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是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取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来发挥出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 数学 竞争 浪漫 练习
有一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是如此的严肃,最好不要失去机会把它弄得略为趣味化。”数学游戏正是将数学知识“弄得略为趣味化”的一种不错的方法,这种手段可以作为小学数学尤其是低段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且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很容易注意力分散、思维松懈,有时还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这时,创造和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赛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就可使他们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
一、游戏,以“导”促“动机”
刚刚开始上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给学生一个清冽的刺激,引导他们兴奋中心转移,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且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图1“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游戏引入
比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在教学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难住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提问:“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 游戏,“争”中升“趣”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小学生年龄小,数学知识中单调的符号、繁复的公式、抽象的原理使小学生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游戏、竞赛的教学方式,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设置为游戏,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去探索、学习。 如下图:
图2游戏载体
我们经常在课堂中看到的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问号旅游”,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这样在提高了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三、游戏,“演”以识“理”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因此,利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为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就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下图:
图3 游戏形式
这些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借助游戏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把被动式的教学变为直观式的兴趣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拓宽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就在练习中设计了“老狼和小红帽”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狼要吃小红帽,小红帽们必须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请8人上台表演“小红帽”,其余的学生一起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我就说“3点了。”8个学生,每3人抱在一起,请其余的学生列出除法算式:8÷3=2(组)……2(人)。如上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其余的学生就不断列出不同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教室立刻活跃起来了,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巩固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四、游戏,“练”中“巩固”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把练习内容融于游戏之中,就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如,在低段口算练习中可以采用“找朋友”“开火车”“对口令”“摘苹果”“夺红旗”等游戏形式,还可以运用实物和幻灯片等进行直观限时口算、抢答口算等形式练习;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通过视算报得数,结合听算说得数;也可以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在我教完的一轮低段中,下面的游戏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全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游戏一:
在计算练习课中,可以设计“航天飞船升空”的比赛活动,以4人小组为单位赛,4人全对的则可以令本小组的飞船升上一格,哪个小组最先登上太空则为获胜者,可以得到教师设计的“数学大王”奖状一张。通过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游戏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让孩子们从士兵开始,通过一次次晋级,当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最后光荣戴上将军的头盔。每两周进行一次计算比赛,达到满分的学生就可以光荣晋级,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晋级中感受计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还有,如“百题无差错”“一周无差错”等,既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给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成功的游戏、竞赛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竞赛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竞赛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游戏 数学 竞争 浪漫 练习
有一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是如此的严肃,最好不要失去机会把它弄得略为趣味化。”数学游戏正是将数学知识“弄得略为趣味化”的一种不错的方法,这种手段可以作为小学数学尤其是低段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且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很容易注意力分散、思维松懈,有时还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这时,创造和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赛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就可使他们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
一、游戏,以“导”促“动机”
刚刚开始上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给学生一个清冽的刺激,引导他们兴奋中心转移,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且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图1“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游戏引入
比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在教学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难住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提问:“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 游戏,“争”中升“趣”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小学生年龄小,数学知识中单调的符号、繁复的公式、抽象的原理使小学生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游戏、竞赛的教学方式,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设置为游戏,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去探索、学习。 如下图:
图2游戏载体
我们经常在课堂中看到的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问号旅游”,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这样在提高了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三、游戏,“演”以识“理”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因此,利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为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就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下图:
图3 游戏形式
这些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借助游戏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把被动式的教学变为直观式的兴趣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拓宽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就在练习中设计了“老狼和小红帽”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狼要吃小红帽,小红帽们必须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请8人上台表演“小红帽”,其余的学生一起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我就说“3点了。”8个学生,每3人抱在一起,请其余的学生列出除法算式:8÷3=2(组)……2(人)。如上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其余的学生就不断列出不同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教室立刻活跃起来了,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巩固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四、游戏,“练”中“巩固”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把练习内容融于游戏之中,就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如,在低段口算练习中可以采用“找朋友”“开火车”“对口令”“摘苹果”“夺红旗”等游戏形式,还可以运用实物和幻灯片等进行直观限时口算、抢答口算等形式练习;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通过视算报得数,结合听算说得数;也可以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在我教完的一轮低段中,下面的游戏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全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游戏一:
在计算练习课中,可以设计“航天飞船升空”的比赛活动,以4人小组为单位赛,4人全对的则可以令本小组的飞船升上一格,哪个小组最先登上太空则为获胜者,可以得到教师设计的“数学大王”奖状一张。通过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游戏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让孩子们从士兵开始,通过一次次晋级,当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最后光荣戴上将军的头盔。每两周进行一次计算比赛,达到满分的学生就可以光荣晋级,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晋级中感受计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还有,如“百题无差错”“一周无差错”等,既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给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成功的游戏、竞赛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竞赛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竞赛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