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多用转化 解题彰显才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ecom_god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答稍有难度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很多学生都感到棘手。为改变常规的解题教学方法,可尝试把转化思想放在解题教学的首位,当学生解题迷茫时,启发他们通过转化叙述方式、转化数量关系、转化设值方法、转化图表呈示等策略,把转化已知条件和问题或转化另一种思维方法作为解题的首选,这样可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明确,解题思路更为简捷。
  [关键词]转化思想 范例 分数应用题 百分数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34
  
  四、转化图表呈示,明了数形的代换
  在实践中,有的题目的条件、问题或数量关系可以转化为图示或表格,这样解决问题更为直截了当。
  1.图示法
  例 容器中有某种酒精含量的酒精溶液,加入一杯水后酒精含量降为25%,再加入一杯纯酒精后酒精含量升为40%。那么,原来容器中酒精溶液的酒精含量是多少?
  分析:如下图(△表示纯酒精,○表示水)所示,把加完水和酒精后的酒精溶液分为5份,因为酒精含量是40%,所以其中有2份纯酒精、3份水(如图①);加入纯酒精前酒精含量为25%,即纯酒精与水之比是1∶3,因此应该是1个△和3个○(如图②);推知加入的一杯纯酒精相当于1个△,则一杯水是1个○,原来容器中有1个△和2个○(如图③),即酒精含量为1÷(2 1)≈33.3%。
  
  2.画表法
  例 一只杯子装满了牛奶,明明第一次倒了整杯的一半,然后加满了水,第二次又倒了整杯的一半,然后又加满了水……以此类推,求第四次倒后杯中还剩牛奶几分之几,还剩水几分之几?倒n次后杯中还剩牛奶几分之几,还剩水几分之几?
  分析:将每一次倒后杯中剩下的牛奶和杯中的水列入下表,从表中可以得出规律。
  
  教学感悟:
  以上四种转化的范例训练,不仅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有关,更对学生渗透了转化思想,使学生掌握或获得解题所需的方法。解题能力的训练能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背景,学会分析相关信息并能进行提炼、加工,找出它们之间可以转化的数量关系,如把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式关系、把隐蔽关系转化为明朗关系、把繁杂关系转化为简单关系、把未知关系转化为已知关系……
  谁也无法教会学生解答所有题目的方法,但通过范例的多样化学习,引导学生从有限的题目中领悟那种解无数道题目的转化机智,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从而提高解题教学的质量,这才是我们解题教学需要追求的目标。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解决问题”无疑是当前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它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学的根本在于数学能力的养成。那么,如何利用解决问题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呢?我在教学过程中着力通过培养四种意识,促成问题的解决,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兴趣之源  [案例1]“复杂的平均数”的教学片段。  师:昨天,我
[摘 要]在各类数学问题解决中,思考题是直接以“思考”来冠名的。要充分体现思考题的思考价值,不能只关注解题的方式和结果,更要关注研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进行反思,以思考题的教学推动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考题 过程 结果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09  下图是学生刚刚学习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起着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在实际教学中,“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综合与实践”课的特点,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 教学策略 发散思维 探索发现 数学问
[摘 要]“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以学生熟悉的图案作为观察和操作的材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设计感知、操作、创作、欣赏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 轴对称图形 教学意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是认真审视传统教学,消除弊端的新举措。下面,我以“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学为例,围绕如何实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一举措,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学定教,精心预设  “预则立,不预则废。”换句话说,精心预设教学案是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仔细研读教材  要让预设的教学案能服务于课堂,细读教材是教师必须好好把握的第一个环
[摘 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智慧地处理“让学”与“引思”的关系,教师要适时“引”、有效“引”、智慧“引”,课堂才会真正实现以生为本。  [关键词]引思 知识生长点 思维断层处 智慧碰撞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9-006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并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 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思维发展 数学活动经验 积累 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和应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成为数学学习中最受孩子喜爱的学习形式。作为让数学“动起来”的主要载体,将现实中的数学素材引入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进行生活直接经验与数学课堂间接经验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来自现实——活动素材的择取  现实中与数学学习有关联的素材很多,散落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应当认真地进行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但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样上这节课、怎样教得方便、怎样教得精彩,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怎样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生动;常常以自己的教学意愿将学生带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很少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因为教学是围绕学生学习展开的,所以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摘 要]“问题为串,练习为线”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能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还能发现研究中的问题,使随时质疑、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关键词]估数 数学 生活 解疑 学习目标 探究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33  教师的“教”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