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如何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潜力;探究能力;科学素养;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质量。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怎样才能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呢?
一、着力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方面的作用。通过实验,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大自然中的奥秘,感知大自然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为此,我设计多种实验形式,如演示实验、观察实验、分组实验以及家庭实验等,全面调动学生的实验热情。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能力,并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过程、方法,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家庭实验的开展,让他们将所学用于生活,能够学以致用,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验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的态度。
二、鼓励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所以,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大家要大膽质疑。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与他人不同的即是创新的“闪光点”。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傻问题,怪想法”。要通过学生的这些“幼稚”想法看到其背后的无穷的创新“潜力”。例如,我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一个学生的发言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说:“绝缘体有时也会导电。”对此,我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木块如果湿了肯定会导电,他的解释令大家大吃一惊,他所追求的已不是一般的现象了,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的吗?我鼓励他继续研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小论文。在教学中,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必将点燃起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
三、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养成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教学《测量物体的温度》一课中,在测量空气温度时,需要有人测量,有人观察,有人记录。并且测量空气温度要在校园里的不同地点。因此要走出教室,到走廊里、树荫下、操场上等地方,于是让组内学生轮换着测量,轮换着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轮换着记录,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拿温度计、看温度计、读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又熟悉了摄氏温度的写法。这样轮换角色,既能让全体学生了解了地点不同,空气的温度不尽相同的知识,也可避免课堂长期让少数动手能力强、胆大的学生独霸演练,还可防止那些胆小、内向、表达不太流畅的、基础相对较差、思想常开小差的学生在班集体中落伍。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有利于发挥课堂最大效益。又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时,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小车一辆、橡皮筋两根等器材来安装小车,让小车运动起来。其中有个小组有两位同学抢先绕了起来,但不管怎样绕,小车就是运动不起来。于是其他组员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小车动不起来的原因:(1)橡皮筋被车轮的轴卡住了;(2)绕的圈数太多,车轮打滑等等。接着反复讨论、调整、操作、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相互间得到启发。既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又充分发挥了小组人员各自的才能,形成学习的互补性。从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
总之,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要真正上好一节实验课,科学探究要真正做到有效有序,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用活动来带动思维,用思维来改善活动;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从符合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要求出发,在实验操作、深入思考、教学组织等方面用心关注细节,使学生都能规范、科学地动手操作,通过自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实验的效应,凸显科学课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丰昌.探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32.
[2] 刘达军.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156.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潜力;探究能力;科学素养;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质量。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怎样才能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呢?
一、着力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方面的作用。通过实验,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大自然中的奥秘,感知大自然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为此,我设计多种实验形式,如演示实验、观察实验、分组实验以及家庭实验等,全面调动学生的实验热情。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能力,并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过程、方法,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家庭实验的开展,让他们将所学用于生活,能够学以致用,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验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的态度。
二、鼓励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所以,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大家要大膽质疑。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与他人不同的即是创新的“闪光点”。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傻问题,怪想法”。要通过学生的这些“幼稚”想法看到其背后的无穷的创新“潜力”。例如,我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一个学生的发言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说:“绝缘体有时也会导电。”对此,我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木块如果湿了肯定会导电,他的解释令大家大吃一惊,他所追求的已不是一般的现象了,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的吗?我鼓励他继续研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小论文。在教学中,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必将点燃起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
三、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养成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教学《测量物体的温度》一课中,在测量空气温度时,需要有人测量,有人观察,有人记录。并且测量空气温度要在校园里的不同地点。因此要走出教室,到走廊里、树荫下、操场上等地方,于是让组内学生轮换着测量,轮换着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轮换着记录,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拿温度计、看温度计、读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又熟悉了摄氏温度的写法。这样轮换角色,既能让全体学生了解了地点不同,空气的温度不尽相同的知识,也可避免课堂长期让少数动手能力强、胆大的学生独霸演练,还可防止那些胆小、内向、表达不太流畅的、基础相对较差、思想常开小差的学生在班集体中落伍。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有利于发挥课堂最大效益。又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时,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小车一辆、橡皮筋两根等器材来安装小车,让小车运动起来。其中有个小组有两位同学抢先绕了起来,但不管怎样绕,小车就是运动不起来。于是其他组员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小车动不起来的原因:(1)橡皮筋被车轮的轴卡住了;(2)绕的圈数太多,车轮打滑等等。接着反复讨论、调整、操作、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相互间得到启发。既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又充分发挥了小组人员各自的才能,形成学习的互补性。从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
总之,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要真正上好一节实验课,科学探究要真正做到有效有序,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用活动来带动思维,用思维来改善活动;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从符合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要求出发,在实验操作、深入思考、教学组织等方面用心关注细节,使学生都能规范、科学地动手操作,通过自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实验的效应,凸显科学课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丰昌.探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32.
[2] 刘达军.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