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文体,在教学第一线工作近三十年,就小说教学总结出几点不成熟的经验,今天写下来,以供大家商榷。
一、了解时代背景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小说是这个产物的重要代表,作者用小说这种形式,通过人物的遭遇,来反映这个时代的风貌。因此,了解时代背景,对于了解小说的主题尤为重要。
在学习小说时,必须对时代背景进行全方位而又详细的介绍,以便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主题,掌握人物性格特点。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这些维护封建传统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不能深刻体会到封建礼教的罪恶,也就不能体会到祥林嫂在遭遇那样的磨难后依然逆来顺受,更不能理解,祥林嫂本人也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浸染的人物。祥林嫂的遭遇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妇女的命运,也反映出祥林嫂的反抗也是在维护封建礼教,她用各种方式来洗刷她的“罪恶”。如,两次出嫁时的反抗,“捐门槛”的求到阴间能够免遭被锯之苦,等等。而她的这些行为,也正是她维护封建礼教的一种表现。如果教师不详细地介绍写作背景,不详细地介绍维护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伦理纲常,那么,就现在的学生来讲,他们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如果学生想象不到封建礼教的罪恶,他们就无法理解祥林嫂。因为现今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一直是维护自身权利、保证自己合法的人身权利不受到侵犯,婚姻自由,任何人都没有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权力。有的学生在读《祝福》时,就会流露出不相信,对祥林嫂不为自己的权利而进行斗争不理解。因此,不介绍背景,对于小说的整体把握、人物的把握非常不利,要想让学生学好小说必须要了解时代背景。
二、把握人物的外貌描写
一个人的外貌,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性格,通过他的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睛的描写,可以了解到这个人物的经历,也了解到这个人物的性格变化过程。还以《祝福》为例,第一次祥林嫂的出场是:“头上扎着白头绳,月白背心,乌裙,蓝夹袄,顺着眼,两颊还有些红色。”这个外貌描写,就告诉人们祥林嫂现在还为丈夫守孝,另外,从穿着看,她是个干净利落的女性,顺着眼说明他逆来顺受,毫无反抗意识,两颊有红色说明她还有着青春的活力。而第三次的描写,则与上两次截然不同:“五年前花白的头发,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面色……只有眼睛间或一轮,还能让人想到她还是一个活物,她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里的描写,可以看出封建礼教给她精神上的折磨,她已经麻木了,另外,从她拄的竹竿、挎着的篮子看,她已经乞讨无门。也就是说,祥林嫂的遭遇不仅不能让人同情,反过来还成为人们的嘲讽、鄙视的对象,甚至还有可能是人们教育他人的活的教材。由此看到,封建礼教对当时人们的蛊害之深,这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祥林嫂的遭遇引起了人们深刻的思考,要想改变像祥林嫂这样劳动妇女的命运,必须要改变这个社会,让全社会觉醒。也就是说,从精神上唤醒这个沉睡的民族,这也是鲁迅从事文学创作的宗旨。
三、认真体会语言、动作描写
语言是人的心声,也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把握小说人物的语言,也就能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凡是语文老师在讲解小说时,首先讲的是人物的语言。如,初中教材中的《范进中举》一文中的胡屠户,三次见范进时语言变化就能体会到这一点。第一次胡屠户是在范进考中秀才时,到范进家里,胡屠户说:“我老人家也不知积了哪世阴功,将女儿嫁给了你这个现世报,现在托我老人家的福……将你那浑家叫来,我女儿嫁到你家,一年荤腥也吃不了几回……”从胡屠户和范进的对话,可以分析到以下几点:一是胡屠户将女儿嫁给范进后悔;二是胡屠户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根本没把范进放在眼里;三是在胡屠户眼里,范进什么都不是,连最起码的生活都不会安排。第二次,胡屠户的语言是胡屠户对范进的责骂,那是范进准备去考举人时,胡屠户照范进脸上唾了一口,然后骂道:“癞蛤蟆想吃天鹅屁……”杂七杂八的一顿骂,通过这次暴骂,可以看到胡屠户对范进极度瞧不起 对范进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行为极度不满,这是对范进的感情的真实流露。当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语言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开口便笑嘻嘻地说:“都说我老人家有眼力,我女儿三十岁未嫁郎,说我女儿要嫁个相公,果然。”当听到有人让他打范进时,他却说道:“打老爷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当范进好了以后,胡屠户对他女儿说:“今天你那挨千刀的弟弟还不让我来呢,我说这回姑老爷可不像从前,还不稀要呢!”再来看胡屠户的语言反映的内涵:一是范进的妻子应该是一个粗笨的人,就在今天如果在县城一级的地方,三十岁未嫁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况且是那个时代。二是通过这次胡屠户的语言,可以看到胡屠户此次对范进是心存恐惧。
由此,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胡屠户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楷模,阿谀奉承的典范,是一个标准的小市民,而且是一个俗不可耐的小市民。
一、了解时代背景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小说是这个产物的重要代表,作者用小说这种形式,通过人物的遭遇,来反映这个时代的风貌。因此,了解时代背景,对于了解小说的主题尤为重要。
在学习小说时,必须对时代背景进行全方位而又详细的介绍,以便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主题,掌握人物性格特点。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这些维护封建传统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不能深刻体会到封建礼教的罪恶,也就不能体会到祥林嫂在遭遇那样的磨难后依然逆来顺受,更不能理解,祥林嫂本人也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浸染的人物。祥林嫂的遭遇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妇女的命运,也反映出祥林嫂的反抗也是在维护封建礼教,她用各种方式来洗刷她的“罪恶”。如,两次出嫁时的反抗,“捐门槛”的求到阴间能够免遭被锯之苦,等等。而她的这些行为,也正是她维护封建礼教的一种表现。如果教师不详细地介绍写作背景,不详细地介绍维护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伦理纲常,那么,就现在的学生来讲,他们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如果学生想象不到封建礼教的罪恶,他们就无法理解祥林嫂。因为现今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一直是维护自身权利、保证自己合法的人身权利不受到侵犯,婚姻自由,任何人都没有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权力。有的学生在读《祝福》时,就会流露出不相信,对祥林嫂不为自己的权利而进行斗争不理解。因此,不介绍背景,对于小说的整体把握、人物的把握非常不利,要想让学生学好小说必须要了解时代背景。
二、把握人物的外貌描写
一个人的外貌,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性格,通过他的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睛的描写,可以了解到这个人物的经历,也了解到这个人物的性格变化过程。还以《祝福》为例,第一次祥林嫂的出场是:“头上扎着白头绳,月白背心,乌裙,蓝夹袄,顺着眼,两颊还有些红色。”这个外貌描写,就告诉人们祥林嫂现在还为丈夫守孝,另外,从穿着看,她是个干净利落的女性,顺着眼说明他逆来顺受,毫无反抗意识,两颊有红色说明她还有着青春的活力。而第三次的描写,则与上两次截然不同:“五年前花白的头发,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面色……只有眼睛间或一轮,还能让人想到她还是一个活物,她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里的描写,可以看出封建礼教给她精神上的折磨,她已经麻木了,另外,从她拄的竹竿、挎着的篮子看,她已经乞讨无门。也就是说,祥林嫂的遭遇不仅不能让人同情,反过来还成为人们的嘲讽、鄙视的对象,甚至还有可能是人们教育他人的活的教材。由此看到,封建礼教对当时人们的蛊害之深,这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祥林嫂的遭遇引起了人们深刻的思考,要想改变像祥林嫂这样劳动妇女的命运,必须要改变这个社会,让全社会觉醒。也就是说,从精神上唤醒这个沉睡的民族,这也是鲁迅从事文学创作的宗旨。
三、认真体会语言、动作描写
语言是人的心声,也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把握小说人物的语言,也就能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凡是语文老师在讲解小说时,首先讲的是人物的语言。如,初中教材中的《范进中举》一文中的胡屠户,三次见范进时语言变化就能体会到这一点。第一次胡屠户是在范进考中秀才时,到范进家里,胡屠户说:“我老人家也不知积了哪世阴功,将女儿嫁给了你这个现世报,现在托我老人家的福……将你那浑家叫来,我女儿嫁到你家,一年荤腥也吃不了几回……”从胡屠户和范进的对话,可以分析到以下几点:一是胡屠户将女儿嫁给范进后悔;二是胡屠户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根本没把范进放在眼里;三是在胡屠户眼里,范进什么都不是,连最起码的生活都不会安排。第二次,胡屠户的语言是胡屠户对范进的责骂,那是范进准备去考举人时,胡屠户照范进脸上唾了一口,然后骂道:“癞蛤蟆想吃天鹅屁……”杂七杂八的一顿骂,通过这次暴骂,可以看到胡屠户对范进极度瞧不起 对范进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行为极度不满,这是对范进的感情的真实流露。当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语言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开口便笑嘻嘻地说:“都说我老人家有眼力,我女儿三十岁未嫁郎,说我女儿要嫁个相公,果然。”当听到有人让他打范进时,他却说道:“打老爷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当范进好了以后,胡屠户对他女儿说:“今天你那挨千刀的弟弟还不让我来呢,我说这回姑老爷可不像从前,还不稀要呢!”再来看胡屠户的语言反映的内涵:一是范进的妻子应该是一个粗笨的人,就在今天如果在县城一级的地方,三十岁未嫁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况且是那个时代。二是通过这次胡屠户的语言,可以看到胡屠户此次对范进是心存恐惧。
由此,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胡屠户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楷模,阿谀奉承的典范,是一个标准的小市民,而且是一个俗不可耐的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