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初探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机智及时的做出反应和调整。本文针对如何在数学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问题预留“弹性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时空,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数学课堂 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48-01
  
  新课程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段旅程,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风景”。因为随着数学课堂改革实施的不断推进,新课程强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是我们无法预见,这就产生了许多的生成性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机智作出及时的反应和调整。给动态生成性问题预留“弹性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时空,并擅于捕捉课堂生成的智慧火花。构建数学课堂生成的教学,让课堂绽放活力。
  根据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情况来分析,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驾驶能力提出了挑战,所以在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已势在必行。我个人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 加强课前“教学研究”,预计课堂知识和智慧的生成
  为什么我有这种想法呢?我想自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我觉得一些教师对生成性課堂有片面的理解,他们认为生成不能“预计”,课堂教学因让教围绕学转“一切跟着学生走”,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怎样学就怎样学,所以在新课程新时代的课堂上,教师比过去开放,无论学生说的有无道理,都不敢触及一个“不”字。惟恐因此扼杀了一个个天才。但是,这样的表现只能说我们的教育观念被更新了,新课程应该讲究实效在哪里?我们明白传统的“预设式”的课堂有一定的缺点,这种教学形势都是围绕怎样教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过程,学生自己根本不会如何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对“学”这个字意识比较淡薄,即然我们能看到传统的预设式的课堂有一定的弊端,那么我们就要体现生成式课堂的特点,为了学生在课堂上不格于形式,追求真实的问题,我们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并且要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谈。所以在课前要加强“教学设计”,自觉“预计”师生、生生多边对话而出现的课堂动态生成,我们可以先猜测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再根据它们来确定学生生成的思维方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及至错误的回答等等生成性的资源,我们可以在备课时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设计出"弹性"方案,这种方案不需要过于具体和详细,但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的话,即使上课出现意外的"生成点",我们也有章可循,忙而不乱.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生成,也在做足课前的“预设”,只要预设是精心细致的,相信它能让生成更加精彩而美丽。
  二 正确引导,保证有效生成的价值
  课前虽有了充足的准备,已是了然于胸,但是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在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当学生进入情境后,作为老师,我们要认真观察生与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还要注意学生给予我们问题的反馈,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我们应该及时的捕捉课堂上有教学价值的信息,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激活这些资源,让问题得到真正的真实的生成——即有效生成。
  记得一年级上过《9加几》的公开课,在教学9+7时,学生思维一切正常,朝着我设计的方案顺利地完成了目标,但是在后来的一次练习课上,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老师,我还有另一种“凑十法”。”他是我班的尖子生,突然冒出这样一名,这下我可奇怪, 难道“凑十法”还有很多种不成?带着心中的疑团,我笑着问:“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我想把9分成4和5 ,然后……”说着说着,他脸突然红了,好像是觉得自己说错了,又好像是忘了自己怎样说,这时旁边的同学就起吲,“老师,他乱讲的。”“老师,别听他瞎说。”同学们议论纷纷,我能理解他当时的感受,于是鼓励他说:“仔细想想,把你要说的慢慢地仔细的表达出来,其实我也有点纳闷,平时我们用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把9分成6和3,然后先算3+7=10,再算10+6=16。要不就先把7分成1和6,先算9+1=10,再算10+6=16。那么他要把9分成4和5的目的是?难道想5+5=10,不会吧?不过想想也是呀!学生平时对5+5=10是最熟悉不过了,正在此时,他打断了我的想法,“老师,9可以分成4和5,先算5+5=10,不过这里只有7,没有5。”果然,他的想法被我给猜中了,想先算5+5=10,然后再算4+10+2=16,我明白了他的思路可能一时无法表达出来。于是,我笑着问:“这里有一个数字几呀!”“7”。他马上回答,那你能不能找出一个“5”呀!”“可以”。他回答地很响亮,7可以分成2和5,先算5+5=10,再算4+10+2=16。对了,这就是我想说的另一种“凑十法”。看着他高兴的样子,我也很高兴,因为他会思考,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虽然我课前也精心的备过课,而我却忘了这点,虽然这种方法不是“9+7”最好的、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学生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学生平时对5+5=10是最熟悉的,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也许他们觉得先算5+5=10比先算9+1=10更简单呢?也许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缘故吧!后来我把这种方法也特别的介绍了一下,其他的同学也觉得这种方法不错,算起来也简单,于是大家都夸他是“数学智慧王”,是呀!我们思考问题应该从多角度、多种方法去思考,说不定就像9+7一样有另外的发现,假如我当时像起哄的同学一样,阻止并没有正确的引导,那就等于永远扼杀了他的这种新思路、新方法。
  所以说教师学会观察、学会倾听,但捕捉信息更重要,由于学生的差异,在学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同的疑惑,也有可能提供丰富的有生成价值的资源,如果我们老师不利用这些资源,让他溜走不是很可惜吗?因此,在课堂上擅于抓住机会,关注教学预设外生成的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把这些生成的教学内容作为新的教学生成点和教学契机,然后转化为教学的有效资源。千万别让学生生成归生成,教学归教学,生成与教学是两条道上开的不同车。那么课堂生成的价值就会大大的打折扣,生成性问题没有意义可言,将这笔无形的财富无声无息的抹杀掉。总之,关注课堂生成有价值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只要正确地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一定能让课堂生成流光溢彩。
  课堂是动态的,不断地出现新的生成性问题,作为老师,我们要密切关注课堂生成的信息,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如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即使偏离原有的目标,也要跟着学生思路走,生成新的问题的“生成点”,如学生提的看法没有价值可言,且这些又为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就不能跟着学生走,要学会对学生说“不”。
其他文献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
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是进一步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化的再认识,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市
目的:该课题拟通过研究NNK致体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探讨NNK致肺癌的机制,通过动态检测NNK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MGMT和P53基因的变化,探讨NNK致肺癌变
目的空腹血糖(FPG)≥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2hG)(≥11.1mmol/L是1980年WHO提出并于1985年WHO对其进行修订的一个糖尿病诊断标准.此诊断标准当时得到了临床及流行病学方面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长期的训练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质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培养主动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问题意识 质疑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目的:本研究将对含钆造影剂、氯化钆促进小鼠胚胎成纤维NIH3T3细胞增殖的作用展开研究,从而为含钆造影剂引起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发生的病理
摘 要:本文从数学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对比性、层次性、开放性、生活化、实践性等几个方面出发,讲述了精心的课堂练习设计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探索意識等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列举出了相应的例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45-01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学生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敢动、想动、能动,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实践,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敢动 想动 能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47-01    数学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我市正在推广的“活动单导学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生在学习中较为被动的现状,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培训小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的方法。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例,指出了一条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之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50-01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教多少,学生
目的:探讨1~3岁幼儿的气质特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为幼儿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Carey和McDevitt等人设计,经张劲松等人修订的幼儿气质问卷(TTS)进行气质测评,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