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生态唱法浅谈我国民族声乐教学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生态唱法,是指歌手从来没有接触过外界世界,从小在某个固定的区域长大,歌声中没有掺杂外地口音的一种歌唱方法。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歌手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没有经过包装,声音是原汁原味的,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性。我们的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原生态唱法中吸取营养,克服惰性,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原生态;声乐教学;多元化
  “原生态”一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的东西;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过的唱法。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在特定的民俗习惯、生活方式或劳作方式中产生并流传的,正是这种乡土性、习俗、方言、地理和气候等地域生活差异滋养了地域风情浓郁的原生态民歌。它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民间原始文化的记载,和历史文物一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青年歌手大赛把“原生态”搬上了舞台,评委田青先生一直支持原生态音乐,但是他面对一个无法攻克的难题,就是原生态无法纳入教学体系。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原生态民歌的继承人走进了音乐学院,开始接受所谓“科学”的“专业声乐教育”,可结果又如何 有的嗓子不行了,有的唱歌的观念变了,甚者是统统变成了一种腔调—-五十六个民族都变成了一种声音。原笔者认为我们的声乐教学在技术训练上存在两方面迫切需要重视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以“感觉”教学为主,不重视科学发声的理论;发声训练与一般的肢体训练方法是要有所不同的。通过感觉性的引导寻找正确的发声机能,使发声训练有所依据。这是前辈们心血经验、智慧的结晶.感觉性声乐教学确实具有不可否认不可或缺的优势。但是由于每个人歌唱成功的途径不一,获取正确感觉的体验也是多样的。每个人的生理条件,思维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感觉性教学的语言指导又不像视觉那样鲜明具体。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感觉性的教学看似简单,实际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面对老师各种各样独创的感觉性的指导语言,学生往往如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造成歌唱上错误观念的产生声乐训练混乱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有些声乐教师缺乏或不重视嗓音科学的理论学习。事实上,每个歌唱的具体技术动作是可以分析出各种问题产生和形成的确切部位的。也就是说肌体运动的感觉是具体的、实在的,可以明确的。
  其次,脱离生活,忽视了艺术歌唱的最终目的。在原生态歌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叙事性的民歌作品。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歌曲中加入表演因素,使演唱真正做到“声情并茂、情神兼备、唱演结合” ,演唱时相对而言更应该注意情感的把握、形体的表现、气氛的营造以及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原生态歌曲民族风格就像一杯醇酒,香醇而浓烈。其风格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同時也反映出各民族民歌之间的差异性和鲜明的个性。余秋雨在青歌赛上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 作为歌手,一定要充实自己的生命,把自身和大地联系起来。任何脱离生命感以后的技术训I练是不会有太大前途的。他可能一时很成功,但缺乏整体性的可爱不能够为这片土地长久接受。
  一些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和学生都持有这种观念:产生于民间的原生态演唱是低俗的、不科学的。只有学院里经美声学派的声乐教学训练体系训练出来的声音才是科学的、高级的。这种观点造成我们对歌唱声音审美标准的单一,很值得反思。老一辈歌唱家许多都有拜民间歌手为师的经历。胡松华可说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多元的民族音乐文化环境中学习、挖掘、演唱、教学。七十多岁高龄声音依然是那么优美动听,让人为之震撼。他教出的不同民族的学生,声音科学、风格各异特色鲜明而深受群众的喜爱。所谓“美声学派训练体系是世界唯一的科学的声音训练体系”的观点是值得怀疑的。当今, 多元文化主义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潮流。国际音乐教育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信仰宣言中提出: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应该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的存在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新的起点。由此,我们的声乐教育应该在立足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借鉴而不是照搬西方的经验。绝不能在盲目学习“西方大师”时迷失了自我。我们的声乐审美理应提倡多元的、民族的中国的声音。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体现世界多元文化的精神。
  21世纪是全球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在多元文化视野中,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应用开放、豁达、多元的角度区去思考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不同趣味以及不同唱法的创新,以丰富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让中国民族声乐与时代和国际接轨,朝着更宽广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以腔行字——美声唱法歌唱训练之我见》 肖黎声,原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第2期
  [2]《民族民间音乐散论》,李焕之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3]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出版.
  [4]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作者简介:鄢莉婷(1975-),女,江西抚州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青年声乐教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声乐表演与理论研究及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形式为线性带状,长度延绵数公里以上,犹如城市内部的血管,对城市的生长有着其独特作用。怎样的设计使这条线性景观合理镶嵌入城市肌理,不仅仅是河流生态问题,更是对其流域的全方位梳理规划。其中公共艺术的介入,会对其流域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开发,激活城市文脉。本文将以优秀河道设计为例,浅析公共艺术在其中的形式与带来的空间特色。  【关键词】线性空间 城市文脉 公共艺术  一、 线性景
期刊
绪论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宋代市民风俗空前发展。坊和市的繁荣,使得宋时期的工艺品逐渐贴近生活,为工艺品的装饰纹样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因此宋代瓷器中一部分小众的市井装饰纹样发展起来,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发达,文化教育繁荣,科技发展,政治较为开明。正因如此,在文化上的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文学方面是从“
期刊
【摘要】城市环境设施作为“街道的家具”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有着难解之缘,可以说城市与建筑的历史就是环境设施的历史,城市环境设施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开放且运动的体系,与自然和环境相互交叉渗透,其无论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并随着城市文化和机制的要求而发生变化。在城市文化的传承下,城市的性格也指导并影响着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  【关键词】城市性格;地域文化;文脉传统
期刊
【摘要】不断进步的社会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对自身情感的微妙波动以及内心的欲求越来越关注。被动的拍摄世界的片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现阶段极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思想层面的内涵和精神层面的感受予以挖掘。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通过超现实主义摄影得到了反映,借助其奇异的视觉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当代艺术中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表现手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期刊
【摘要】本文从典型概括书籍的内容气质,如何紧扣书籍主题思想,发挥有意味的创造性想象,灵活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分析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立意。阐述了书装设计立意的重要性,只有立意独特,构思新颖的书籍装帧设计才能更具审美价值并以独特的气质存在。  【关键词】书籍;裝帧设计;立意  书籍装帧设计的灵魂是立意。立意,在创作中也叫构思,几乎可以说,构思的好坏,决定作品的成效。我国传统绘画主张“作画贵在立意”
期刊
【摘要】书法艺术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精髓,在当前教育事业中书法教学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在实际的书法教学当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最基础的教学就是书法基本功的练习,所以教师在实际的书法教学中,要注重临摹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在培养学生良好写作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书法创作能力,以此来更好的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也更好的促进我国书法艺术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书法教学;临摹与创作;指导策
期刊
班主任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 就必须以多种渠道、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闲谈正是这诸多方式中的一种。采用闲谈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闲谈中感染学生,用爱心打开心灵之门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班级管理,教育好学生,就要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等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有的放
期刊
期刊
作者簡介:  梁晉明 (1939.11),男,籍贯:山西霍州市,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作曲指挥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创作,音乐教学。
期刊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美术教育,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极具民族精神氛围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积淀下的艺术瑰宝。在漫长时代发展进程中,美术艺术所蕴含的民间文化信息非常丰富,而民间文化资源也能让美术艺术获得多彩的表现。建议广大中小学教育者需要重视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并积极发掘、探索其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体验及方法,秉承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多样化的发展,加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