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导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法。那么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基础学科,语文老师要如何才能把一篇文章轻松愉悦地让学生学好、学透呢,那么良好的开端导入课题就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导入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学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才能让学生爱语文,乐于学语文?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就我个人教学实践和学习,谈谈语文课堂创新导人的一些方式:
  一、热点点击。生活处处皆语文,中学生朝气蓬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往往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以热点话题导人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流行歌曲。针对青年学生喜欢流行事物的特点,可用流行歌曲导入,如:流行歌曲能流行多久》你们听过的歌曲流行时间最长的是那首?有一首歌流行了九百多年,请听——(放录音,生倾听)这就叫流行千古,千古绝唱。这首歌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水调歌头》,让我们走进宋代大词人苏轼……
  三、故事增趣。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位老师在讲授《竞选州长》时,先讲了马克·吐温的一件佚事:马克·吐温发表了小说《竞选州长》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对这位小说家极端仇视,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锐利吗?不知道我就告诉你吧!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呵。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学生听后都笑起来了。这样,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幽默辛辣,更想学习《竞选州长*来体会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语言和讽刺手法。
  四,笑话引路。每个人对笑话逗是不会抗拒的,尤其适永远笑不够的学生。一上台就“整”一个笑话,必将使课堂沉浸于融洽的气氛中。我在上《药》时这样开头——给大家讲个笑话:从前有对父子极其迷信,每天早晨都要翻翻老黄历,看时宜做何事,忌讳做什么。一天,老头要出去办事,习惯性地翻开黄历一一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出门”,这下可急坏了他。但他灵机一动:不宜出“门”,那我翻墙不行么?于是就去翻墙,由于土墙年久失修,塌了,把老头压在下面起不来。他大喊:“儿子救我!”儿子听到后说:“别急,我先看看黄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动土’所以我不能救你!”结果老头被活活压死了。这时学生都笑了!但是我们在笑的时候,也感到悲哀一多么迷信、多么愚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药》,讲的事也很愚昧,竟然有人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治病!
  五、巧用媒介。巧妙地运用幻灯片、录音机、电脑等电教用具通过观看图片、欣赏音乐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将符合意境的图片展示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背诵,更让学生沉浸于诗情画意的氛围,体会诗人的情怀;讲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将月光下的荷塘景色一一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细细品味感悟作者的匠心独具;鲁迅的小说《祝福》可以展示祥林嫂不同时期的面貌,让学生留心观察其异同,教师穿插引导,让学生深切体验旧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六、巧布疑阵。例如:于漪老师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已》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个样一个形象呢?有人曾经说过,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却是塑造的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了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但心里却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今天我们读课文以后就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七、寓言启思。寓言总是透过具体浅显的故事来寄寓深奥的道理,它不但使学生觉得饶有趣味,也能启发思维。在上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时就这样导人: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驴驮着货物上街去卖。货物卖完后,孩子骑着驴回来,老翁跟着走。路人责备孩子不懂事,竞叫老人止步。于是孩子和老翁换了一个位置,可路人又说老人狠心,竞让孩子走路。老人赶忙将孩子抱到鞍上,路人又说他们残忍,不顾驴的死活。于是,老翁和孩子都不骑驴,干脆牵着牲口走。可路人又笑他们傻,空着驴不骑而徒步。最后,老翁对孩子叹息道:“我们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抬着驴走了!”这个寓言就是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主见,不能被别人的话左右,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多读寓言,会懂得不少道理。那么钱钟书先生读了《伊索寓言》后,又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总之,任何学科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语文课文的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台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导入新课,用精彩的开端吧学生引领到绚烂的知识殿堂。
其他文献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极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被称为“锻炼人的思维体操”。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启迪学生的思维去积极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分强调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思维训练,较少考虑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性,不利于作为人整体和经验,更要有必要的外部剌激与学生内部条件形成恰当差距,使其产生“空有尽而意无穷”的“愤悱
刚参加工作时,我指导学生作文总离不开辅导资料上的例文;为应付考试,甚至自编几篇“范文”,以便学生在考场上灵活裁剪;只顾着语言形式如何华丽,不太管文章内容是不是老调重弹。我那时还教小学,学生一写《上学》,基本上都这样开头:天空瓦蓝瓦蓝的,万里无云,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花儿向我点头,禾苗向我招手(其实我们这没水稻的)。要是写“好人好事”,一般都是这样的情节:放学路上,有一位老奶奶过马路,一不小心
学困生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问题,是学校和班主任最头痛的大事。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学校及班级工作的好与坏,更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和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于本县第一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兼班主任共同进行了探讨和实践。现谈几点体会,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尊重学困生,保护自尊心    学困生
[摘 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高中学科教师德育功能发挥的必要性进行简要梳理,然后提出高中学科教师德育功能的具体发挥途径。  [关键词]墒中学科教师 德育功能 发挥    德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教育话题,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高中阶段的德育实践时,却常常对其结果有诸多的不满与遗憾。无庸置疑,我们国家对中学的德育工作是重视的,从德育目标的确立到德育内容的规范,从课程的设置到德育队伍建设,但与如此巨大的投入相比较,
当前,在中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习无兴趣的现象,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思进取;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习惯不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有的甚至视学习为沉重沉重的负担,认为是家长或教师逼迫自己进行学习,在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对抗心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树立自信、自尊和自立的学习品质呢?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加强与学校德育
【摘要】外语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外语教学法中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很多,课堂的效果如何是外语学习和教学的核心。本文主要通过对相关外语教学法的分析,就外语教学中如何处理“显性”和“隐性”教学关系,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和教学效果,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外语教学法;显性;酶性;课堂教学    引言    对语言和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的形成。结构主义把语言看作是由结构上相互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最为宝贵的财富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犹如给了学生一把智慧的钥匙,能使他们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不断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而兴趣是创新的先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用兴趣的磁铁来吸引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哈尔曼(R.Hallman)对创造型教师的教育技巧进行了总结,其中有利于培养儿童创造力的12条方法之一是: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接触各种不同的概念、观点以及材料、工具,以帮助儿童更敏感地感受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幼儿的特点是好问好奇好模仿,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可注意力难持久集中,缺乏自制力,但会对感兴趣的事物能给予较长时间的专注,能感受色彩、造型、构图及情感表现。在运用直观手段教学时,可以按
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艺术地运用表情、手势、眼神及身体距离,能有效地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以无声胜有声。  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然而,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
课堂提问是施教者贯彻任何教学方法不可缺少的常用的手段之一,因此没有哪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不向学生提问的。因为提问对教师而言,是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沟通学生与教材的重要媒介。对学生而言,是检查学习情况,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思维过程。所以提问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一种教学基本功,是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因为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的目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