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快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自然中很多美妙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是无意识的,有的是有意识的。它们都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尝试利用学生的审美感觉,让他们感受、表现无意识的声音,学生十分喜欢这样的音乐活动。针对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大自然的声音》音乐活动课。
  
  一、重感悟、促进审美情趣的提高。
  
  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运用录音和录像,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引导学生“看、听、说、画”,为促使学生感悟新知,发展能力。
  1.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在“看、听、画、说”中感悟。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当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声排山倒海般涌入学生耳际时。小朋友们都很激动。我趁势让学生用颜色表示出对这些声音的感受。学生说风声是灰颜色的,因为一刮大风天就阴沉的;雨是白颜色的,因为雨很纯净;雨还是绿颜色的,因为下过雨后,小草都是绿油油的;雷是黑颜色的,因为雷很可怕;闪电是橘黄色的,它是那么亮。接着电视屏幕上展示出“风雨雷电”的画面和声音,我让学生画一画,用不同的线条、图案、色彩描绘出对这些声音的感受。
  2.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学生描绘之后,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的作品,之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前将座位分成两块,排成圆弧形,为交流创造环境,努力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场。学生们在小组中毫无顾虑地诉说自己的创意。学生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他们用灰色的粗线条表示大风、用密密麻麻的短线条表示雨,用一大块的黑色块表示雷,显示出他们对雷的恐惧,用橘黄色的闪电图形表示对闪电的敬畏。交流的气氛和谐热烈,学生愉快地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了对生活中事物新的感受和表现方式。
  
  二、重实践,促进表现方式的拓展
  
  罗杰思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指出:“很多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都是在做的过程中获得”。在课进行到这里时,我指导学生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表现刚才的声音。我提供的用具有塑料袋、布、水桶、鼓、镲、锣、易拉罐、大的饮料瓶……
  1.创设情境,课内实践。通过创设“狂风呼呼,电闪雷鸣,疾风暴雨,大雨哗哗”的命题,模拟大场景,让学生进行场面的配音活动。学生亲临现场,通过自身操作,加深了内心的体验。学生们用塑料袋、易拉罐表现了大雨和小雨:用敲击水桶、鼓表现了雷声;用镲和锣表现了闪电;用布的挥动发出的声音表现大风;往塑料瓶中吹气表现了微笑。在学生们的表现中,他们的创意和独到的表现手法令人惊叹。
  2.组织表演,合作评价。在个体寻找声音、表现声音的活动中,学生已不满足个体的表现。于是,我把他们分组,要求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将场景完整地表现出来,并加上语言的描述。学生们是这样进行的,先由组长给组员分配各自的任务,然后开始练习活动。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塑造的声音直接作用于学于的感官,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知道了身边的东西只要细心发现,动手、动脑进行创造,就能给他们带来新的感受。在这个小组的活动中,学生各自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学生们亲手实践,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必然的结果。学生的各项活动需要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师应给学生评价,学生更可以给同伴作出评价。表演和评价开拓了表现教育的广泛性,使孩子学会了和谐地表达交流感情,和谐地与人合作,学会了在群体中以艺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重延伸,促进兴趣的发展
  
  课上到这里已接近尾声了,学生说雨不会一直下的。学生的心有美好的期望:雨要停了,太阳要出来了。是的,太阳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这时我播放了一段柔和的音乐,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来:“雨停了……”我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表达“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这一情景,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课后反思:这节音乐活动课,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放松地表达,从感悟大自然的声响入手。经过儿童自己和集体的集思、汇总,上升为形象美;从象形象声入手,进而表现生活,表现大自然,让生活和自然上升为艺术美、抽象美;在活动中增加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力、动手、动脑创造的能力。事实证明,要让学生对课程建立起热情,不能以单纯的技能传授和练习来唤起,而应组织各种丰富的活动,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愉快和满足。我体会到:只有对课堂上教学多维的设计和兼顾,才有可能使今日的课堂教学为明日学生的开拓性、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材料作为幼儿园教学、幼儿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对幼儿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幼儿借助对材料的直接操作实现着对世界的认识探究和对经验的主动运用。教师在为儿童提供活动材料时,需要注重材料开发和选取的多元性和实用性,以“幼儿为本”,尽力挖掘活动材料的本体价值和可能价值,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以此促进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发展。  本期将说一说蜂窝板的趣味玩法。想要玩转材料,就要先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荫蔽中的草木特别渴望阳光的照耀。教育工作者要像春风、雨露一样滋润每个学困生的心田,走近他们的心灵,抓住其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支撑和帮助,让他们逐步走出学习的困境。在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上,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以情感人,亲和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心灵接触的基础是情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照片,感知妈妈的五官特征,尝试给妈妈画像。  2. 大胆想象,通过拼摆、组合花瓣来装饰妈妈的画像。  3. 在绘画、打扮妈妈的过程中,体验、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妈妈的大头照片,记号笔,炫彩棒,各色玫瑰花瓣、康乃馨花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描述妈妈的面部特征  1. 以情激趣,导入主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呢?  小结
有效教学,首先取决于有效备课。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有许多青年教师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常常浏览大量资料,参阅多堂名师范例及教案,经过精心整合、预设,形成了一份几乎无瑕疵的多页详案,但实际执教起来并不如设想中那样顺利,往往出现量大超时,环节仓促,顾此失彼,束缚手脚等现象,形成低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一、全面营养,合理“增肥”    1.精读文本。这是备课的基础性工作,只有
“向别人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两处景物或景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写下来。”我再一次强调了习作的要求。只见学生们慢吞吞地拿出纸和笔,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无精打采地托着下巴,有的在纸上涂涂写写,似乎先前的范文引路对他们毫无作用,他们仍旧无从下笔。在教室里巡视,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奋笔疾书,我不禁思索着该如何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  突然,我发现第四排后面几桌的学生窃窃私语着,大家的目光都停留在一脸惊恐的唐骁身上,
风灯,夜晚做光源用的可以防风的灯。  漫步在瑞士的小店里,细心的你可以发现,那些质朴可爱的动物风灯惟妙惟肖地停在那里,似乎等了你很久。瑞士的手工艺人将有趣的动物形象赋予了风灯,尽管风灯用的材料是冰冷的铁皮,但圆润的动物外形、流畅的细部线条,以及让灯光能够穿透的镂空处理,使得这些风灯为雪山脚下的人们平添了一重又一重温暖。  风灯所用铁皮极富质感,一般的风灯是在深褐底色上刷上做旧的铁锈红漆,也有刷上蓝
【教学实录】    师:请各组选用材料(长短不同的两条细线、2个钩码)组装一个摆,然后轻轻推动摆锤,摆动幅度不要太大,用秒表测一测摆动10次需要几秒钟?  (学生组装摆、测时、汇报,教师记录。)    师:观测数据,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各组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不太一样。  师:这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生:可能和摆线的长短有关。  师:会有些什么关系?  【评:追问,有利于推测的深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新课程改革强调探究性学习,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注重了接受性学习,而忽略了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其实,就学习过程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为例,谈谈这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整合的一些体会。    一、在探究新知中整合    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取舍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它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慑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塑造品格——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1、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校园道路,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那么,如何创建校园文
二、老师说画  A.R.彭克(Ralf Winkler)1939年生于德国的德累斯顿,在东德接受艺术教育,后来到了西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彭克参与创造了德国新表现主义美术潮流。A.R.彭克用鲜明的色调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在稚拙的表现中追求一种自由幻想的情趣。他通常在粗白的帆布上以急促的书写式的笔触一遍画完,画面富有冲击力,很容易触动人内心敏感的情愫。A.R.彭克采用原始洞穴壁画和埃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