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变化中的投资运行特征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ly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时间为序。将我国建国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划分为三阶段,并对每一阶段投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产业调整变化中投资运行的最大特征为投资流向和政府政策导向紧密相联,投资流向陷阱表现不突出。固定资产存量调整僵化,产业结构难调整。
  关键字:产业结构;投资运行;产业政策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伴随着经济总量扩张和水平提高而必然面临的经济过程,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同时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有效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率和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历史经验证实,国民经济的有效快速增长,总是依赖于产业之间的结构优化为产业群体的规模扩张奠定的效率增进基础和依赖于产业之间的结构升级为产业群体的持续有效增长开创的竞争优势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进程。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在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带着浓厚的计划体制,基本为政府高度集中规划,投资流向几乎完全由政府掌控。1978-1990年,体制转轨的初期,这一时期,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制度,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我国特有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投资运行也具有中国特色,但由于前期固定资产投资僵化现象严重,产业结构调整并未能按预期的投资流向进行调整,不过,总体上,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是由不平衡向平衡阶段转变。1990年~至今,这一时期我国基本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仅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资源配置由价格体制所决定,因而投资运行也接受市场的调控导向,流向市场需求的部门,但中国特色的经济在于我国的市场体制并不完善,完全靠市场调控在任何国家也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的政策依然影响着投资运行。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从上表来看,至1952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在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在稳步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有了提高。我国按GDP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一三二”,“二一三”和“二三一”的发展阶段。具体的说,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针对我国农、轻、重主要产业结构失衡,重工业内部结构失调,规模结构小型化而进行的。1957年我国政府提出了“要使我国工业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宏伟”目标。1958年,开始了“大跃进”,使我国产业结构严重失调:一是农业的基础地位被削弱,二是基本建设战线过长,脱离了当时的资源供给能力。三是工业快速发展超过了当时城市扩张的速度极限。城市劳动人口大量增加,导致住房及生活必需品供应紧张,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下降。针对这种局面,1961年国家开始了对产业结构的第一次大调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着重解决工业、农业和重工业之间,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之间的比例失调问题,调整的方向是:在工农业发展顺序上,先农业后工业,适当缩短工业战线,放慢工业增长速度。1961年,工业投资额比上年减少66%,1962年工业投资额又减少了47.8%。第二次产业结构全面调整开始于1979年。调整方向:一是增加向基础产业的投入,重点解决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效率问题,加快通信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农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三是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扩大消费品工业的生产规模,改善消费品生产结构;四是发展第三产业。经过5年的调整,我国向重工业严重倾斜的结构基本得到纠正,农业生产全面跃升。5年中,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48.2%,回落到1984年的43.3%。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6%。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由1970年的43.1:56.9,调整为1985年的47.4:52.6。轻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重工业,重工业内部,釆掘工业与加工工业的比例关系向更合理方向转化。在整个产业构成中,新兴产业的产值比重,有了一定程度提高,第三产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我国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以主线带动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之时,产业结构原有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同时,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也使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国际大背景下进行,应充分扬长避短。新世纪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再是取长补短的补救性措施,而是基于我国面临的新环境、产业结构现状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作出具有前瞻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它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还对我国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二、产业结构演变中投资运行特征
  
  投资运行特征是置于产业结构调整框架中分析的,因而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必然会引起不同的投资运行的特征。首先是我国第一阶段的投资运行。在这一时期,我国处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一时期的投资运行完全以政府调控为主,价格体制的导向基本不存在,供需严重不平衡。如在大跃进时期,政府号召“以钢为纲”,投资流向基本转向钢铁行业,片面发展重工业,对于农业基础产业的投资及第三产业的投资严重失衡,产业结构呈畸形发展。这一时期的投资运行特征即为以政府调控为导向,完全流向政府预期的部门,然产业政策偏差性严重,故投资流向随之偏差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协调。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资源配置将以价格机制为基础进行合理配置,这一时期,为扭转前期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我国制定了新的产业政策,然前期固定资产投资僵化严重,这一时期的增量投资及对存量的调整还不能很好的盘活我国的产业结构,结构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仍需调整与升级。具体而言,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补课”特征,轻工业快于重工业增长。改革开放以前我们采取“赶超”的工业化战略,忽视了轻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1978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8.2%,80年代初为改变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我国采取了鼓励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投资流向自然向轻工业部门转移。到1990年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1978年提高了6.7%。20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为继续加快工业化进程。首先为产业之间,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中有升。工业产值的提升其根本原因是需求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与此同时,工业产值的提升也是与工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分不开的,因而,投资运行在这一时期的特征即为继续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资额度。而第三产业大多数行业的国有垄断地位改变进程缓慢,体制创新也很缓慢,加上大多数行业具有技术进步率偏低的特性,从而增速落后于工业,第三产业比重增长缓慢。就这一特征的投资运行来分析可以理解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存量调整缓慢,资产闲置现象较严重。
  


  总结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投资运行的特征是凌驾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之上的,结合每一时期的产业调整政策,引导着投资流向与投资额度。下表二将清晰的表达出我国投资运行的特征。
  
  三、结论和建议
  
  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的变化中,我们的投资运行特征是与产业政策密不可分的,而产业政策的制定又是与政府息息相关的。然“十五”计划的制定,政府不再是资源配置的主角,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计划总体上不再具有指令的性质,而是粗线条的计划。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因而投资运行也具有了市场化的特征。投资将流向市场需要的地方,资产存量的重置以及增量的调整也都将取决于市场需求。所以对新时期投资运行的政策建议即为放松政府管制,听从市场安排。政府的职能即在于做好宏观调控与整体方向的把握,我们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提高投资的运作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主义的论述以及对其范围的界定来了解民族主义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与恩格斯从19世纪40年代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后期,这段时期比较重要的著作中都对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主义的基本论述   
期刊
摘 要:随着中职学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条件的改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本文结合部分中职学校工作实际的调查,指出了当前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普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转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也随之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作为中职学校管理的重
期刊
党的十六大以来,转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进展与成效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转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已经不仅仅是党组织扩大覆盖面的需要,更是转制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壮大的内在要求。对转制企业中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活动方式及发挥作用的途径作深入思考,有助于进一步发挥转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一、转制后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1、少数党员的先进作用降低。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
期刊
摘 要:在经济迅速发展年代,现有企业财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建立科学完善、充分披露财务信息的会计报告做了充分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环境;信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建立科学完善、充分披露财务信息的会计报告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披露详信息的局限性    会计的发展与
期刊
摘 要: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有法律和政策因素、产业因素、区域因素等几个方面:从内部因素看,主要是企业资源、企业家素质素质和能力、财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与战略管理、创新能力、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几个方面。认清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成长;企业成长动力;影
期刊
摘 要:ERP项目是个高风险、高投入的复杂工程,其项目的成本支出往往处于失控状态,形成“成本黑洞”,很容易导致项目失败。本文针对企业ERP实施中对成本估算提出的需求,结合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成果对ERP实施成本进行分析,确定了ERP实施成本的构成项目,在此基础上,分析每个成本项目的构成及其成本动因,分别建立了环境设施成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的估算方法,旨在缩小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距,
期刊
摘 要: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是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的Q这两个公司绩效指标为因变量,以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指标为自变量,选取浙江7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公司绩效    一、文献综述    国外最早研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是Berle和Means(1932),他们认为股权越分散,公司绩效越难
期刊
摘 要:次级抵押贷款的兴起促使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推动了美国经济长期高速的增长。但是对风险的漠视,致使次贷由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演变成拖累美国经济发展的桎梏,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与论述了关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并简要阐述了其传导机制,旨在为预防和应对相应危机的政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次贷危机;原因;传导机制    一、概述    20
期刊
摘 要:我国股市一直不能真正发挥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笔者认为,需要确立一个防止股市参与各方行为短期化,明确融资者和投资者权利义务的股金保值原则。  关键词:股金;股金保值原则;股金价值保护期    我国股市暴涨暴跌的顽症在昨今两年又得到了更大规模的重新演绎,十数万亿的财富在短期内产生,又忽而消失,股市受到了巨大冲击。我国国民经济仍在稳步发展中,应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却仍然发挥不出这一市场经济
期刊
摘 要:企业在自我积累,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一些企业在临近的地方集结成群,从而获得企业竞争力优势,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并不断发展。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正沿着这条路线,扩大规模,不断扩张。本文将对这些企业的集群化成长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模式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迅猛发展,独立的企业已经不能满足其成长的需要,必须采用集群化的成长模式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