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卜筮构架的历史叙事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say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杼弑君和骊姬之乱是《左传》文本中卜筮模式贯穿时间段较长且具有卜筮解说典型性的两个事件。本文从《左传》叙事片段“崔杼弑君”和“骊姬之乱”出发,从卜筮当事人、被卜筮之事、卜筮者等诸多角度分别剖析两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并且比较卜筮因素在两个事件叙事模式上的相似性,以此呈现卜筮这一形式化工具在《左传》历史叙事中的性质和作用,审视中国早期史学秩序井然的叙事传统。
  《左传》中存在大量的卜筮环节,是早期史学叙事传统的重要体现。其中崔杼弑君和骊姬之乱两个事件,不像其他大多数事件把卜筮作为小事件片段化呈现,而是个人的卜筮结果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在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段将卜筮模式完整、充分地呈现出来。
  一、崔杼弑君
  崔杼弑君事件中卜筮环节的出现,是与棠姜的丈夫齐国棠公的死亡分不开的,根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记载,崔杼见棠姜貌美就想娶她,但由于“同姓不婚”禁忌的存在,崔杼(即崔武子)为娶棠姜之事进行筮占,筮占的结果是“遇困之大過”。史官认为筮占的结果是吉,陈文子认为是凶。从《左传》的描述来看,很显然陈文子的解释是正确的。崔杼想娶棠姜为妻,违背了“同姓不婚”的礼制。“同姓不婚”自西周时代就被提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亦有记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作为史官,本有义务去规劝当权者。君臣关系和“同姓不婚”都属于先秦礼俗下的内容,而在娶棠姜一事上,史官的态度或许代表了专掌卜筮者对于掌权者的妥协。《左传》整理者在对待史官的解释和贵族依据《周易》作出解释的权威性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是很值得称赞的。
  陈文子的解释预示了崔杼的结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崔杼娶棠姜的后续事件的发展,不论是对崔杼,还是对其家族而言都是不幸的。该事件的发展和结局,正好应验了陈文子的预言,崔杼不但自己陷入困境,而且惨遭灭门,崔杼真的变成了“无所归”。
  二、骊姬之乱
  骊姬之乱事件的开端,记述的也是晋献公和卜人就卜筮的结果产生分歧。
  在晋献公就立骊姬为夫人一事进行卜筮前,从《国语》记载可知,在晋献公伐骊戎的时候,史苏已经有过占卜。“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戎、夏交捽。交捽,是交胜也,臣故云。且惧有口,民,国移心焉。’公曰:‘何口之有!口在寡人,寡人弗受,谁敢兴之?’对曰:‘苟可以,其入也必甘受,逞而不知,胡可壅也?’公弗听,遂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晋献公攻打骊戎的时候,已经占卜过战争的结果无论胜负,都对晋国发展不利。但是晋献公并没有听从史苏的劝告。而本文所分析的卜筮环节是发生在史苏之后的,是俘获骊姬之后为决定是否立骊姬为夫人而进行的占卜。
  《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而占卜。龟卜不吉,进行筮占,筮占为吉。晋献公决定遵从筮占的结果。卜人为此劝说道,“筮短龟长”,应该要服从龟卜。“筮短龟长”是从龟卜和筮占的历史悠久程度、重要性和效力来进行判断的。 “筮短龟长”强调的是要倾向于龟卜的选择。
  卜人更相信龟卜的效力。为增强说服力,卜人又加入了一些类似如果采用筮占的结果,未来的发展态势将会如何的预言。“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在现存的《周易》相关文献中并没有找到类似话语,我们暂且认为是卜人借助易理进行的道德劝说。卜人的回答正面否定了晋献公作出的决定,然而晋献公没有听从卜人的建议。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后,骊姬生育了奚齐。晋献公所拥有的世俗权力在此和卜人所具有的解读卜筮的神秘主义的权力产生冲突,从选择上来看,似乎是世俗权力的胜出,但是建立在违背权威的龟卜结果的基础之上。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献公看似小小的决定,却引发了长达十多年的晋国的内乱。
  在《左传》的记载中,骊姬想立其子奚齐为太子,于是贿赂了晋献公近臣梁五与东閞嬖五,让他们以曲沃、蒲与二屈作为宗邑地位的重要性的理由去劝说晋献公。“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在鄙”,如此晋献公的儿子们都远离了权力中心,只有骊姬的儿子和她妹妹的儿子在国都。骊姬又联合梁五与东閞嬖五诬陷群公子,成功使得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死后,奚齐、卓子在内斗中相继被杀,直到晋成公即位,晋一直处于无公族的状态。晋文公流亡回来后才基本平定了晋国内部的王位争斗。这些都验证了最初卜人话语的合理性,晋献公娶骊姬给晋国带来的长期内乱,确实是“十年尚犹有臭”的结局。
  三、作为架构历史叙事的卜筮
  根据以上叙述,可以得知,崔杼与陈文子、晋献公与卜人之间在卜筮结果的解释上产生了矛盾,从《左传》叙事的结果来看,陈文子和卜人的预言都应验了。对于卜筮结果的解释作为构架叙事的工具似乎主导了事件的走向。《左传》“崔杼弑君”和“骊姬之乱”两个典型案例中,卜筮模式被较为完整地呈现,卜筮环节被详尽描写,卜筮话语与事件发展、结局高度吻合。
  在《左传》整个系统里,以卜筮为工具来构架历史书写,基本上可以说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从事理来讲,周易里的卦辞并不是和实际发生的事件完全对应,运用与否和运用卜筮以及爻辞的哪一种更多地取决于诠释卜筮的人。也许真实历史事件的展开并不取决于当事人是否遵守卜筮的规则或者结果,但《左传》的书写却体现了这样的逻辑。
  卜筮環节在历史事件展开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倾向于认为是一种程式化的叙事工具。借用卜筮,《左传》的编纂者不但有效地设计了故事的有序叙述,把纷乱的事件放进一个可预言的封闭框架里来讲述,而且赋予事件以道德伦理色彩。
  (中国人民大学)
其他文献
《红楼梦》成功的人物塑造是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艺术成就之一。红学家徐恭时曾专门统计了《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495个男性人物,480个女性人物,其中732个有名有姓。贾宝玉无疑是这732人中的核心人物,他是连接其他人物的纲,是故事情节结构的枢纽,曹雪芹所要表达的精神和灵魂。脂砚斋明确指出,宝玉这个人,“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
期刊
作为《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元末明初的杨景贤创作的杂剧《西游记》并没有引起学界过多的注意,但其对小说《西游记》的成书有着一定的影响。本篇以《元曲选外编》收录的杂剧《西游记》和世德堂本小说《西游记》进行对比,从作品结构与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浅析杂剧《西游记》对小说《西游记》的影响。  《西游记》的成书从最早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和多种体裁的创作,学界目前的研究
期刊
金玉锦绣,繁华温柔,耀眼夺目,光彩生辉,真可谓无上美学。  一、太虚幻境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太虚幻境本是仙家所居,自是不同凡俗之地。十二支《红楼梦曲》因有了这无与伦比的环境衬着,自是更加婉转多情,缠绵悱恻。源自于这幻境之中的神话,为《红楼梦》这部奇书增添了更多锦绣色彩。  警幻仙子款待宝玉,用的是“群芳髓”之香,茶名“千红一窟”,酒唤“万艳同杯”,幽香迷人,清奇无比,不是凡间所能享受。
期刊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国现代诸多文人大多数来自民间,他们有着丰富的民间生活经验,并且对乡土风俗有着极为灵敏的嗅觉。我国现代文学,对于民间疾苦的关注度颇高,尤其是对于小人物的塑造更是花费了很多的笔墨来处理。我国现代文化内容多彩多样,各个流派的作家对于社会诉求的表达以及乡土风俗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些作品的价值趋向也是多样化的。由于这些作品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乡土风俗的,因此,对这些作品展开研究是有
期刊
明代中后期,诗学理论流派众多,流派间的争鸣非常激烈,大致可将其归为复古派和反古派两类。许学夷“历四十年,十二易变稿,始可与言诗矣”,倾毕生精力终于写成了集大成的《诗源辩体》。  《诗源辩体》指出:“后进言诗,上述齐梁,下称晚季,于道为不及;昌谷诸子,首推郊祀,次举饶歌,于道为过;近袁氏钟氏出,欲背古师心,诡诞相尚,于道为离。”许学夷针对历代诗论和选诗状况,集众家诗论观点与一体,在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
期刊
山水之美,古来共赏。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杜甫望岳,王维清泉。山之巍峨,登临绝顶,一览众山;水之柔美,随物赋形,澄清若空。一则雄伟,一则秀美;一静一动,徜徉其间。古往今来,咏坛中不乏以游名川胜景,观水光山色为志趣的文人雅士。而贺银燕自小便种有山水情,他登山临水,独抒性灵,行吟而作成山水诗集《燕飞集(山水辑)》。  一  山之灵、水之美,动于心而生情,情生而形于诗。“千古奇人”徐霞客半生游历奇观异景、
期刊
电影《妖猫传》是陈凯歌执导,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讲述的是盛唐时期一只会说人语的妖猫接连杀人,诗人白居易与日本僧人空海共同侦查案件的故事。《妖猫传》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得了“最佳美术奖”和“最佳摄影奖”,可见该影片在画面和布景上的成功。本文将分析该影片中的盛唐建筑在意境、叙事、空间中的作用与体现。  一、雅舍、柱础于意境  (一)雅舍  据《中国建筑美学史》:时值唐
期刊
作为金庸武侠小说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式地位的作品,《神雕侠侣》无疑是很受欢迎的。这部作品让人津津乐道的不仅在于其妙趣横生的情节、奇诡玄妙的武功、“侠之大者”的民本主义意识,还在于其不循常规、超越礼教的表达情爱的主体思想。《神雕侠侣》中的男女主人公杨过和小龙女历经重重阻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让人感慨不已。书中,两人从懵懂到顿悟,从起初的只懂己到懂了江湖,懂了人生,最后悟到爱情真谛,无惧无悔。在这里,
期刊
《我正在参加自己的葬礼》是施秀娟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我正在参加自己的葬礼/泥泞的道路通向坟地/两个朋友把我推进墓坑/她们把我杀死/用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武器——诽谤/三月的南方/绵绵细雨中一切都那么不真实/我想起了古罗马的恺撒//  倒在美丽的月光下/被我的最亲密的朋友杀害/她们戴着正义神的面具/拎着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颅/不知她们为何行凶/只听见她们杀我的时候咬牙切齿/诅咒我衣裙太多/件件美丽/必
期刊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著作,从古至今,无数的古圣先贤都对它做过阐释。儒家思想影响中国社会二千多年,直至今日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说到中国人的思想和思维,人们就会提及儒、道、佛三家,而事实上今日国人的思维早已是三家合一的产物,很难区分说某一观念只遵从某一家的思想。但又因历史的原因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中国人的骨子里实则更多是受儒家思想的支配,佛道两家作为完善人格的调和和补充。在“六经注我,我注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