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泡沫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和大变革。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举世成就。但企业家式的改革路径也导致难以克服和解决的恶果。由于未能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利益导向的教育改革能够造就大跃进和泡沫,但不可持续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9日文章]题: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泡沫(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随着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包括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加入数以千万计的失业农民工队伍,中国高等教育的泡沫破灭了。尽管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世界各国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但像中国那样大规模的大学生失业队伍为世界所少见。金融危机非就业危机根源
  同样,尽管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失业和这次金融危机有关,但只能说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就是说,金融危机并非大学生就业危机的根源。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很多年里,虽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已经有很多迹象表明大学生就业危机显现,只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罢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和大变革。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升级(如从学院到大学)、大学的大合并、大规模的校园建设(大学城)、无限制的大量扩招,中国的大学改革者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企业家精神。
  的确,种种发展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中国的教育成就令海内外人士感叹不已。多少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者本身也沉醉在年年攀升的各项数据指标上。
  在海外,受中国迅速发展的影响,许许多多高等教育机构的目光转向中国,视中国为一块新的财富宝地,要不到中国办教育,要不大量吸引中国学生到国外就学。
  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举世成就,但同时也造就了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克服和解决的恶果。恶果不仅仅是大学生失业那么简单。其实,从总体看,失业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隐藏着的危机更令人担忧。
  
  改革结果与期望相去甚远
  
  企业家式的教育改革已经给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一种新的精神、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路径依赖,那就是教育的产业化精神和与之相关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主义。
  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这是社会的共识。建设高等教育基础设施、扩展教育使得更多的人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为国家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这些都是社会所接受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改革的结果和人们的期望相去甚远。
  很难否认,改革的结果是教育资源加速向少数人集中,越来越多贫穷人家的子弟上不起学,而培养出来的人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在国际层面,中国急起直追,但教育科研水平实际上离国际先进水平越来越远。
  除了“山寨版”式的模仿(如各种教育评估体系),中国本身并没有任何教育创新。“山寨版”的特点就是比原版的功能更“全面”和“先进”。中国教育的评估体系就是这样,把世界上的东西拼凑在一起。尽管是向西方学习,但在西方的任何一个地方,找不到中国版的评估体系。例如,西方的学校也会鼓励博士生去发表文章,但绝对没有像中国那样硬性规定博士生要在特定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后才能毕业。类似的荒唐不堪的例子数不胜数。名目繁多的学术恶性腐败也因此而生。
  为什么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会导致泡沫的破灭?这就要看谁来改革的问题。在中国,从事教育改革的并非教育专家。企业家式教育改革的主体是政治企业家、商业企业家,再加上一些带有浓厚商业气或者政治气的教育界人士。
  商业企业家强调数字,政治企业家也强调数字。他们各自获得了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但却牺牲了教育本身的利益。
  
  教育“大跃进”不可持续
  
  公平地说,如果没有政治企业家和商业企业家精神的结合,中国的高等教育(和所有其他方面的教育)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例如前些年炒得沸沸扬扬的遍布各省的大学城就是政治和商业利益结合的杰作。
  很难想像,如果没有这两方面力量的合作,中国的银行能够提供给大学那么庞大的贷款吗?结果怎样呢?大学背上了数以千亿计的债务。
  要是在其他国家,中国很多负债累累的大学早已经破产了。因为有各级政府在背后强行撑着才没有倒下来。大学的负担成为政府的负担,政府的负担最终还是社会的负担。
  利益导向的教育改革可以造就大跃进和泡沫,但泡沫的破灭也是期望之中的。从很多方面来说,这种方式的教育改革是不可持续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体制培养的并不是社会的有用之才。原因在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并没有同中国本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任何的结合。
  在今天很多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总是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中国没有这种关联,因此造成了一方面企业缺乏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在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都发现中国的太学生并不具备一两种有用的技能。很多外资企业需要亲自到中国培养有用的学生。
  这是中国人才的大浪费。实际上,缺乏有用的人才已经成了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一大障碍。
  粗放式、低层次的教育扩张也使得生源不可持续。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低品质,大多数人是非常了解的。很多年来,从政府官员到一般有钱人家,纷纷送子女出国留学,希望子女能够在国外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当然,他们的子女能否真正学到东西是另外一件事了。因为很多的国外大学就是看准了中国父母的口袋)。
  这种教育制度在财政上更不可持续。教育发展的资源一方面来自政府财政,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现在看来,这两方面都难以为继。
  政府的财政支持不可能毫无限制。从很大程度上说,如果没有好的教改政策,政府投入越多,教育品质就越坏,社会投入就更少。
  一般说来,如果学校能够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社会和政府就会对教育有更多的投入,这应当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因为中国的大学不能履行这个功能,大学、政府和社会之间已经开始走上恶性循环。
其他文献
1969年4月,在党的“九大”上,林彪作为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他邀约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游井冈山。本文口述者吕学文作为林彪当时的“随卫”警卫员,记录下了这次重游的情况一……    在樟树机场“忆苦思甜”    我是1967年4月被分配到834l部队二大队六中队的。六中队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林彪的警卫部队。次年9月,我被任命为六中队一分队队长,成为林彪的“随卫”警卫员。
期刊
一通神密来电,两尊圆明园兽首,三亿拍卖天价,将蔡铭超推上了中法之间,乃至国际舆论界的风口浪尖。    “拍卖前一个小时,蔡铭超告诉我,说他有一个突发奇想,想让这次拍卖技术性流标”  然而,任凭身后巨浪滔天,3月2日在新闻会上“我不能付这个款”的寥寥数语之后,蔡铭超就选择了关机,选择了“人间蒸发”。给外界留下一团迷雾,关于他的身份,人们只知道“厦门商人”、“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的收藏顾问”,
期刊
白先勇先生有一长文《养虎遗患——父亲的憾恨),记述其父白崇禧将军与四平街之战,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关键战役,做了详尽叙述和分析,包括战役的前因后果、起承转合、幕前幕后,均独有运思,颇得其实,亦保持理性态度,许多言外之意,显示作者对个人观点的某种控制,对重要人物褒贬亦有讽喻之旨,是一篇记史论事的好文章,也是研究中国现代战争史颇可一读之文。  这么重要一场国共大战,诚如白先勇先生所言,却极少有人研究、
期刊
国军战败是美国支持不力吗?    当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尽管国民党军队是疲倦而残破的,但它看上去仍比共产党军队强大得多。确实,在内战初期,即1946和1947年初,政府军的向前推进似乎是不可阻挡的。他们深深地进入了东北,在通往哈尔滨的道路上越过了长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亦为其所得;1947年3月19日,在一片大肆宣扬的胜利声中,他们占领了毛泽东在延安的指挥部。国民党的高层指挥得意洋洋地预言将在
期刊
新进一个单位,人地生疏,特别是在一个各类人员云集、良莠一时难辨的办公室内,如何避免陷入各方利益冲突的漩涡,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学问。  ●趋炎附势,攀龙附凤。做人就要光明正大、诚实正派,人前人后不要有两张面孔。领导面前充分表现自己,办事积极主动,极尽溜拍功夫。同事或下属面前,推三阻四、爱理不理,一副予人恩惠的脸孔。长此以往,处境不妙。  ●故作姿态,举止特异。办公室内不要给人新新人类的感觉,
期刊
在职场,老板最讨厌的九种员工是:  遇到问题事不关己: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责任感,老板必炒的鱿鱼。   凡事三缄其口:不合群,无法沟通,性格封闭,难有发展,老板必辞。  总是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缺乏创新就不能发展,跟不上时代步伐。  背后议论上司:这是职场大忌。多事之人,搅事者。必被事淹。  随遇而安,不求上进:没有奋斗精神,永远无法进步。  追名逐利,喜好标榜自己:把精力放在名利上的入是无法追
期刊
2009年2月4日即农历正月初十,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刘文西先生率领黄土画派采风团赴陕北过大年,这是黄土画派第十三次赴陕北采风写生活动。刘文西先生任团长,戴希斌、王有政、郭全忠、陈宝生任副团长,成员包括陈光健、武永年、刘永杰、程征、李敏、张立宪、潘晓东、张小琴、戴信军、刘丹、陈联喜、杨季、陆震华、艾红旭、李师明等40余人。  采风团先后深入到榆林、神木、横山、定边等市、县、乡镇
期刊
有人在“文革”中举报陈永贵在抗战时期充当过敌伪情报员,山西省委核实后报请中央,周总理指示“不要扩散”,毛主席特批“不要再提了”。陈永贵依旧平步青云,而调查他的人却被戴上了黑帽子……  “非常时期的非常事”老村长为其说话  1968年10月,“文化大革命”进入“清理阶级队伍”阶段,为党的九大召开作组织准备,陈永贵是“九大”代表。山西省支“左”领导小组办公室突然收到一封人民来信。信中揭发了陈永贵在抗日
期刊
1971年10月20日中午,基辛格一行到达北京。下午,周恩来即同他会谈。当晚9时许,毛泽东约见周恩来和参与中美会谈的叶剑英、姬鹏飞及熊向晖、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  周恩来汇报说:“基辛格事前没有经过黄镇大使通知我们,今天突然告诉我,尼克松明年访华结束前,应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不发表公报,人们会认为他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没有成果,是一次失败的访问。如果等他来了以后才起草公报,时间太仓促,肯定搞不好
期刊
21世纪人才最重要,每年大学毕业的人数都在上涨。但在学校是个好学生,不一定在工作岗位上就是好员工。提醒你:以下八类人在求职过程中,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希望你不要成为其中之一。  ●情商低下的人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在未来的社会里,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事更重要。  ●心理脆弱的人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竞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