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学逗唱中的积累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yydt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积累真的可以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歌唱、相声、话剧、猜词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的非常妥帖。可谓是说学逗唱皆成文章。也可能是笔者对这些东西比较热衷的缘故,笔者就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思考和做法,谈一谈各种艺术形式特别是传统艺术与语文知识积累的结合。
   一、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语文的知识内容
   1.文言词语。古典戏曲的唱词类似于古典诗歌,语言凝练丰富,戏曲唱词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语音和意义。
   2.遣词造句,推敲炼字。这也是在戏曲唱词中有所体现的。众所周知,文革时八大样板戏是经过了细致的雕琢与打磨的。其中就有不少遣词造句的经典范例被传为佳话。
   3.表现手法的运用。很多同学对《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不太理解,我们不妨用他们更为熟悉的艺术形式——当代流行歌曲来解释。流行歌曲的歌词中就有不少赋比兴的运用。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芳》里“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几句就是典型的铺陈,即“赋”;《七里香》中“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是比喻,即“比”;而《飘摇》里“风停了云知道,爱走了心自然明了”则是因物起兴,即“兴”的手法。
   4.文化常识。阅读文言文必须多了解古代文化常识,而在古典戏曲中也比比皆是。戏剧与古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中反映的人物风情,风俗习惯,典章制度等都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素材。
   5.思想内容。有些哲理性的文学作品可能比较艰深,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有时候同样的道理,在其它艺术形式中表现得会更浅显易懂。很多民间的小曲小调说的唱的虽然是平凡的俗世生活,语言也直白,但其中所讲之理却也与先哲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且留心在意,逐渐形成积累的习惯,潜移默化为一种语文积累的方法。
   二、语文知识的积累可以运用多种艺术形式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都别出心裁地运用了很多艺术的形式来指导学生积累或者展示积累的成果,如用猜词的形式来积累成语,用朗诵比赛来积累散文的语言和写作手法,用分角色朗读或话剧的形式积累《论语》里的名句等,这些方式都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笔者的教学中也曾有过类似的尝试。
   1.文言文背诵。这是令许多学生头疼的问题。半天背不过,背过了接着就忘,背的时候崩瓜掉字等让很多学生大伤脑筋。于是笔者就借鉴相声贯口的形式,在背诵一些一连串的短句或者语势连贯段落的时候,交给学生利用停顿、重音、气口的调节一气呵成地把它背下来。
   2.课前演讲。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是很多语文老师喜欢采用的环节,也是积累各类知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的做法。这个学期笔者做过一个尝试,改变过去一人“独唱”的形式,改为两个人的表演,如同对口相声一样。两人确定选题,共同找资料,写稿子,然后配合完成,可以是问答式,也可是对话式,亦可一捧一逗,用最能让人接受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观点或者传授知识。此做法学生反响不错,但操作起来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这种配合式的演讲,有的学生个人演讲时都很难流畅地表达,两个人就更乱了。这种方式可以偶尔为之,与其它形式交叉使用。
   文学是一种艺术,而语言是很多艺术形式的载体。在传统曲艺形式中蕴藏着丰富的语言、文学资源,在语文积累中语言文学与各种艺术形式可以相得益彰。诚然,将说学逗唱的内容与形式与语文知识的梳理、积累相结合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积累问题,但它可以成为浩如烟海的语文知识中的一抹亮色,一种点缀。
其他文献
【原诗】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赏析】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著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以示祝贺。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明朝钱塘瞿佑《双头牡丹灯记》:“每岁元夕,于明州张灯五夜。倾城士女,皆得纵观”。  崔液 (?~713)唐代诗人。字润甫,崔湜之弟,擢
期刊
有些学生平时不太用功,考试时却考得不错,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还有些学生平时挺用功,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是一到考试,就发挥得不好。其实答题也是件技术活,在答题时学生都需要注意什么呢?  语文是中考的第一科,这科发挥好了,后面的心态也会比较好。所以考语文的时候一定要有信心,稳定情绪,把中考的头开好。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拼音、字形等基础题,常考查那些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字;修改病句,注意
期刊
一、脱离文本的“误读”  王富仁教授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尊重文本作者的主体性,教师不能脱离文本本身,仅仅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及希望学生具有的思想和感情”,“必须接受作者设定的特定的空间,以及避免那种脱离开对文本作者的基础理解而进行的不着边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由于对“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理解的偏差,在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听凭
期刊
借鉴各国的科学教育经验,解决中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调查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确定一门课程的学科地位,必须先了解它的学科性质。因此,加强科学课程改革,首先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是在课时上,必须保证科学课充足的课时和真正的落实;其次是在教师的安排上,必须选派有一定科学素养,热爱科学教育事业的优秀教
期刊
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表音兼表意的文字,是注重审美形象的文字。汉字如歌如画,不仅外形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  一、运用“溯源——对照”法,教好构字率较强的基本字  汉字的构成一般来说是先有象形,后派生出指事、会意、形声乃至假借和转注。据此可知,独体的象形字具有极强的组构功能。教好象形字对稍后学习指事字,特别是合体的会意和形声字是十分重要的,将有效地
期刊
如何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如何让课程改革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如何让课程改革收到预期成效,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已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那么,课堂教学的方向该由谁来把握,课堂教学的效果将由谁来决定,课堂教学评价起着关键的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
期刊
观看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感触很多,受到的启发也很多。反观平常的教学,的确存在很多弊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比比皆是,围绕考试指挥棒转的课枯燥无味,热热闹闹的课改课却甚是作秀,等等。01年搞课改以来,大家下意识地都会以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以三维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但表现出的教学行为还是老一套,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不出来,更谈不上落实“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宗旨。确切地说,这一宗旨应该是为
期刊
一到周末,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大型服务类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喜欢看孟非对整个节目的掌控,特约嘉宾对男女嘉宾分析,黄菡温柔体贴的“圆场”……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开放式教学,如果能集他们三人智慧于一体,那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轻松的、幽默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正是由于这些思考,我一直在学习着,反思着,实践着……  研究开放式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新一轮教学改革也已全面展开。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亦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其中,中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明确具体地指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中外名著成为中学生阅读的热门。然而,热点是热点,热门归热门,真正阅读文学名著的学生并不多。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推行新课改的这一方案的实施?让我们的学生走近名著,笔者愚见:  
期刊
课外练笔是语文课外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大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书写质量的提升、现代汉语语感的增强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与思想素质的培养。因此,重视有效的课外练笔对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在实际的课外练笔过程中,这一有效的自学活动常常收益甚微,甚至留于形式:随笔篇幅短小,草草了事;选材陈旧,老生常谈;练笔没有针对性,无的放矢;遣词造句随随便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