教学讲究起、承、转、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巧妙导引,才能让学生学得专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其中,“起”犹如一部电影的开头,能否一开幕就获得学生的喝彩,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优秀的教师都善于在“起”上着匠心,以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学习,为教学谱一首精美的序曲,让学习在引人入胜的序曲中自然展开。  一、心理调节,愉悦身心  有研究表明,课间休息时,学生身心比较放松,而一
为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速教师专业成长,承德市教育局举办了2010~2011学年度新课程“同课异构”示范课活动。高二语文组10人受命去承德二中参加听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组教师以“仰望全市努力寻找方向,反思自己,脚踏实地,集众家于大成,形成学科特色”为宗旨,把握这次机会,真正学有所获。  在承德二中,我们先后听了市二中张香娜、滦平
我们看一位老师执教的《春》的课例片断:  师:同学们,作者把春景描绘的如诗如画,这得益于文章优美的语言,下面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在小组内交流喜欢的理由。(5分钟后)  师:好,下面我们集体交流一下,哪个小组代表先发言?  生1:我喜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生2:我喜欢“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
对于教育者来说,“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没有不论及师爱的。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一位老师,要发自肺腑地用真情去爱学生,尊重学生。当气温出现突变时,要提醒学生;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要发扬民主作风,心平气和地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要宽容地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激发他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同时,教师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教学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目标。与城市相比,农村初中办学条件落后,除了充分利用简单的教辅材料提高课堂效率之外,作业环节便成了教师巩固和深化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笔者发现目前大多数英语作业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作业内容大量重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作业形式单调枯燥,着重于书面、笔头作业,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作业方式简单机械,致使学生死记硬背,做题海训练等等。    一、作业设计的实践    英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