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赵朴初与连云港的笔墨缘

来源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期间,陈凤桐赴会场,有幸求得赵朴初题写的《当代楹聯选集》墨宝。随后,赵朴初书“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的长联入编“联选”,也拉开了他与连云港笔墨情缘的序幕。
  连云港海州“孔望山佛教石刻”的起源与内涵扑朔迷离,自被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们纷至沓来,一时间,众说纷纭。1981年7月,连云港市在北京举办研讨会,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协副主席的赵朴初在观看了石刻拓片后,情动不已,挥毫写下了“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的诗句,阐述了“石刻造像”的源出以及在“丝绸之路”文化中的地位。
  在赵朴初色彩斑斓的人生中,他曾无数次为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刊物题字,对于连云港同样不吝笔墨。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连云港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破坏花果山佛教圣地,屠戮奋起抗击的僧众。1990年,连云港市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决定在“三元宫”附近兴建抗日纪念碑亭。陈凤桐受命赴京城请佛教界领袖赵朴老题字。赵朴老听了汇报后,当仁不让,提笔疾书“义僧亭”和“云台山僧众抗日纪念碑”。这年,连云港市赣榆县举办“中国首届徐福节”,赵朴老又不吝笔墨,为活动题诗一首,曰:“徐福乘槎竟不回,广招子弟驻蓬莱。二千年后思亲节,始信仙才是霸才。”同时,他还热情地为徐福故里题写了“徐福村”,并为徐福研究会题写《徐福研究》刊名,确立了徐福与连云港市的特殊关系,引导徐福研究深入展开。其间,赵朴老还为海州题写“海州古城”“东海名郡”,使古城海州声名大振。
  1992年春天,《连云港日报》决定将小报改成大报。是年冬,陈凤桐受市领导和报社负责同志的委托,再一次前往北京向赵朴初求援,请赵朴老题写报头。进京后,他得知赵朴老政务十分繁忙,不便急于到单位打搅他,只好去北京西城区绒线胡同赵朴老的家里约书。当他置身赵朴老那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时,顿感文气袭人,禅味淡淡。他通过秘书向赵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女士呈上介绍信,并留下简短的附言,道:“尊敬的赵朴老,我们诚请您老在百忙中,为新改版的《连云港日报》赐题报头,宜用简化字,大小与横竖形式不拘,请朴老拨冗赐墨……”
  为了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使报改计划如期实现,陈凤桐在北京待了多日,等待赵朴老的题书。一天,赵朴老的爱人委托秘书联系陈凤桐,说赵朴老已将报头题好,他立即赶到赵府,从秘书手里接下墨宝。看着端庄、凝重、风韵雅致的墨迹,陈凤桐的心“怦怦”直跳,十分激动,回到旅馆,立即将赵朴老所题的报名传真给报社总编。1992年12月10日的《连云港日报》,首次启用了赵朴初的题字。后来陈凤桐才得知,那个时候,赵老身体状况一度不佳,为支持报改工作的顺利开展,老人家是带病操笔。他被赵朴老的为人深深打动,并撰写《佛爷·诗人·书家》一文,发表在《连云港日报》上,感激赵朴老。
  1994年11月,连云港市楹联书法、美术作品晋京展,赵朴初亲临中国美术馆观摩,陈凤桐用相机留下了赵朴老一个个难得的镜头。他向这位宽厚、仁慈、善解人意的老人发出邀请,恳请赵朴老有机会到连云港指导文化、艺术、佛教工作,赵朴老点头答应。不曾想,这竟成了两人最后的一次见面。
  陈凤桐常常凝视赵朴老为连云港留下的许多珍贵题迹,深感幸福与骄傲。
其他文献
期刊
文绍白,1957年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先后当过工人、职员、记者。2012年起,受聘于湖南省石门县老年大学,担任美术教师。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被市、县两级宣传部授予“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其新闻作品在省、市两级系统竞赛中多次获奖。他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在艺术实践中多以家乡的风土人情为素材,追求一种恬静、清新的藝术风格。其创作的《悄悄黄昏》,入选中日“衣带水”美术作品交流展,并被日
期刊
(3)上下结构  上下結构的字,通常由部首和主体两方面组成。书写时切忌部首或主体过高、过矮、过宽、过窄。力求做到字形平稳,位置适当。  (4)上中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的字,通常由三个“基本单位”纵向排列组成。书写时切忌部首或主体过高、过矮、过宽、过窄、过大。力求做到字形平稳,位置适当。  (5)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通常由内外两个“基本单位”,以两面以上的环绕方式组合而成。通常分为两面包围、三面包围
期刊
郑燮(1693-1765),字克柔,號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鬻画为生,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书画家。  郑燮此幅《
期刊
刘振鹤,字遐龄,号老鹤,1943年生,安徽霍山人。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2003年起担任霍山老年大学国画教师。  根据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老年人学画的特点,他总结编写了《山水画技法》《花鸟画技法》《老年大学国画教程》等。他有多幅美术作品在省内外展出并获奖,亦有多篇老年大学教学内容的文章在《老年教育》杂志上发表。2011~2013年,连续3年被共青团安徽省委授予“爱心书画家”称
期刊
徐矿集团老年大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煤建路17号,是江苏省特大煤炭企业——徐州矿务集团主管的一所企业老年大学。徐矿老年大学创办近20年来,在徐矿集团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始终坚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余热生辉,文化养老”的办学宗旨和“教、学、乐、为”相结合的教学方针,经过艰苦创业和积极探索,如今已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学校拥有建筑面积550余平方米,教学设施设备基本齐全,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期刊
1969年10月,一直想跟于希宁老师学习绘画的我,经妹夫杨文仁介绍,第一次来到了于老师家。当时的我激动不已,恭敬地向于老师鞠了一躬。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收徒属于封建思想,是不允许的,会被批判。所以,我只能简单地鞠一躬,算是举行了拜师“仪式”。  我一向敬仰于老师,现在终于有机会跟其学习,更是诚惶诚恐。老师画画前先是用小碗调上半碗淡墨,然后将毛笔放在里面浸泡。他总是谆谆教导我:“画画时一定要将毛笔浸泡
期刊
[提 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实现乡村有效治理,首先需要夯实乡村治理的基层基础。为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激发乡村治理活力,C市Y区M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党建引领,善治共享”的工作思路,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有效整合力量和资源,形成集中、集约、集聚效应,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期刊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1953年,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国家开始了通过农业合作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关心农业和农民问题,1958年8月9日和1959年9月21日,毛主席不辞辛苦,在日理万机中抽出时间,先后两次亲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视察棉花试验田,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也正是在他们的关怀和激励下,通过几代农科院人的不懈努力,山东省农科院的科技创新取得
期刊
[提 要]红色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明的先进文化,利用红色文化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高校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利用红色文化立德树人具有全方位的时代价值,应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核心,以四史学习为基础,以培根育魂强人格为基本目标,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观教育,塑造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人才。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