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最大敌人是传统文化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ac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要创新,最大敌人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观念层面的。
  创新的最大敌人是传统文化
  作者 姜汝祥
  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现在所面临的群体性困境,比如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出口企业利润空间降低,招工难,员工成本上升,乃至员工与管理层矛盾冲突加剧,其实原因早已潜藏在中国企业的成长模式之中,今天的困难不过是昨天成功的另一个版本。
  此一时,彼一时。用现在的标准要求过去是不公平的,但用过去的成功去面对未来,则是一种错误,要知道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再往前走两步,三步,甚至N步,便是一种狂妄与无知了。要知道过去基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竞争优势,已经走到了尽头。
  面临国际经济压力下的中国企业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转变发展方式,把复制与模仿的大旗降下,升起一面新的旗帜,这面旗帜的名字叫创新!
  事实上,这样的历史在世界各国都上演过。
  美国七十年代面临经济衰退,从中东石油危机,到能源危机,再到传统“烟囱工业”的倒闭潮,此时,美国企业树立起创新的大旗,用德鲁克的话来说,整个美国完成了从“管理型经济”进入到“企业家经济”,从而迎来了美国长达二十多年的高科技增长。
  日本当年也面临过日元升值、大宗原材料上涨、员工成本上升等目前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但日本出了索尼这样的公司榜样,他们创新出了WALKMAN这样划时代的产品;也出了丰田这样的公司榜样,他们发明了“小批量灵活生产系统”,把个性化与工业化生产有机地联为一体。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中小企业都以领先国际市场为己任,创造了很多行业的“隐形冠军”,从而彻底改变了日本产品在全球的低廉形象,使日本产品成为全球优质产品的代名词。
  所以,从模仿到创新,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关口,这样一个关口可以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诺曼底,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就此调头的滑铁卢。而在这样一个关口,我们最需要的也许不仅是勇气,更需要的是在国际化大背景下,重新审视自己脚下的土地。
  突破自己不仅需要胆识,更需要思想与智慧。
  我是学社会学的,在谈论任何转型或突破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文化上的问题。提一个简单的问题吧,为什么同样是企业改革,中国企业会很容易地选择了从土地承包,到企业承包,到私有企业之路?为什么中国企业会自然地选择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型”,为什么中国房地产能够成为近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如果我们抛开技术层面的因素不谈,从这些增长中,我看到的是文化的力量,那就是中国以人际关系为特征的动力体系,以及以实用主义为核心的方法论体系。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中国初期大量的中小企业家的创业动力,更多是来自于在社会生活中的出人头地,来自于帮助家族提高名望,以及来自于要超过周围人的“比较动机”。夸张一点说,中国一些企业家的创业动机与中国奢侈品的消费逻辑是一致的,那就是要超过别人,特别是自己周围的人。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中的实用主义逻辑,往高一点说叫“包容”,往低一点说叫“有用就是真理”。温州是中国最早的企业家创业圈,但温州今天同样成为中国企业以“炒”为业的投机化倾向的代表,这当然有体制的原因,但整个中国以“免费软件”为荣的硬件化倾向,背后的原因肯定是要从文化上去找。
  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中国企业要创新,最大敌人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观念层面的,创新最大的敌人是传统的文化,而不是创新的技术:
  一、当我们的创新动力大多是以周围人为价值,而不容易以市场为价值的时候,经营企业的标准就被外在化了。
  在创业初期的时候,“突破”与“不按常规”成为这些企业家的追求,但在成功之后,人际导向的价值观体系,会抑制企业家的创新力,因为这种时候,企业家们会很在意周围人的看法,在意社会的评价,更在意他在周围人心目中的地位。这种时候,他们是要保,要守,而不是创新。
  二、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鼓励创新,但在实用主义文化下的结果英雄论,却是创新的最大敌人。
  创新企业家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只有少数会成功。或者说,企业赢利就是为了创新,创新与赢利之间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但实用主义的结果论,会把创新局限在“创新一定要成功”的成功学逻辑中,这样的逻辑推动的是企业家去寻找捷径,而不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美的选择做房地产,柳传志选择做联想控股的动机到底是做一家伟大的公司,还是做一家“结果英雄论”的公司,我深表怀疑。
  三、更重要的是,创新经济往往是把产品型经济转型到服务型经济。
  服务业是第三产业,越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占的比例越高,比如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服务业都占到差不多80%左右。但中国企业喜欢把服务免费化,因为这符合服务道德化的传统文化思想,像海底捞、海尔就是把服务道德伦理化而不是市场价格化的做法。
  这类做法最大的问题,就是扭曲了竞争要素的价格信号,把最有价值的“服务要素”人为地降低到免费的地位,而把越来越没有价值的“产品要素”人为地抬高到高价的地步,其实摧毁了中国企业在客户价值体系的创新价值链。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懂得服务的背后是员工价值的体现,那么,人的智慧就没有了价格。
  智慧没有了价格,创新从何而来?
  
  链接:
  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创新的三重障碍:
  一、当我们的创新动力大多是以周围人为价值,而不容易以市场为价值的时候,经营企业的标准就被外在化了。
  二、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鼓励创新,但在实用主义文化下的结果英雄论,却是创新的最大敌人。
  三、更重要的是,创新经济往往是把产品型经济转型到服务型经济。
  
  
  中插: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的选择做房地产,柳传志选择做联想控股的动机到底是做一家伟大的公司,还是做一家“结果英雄论”的公司,我深表怀疑。
  
其他文献
做产品/做刨新能否成功,本质上看都不是员工的意识问题,而是企业的机制问题。  我将做产品/做创新的成功要素总括为“五行铸法”的五大原则:一命二正三出奇,四用地利五任势。其中的“一命”,就是指班子机制DNA是做产品/做创新成功的命根,是第一要素。“一命”的形成分为三步:  第一是产生。原点是企业的老大或创始人,以及由此形成的股权结构,它决定了治理结构和体制,体制又决定了机制。最后是机制促成了组织观念
期刊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世界农业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强调整体作战的策略。  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聚焦到现代农业领域。郭广昌、丁磊、刘永好扎堆儿养猪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联想又着急忙火的开始在新农业领域开拓疆土,就连万通地产畅想的“立体城市”里也打算着养猪种菜。看来现代农业真的开始让我们的企业怦然心动了,当然也正是这些企业的摩拳擦掌促进了中国现代农业及其产业链的发展。  我们所说的现
期刊
卓越的创新能力不但成为中国市场上日益重要的差异化因素,其产生的创意与产品也有希望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强劲对手。  中国已取得若干耀眼的成就:中国发明家取得的专利数在全球的占比自2005年以来已增加一倍,同时中国企业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行业中也逐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他本地企业的进展,诸如以内需市场为导向的消费电子、实时信息和在线游戏等等领域的创新,不常驻中国的企业高管则可能根本没有留意到。  随着创
期刊
创意的价值并不在于创意本身,而在于建立在创意之上的业务。要么撰写一份由创意开展业务的计划书,要么放弃好了。创意本身不会打造出优秀的企业。  你知道如何写一份商业计划书,但要写的完美的话,你还要小心以下几大误区。  1、急功近利而缺乏全盘考虑  计划书由一套关系密切的模块组成,就像组装积木一样。无论从哪个环节着手,都要坚持执行下去。从自己最感兴趣的环节或者能够迅速获益的环节着手。这些环节可以是策略、
期刊
如果DVD价格高了,一些顾客不愿意支付这么多钱;如果DVD价格低了,虽然顾客争相来购买,但是会损失那些愿意付更多钱的顾客身上的利润。怎么办?  不管是《财富》500强中的企业,还是新成立的企业,经理们都无法避免的一个决策就是给自己的产品定价:  “我们产品的正确价格是多少?”  “我们现在促销打几折合适?”  对于一个经营音像店的经理来说,一个新上映影片的DVD,即使他制定一个自己觉得很合适的价格
期刊
对于药企,中国药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医改带来危机也带来商机,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药业营销公司是药企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专家估计,在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医改的大环境下,中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对于药企,这是一个极大的商机,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药业营销公司成为每个药企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医疗改革及医药商业流通整合的背景下,从以下
期刊
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是选择继续融资做大做强?还是考虑被其他企业收购,依靠他人的平台去更快发展?  西方经济云波诡谲的年代,中国企业走出去收购的消息不断传来,国内并购也是一片繁荣。虽然股市还在震荡,房价继续徘徊,但是企业间的兼并收购却并没有放缓脚步,相反随着资本市场的探底与逐渐升温而不断上演着“你吞我并”的大戏。在一级市场,境外资本、民间资本、政府资金等大量涌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大有全民“P
期刊
个性化的商业营销技术,犹如一柄双刃剑,运用适度得话可以增加威力,过度,则适得其反。  如果说工业化浪潮,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那么近几十年间铺天盖地袭卷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呢?它在改变人类获取信息渠道、思维方式的同时,将如何影响并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模式?《个性化:商业的未来》一书基于初露端倪的商业营销模式改变,展开了一场浩大的面向未来的商业技术及营销探讨。  目前的商业营销模式,已由工业革命初期的大众
期刊
管控模式的设计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组织意愿及组织能力。但在模式设计中,大家往往落人“过度考量组织能力”的陷阱中。  集团型企业在设计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之前,都需要明确界定集团及下属单位的定位和权责界面,即管控模式。随着中国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集团管理的业务日趋复杂,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简单集约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组织发展需要,有的企业已经开始系统性地评估集团管控模式,或者请咨询公司帮助设计有效的管
期刊
地产大亨冯仑多次提出企业要“傍大款”,意为“与伟大的人、伟大的企业合作”。  在官方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的大陆市场销售中,“卖衣服”的凡客却成为大赢家,不但占据了70.2%的网购份额,还借乔布斯做了免费代言,赚足了眼球,吸引了新客户,做足了正面品牌形象。  其实,市场上“傍”乔布斯的书目众多,《心理乔布斯》虽有“傍”大款之嫌,却也正是其独具匠心之处,名人自然比一般人物更加容易吸引读者,解读乔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