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蔡丽双的《鱼水情深》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2月22日晚,左起朗诵艺术家向垒、孙琴安教授、蔡丽双博士和李师贞女士合影于香港文学促进协会会所。
  很久没有读到像蔡丽双《鱼水情深》中的一些作品了,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所谓熟悉者,是这些表达军民关系的爱国诗篇,曾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然四十余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如今这些诗篇早已销声匿迹,却在香港女诗人蔡丽双的笔下重现,自然会产生一种熟悉而又有几分亲切的感受;所谓陌生感,则由于与这类作品暌违多年,而作者又是以一种与时俱进、与昔不同的新的语汇撰写而成的,因而与四十年前那些描写军民关系的诗文作品大相径庭,有着一种新的气息与风貌,所以这种陌生感又夹杂着几分新鲜感。
  毫无疑问,《鱼水情深》是蔡丽双最新推出的一部诗文作品集。其中收录其散文诗64篇,歌词68篇,新诗100篇,中华诗词164篇,散文46篇,凡共442篇。都是她近期所作。由于其中许多作品都描写了中国军队的精神风貌和军民关系,而中国大陆近世以来又常把军民关系喻为鱼水之情,故作者把此书命名为“鱼水情深”基本上也标示出了该书的主要内容。此外,书中有一些作品也有着对屈原、杜甫、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秋瑾、孙中山等爱国志士的赞美与颂扬,所以,此书不仅限于“鱼水情深”,而是一本洋溢着爱国激情的文学书籍。
  1997年的香港回归,使香港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队进驻了香港,也使香港的公民一睹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和英武之气。蔡丽双也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个有灵性的人,对此也有其自身的感受,我们也应相信并理解她的这种感受。因为香港回归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与差错。就拿进驻香港的官兵来说,都是经过国家与政府的精心挑选与严格把关,他们不仅仪表堂堂,英俊威武,而且作风正派、品行端正、纪律严明,就像当年刚刚进驻上海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一样,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是名符其实的威武之师,英雄之师。这对于蔡丽双这位定居香港多年的女公民和女诗人来说,不可能无动于衷,而是由衷地钦佩他们,爱戴他们,从而用自己的诗文作品来倾诉自己的感情,表达出对他们深深的拥戴之情。
  同样是写军人的精神风貌与中国军队的威武,写中国军民关系的融洽,与中国大陆以往的一些军旅作家的作品比较起来,蔡丽双的作品似乎与他们又有着许多新的区别,这些区别既是其新的亮点,也可以视为她自身所特有的一些新的特点,概括起来,大致有三:
  写出了中国军队进驻香港的新气象。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了以后,歌颂中国军人和军民关系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从电影到电视,小说到戏剧,散文到诗歌,从南昌起义到红军长征,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从抗美援朝到越南战争,从海防前线到边陲哨所,无不涉及。然而,1997年,随着香港回归大陆,中国军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往长期生活在大陆的军旅作家却难以反映,也一时无法描写,因为他们不熟悉香港,同时这又是一个新的历史事件,只有了解大陆的香港公民亲历其事,亲眼目睹令人难忘的那一刻,才能更真实地描述出来,而蔡丽双则具备了这一些条件,因此以一颗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满腔热情地描述了这一切,写下了《驻港海军之歌》、《驻港空军之歌》、《进驻香港使命重》、《爱国爱港爱驻军》、《驻港部队爱香江》等一系列歌词,又写下了《威武雄风》(散文诗)、《美愿》(新诗)、《驻港战士游九龙城》(七绝)、《驻军香港过国庆夜》(三首七绝)等一系列新旧诗篇,以及《香江赞》、《从草原到香江》、《故乡月》、《花艳浅水湾》等一系列散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军队进驻香港后种种情况,其中有驻港军人的情怀,也有香港地区出现的新的军民关系,而这些,都是以往的军旅作家笔下所缺少的,也是以往军旅文学的空白,蔡丽双无意之中填补了这一空白。
  第二,用新的语汇和意向来描写军人。此书虽题名为《鱼水情深》,似专写军民关系,其实除了《喜爱橄榄绿》、《联欢会》、《我们热爱和平》、《黄河》、《小河的歌谣》等少量诗文写到军民关系,其中大量的诗文仍都是直接描写军人的生活与情怀,而与民众无关。但在描写军人的生活、情怀与风貌上,又与过去大陆军旅作家笔下的军人大不相同,以往所写多为革命、战斗、牺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了伟大领袖站岗放哨,而蔡丽双笔下的军人,却侧重描写他们的个人感情,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甚至把是对爱情的赞美。他们还有责任,更多的却是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生活的新福美满。尤为值得提示的是,她的描写语汇与意象刻画也与以往大陆的军旅作家判然不同,如她在新诗《无悔的选择》一诗中写道:
  用流动传说一种力量,
  用流动展示一种信仰。
  从山道浮起往事,
  擦拭着我的心眸。
  青春许国是我无悔的选择,
  橄榄绿见证着我的修炼!
  像这里的一些语汇和意象,在张永枚、柯原、李瑛等一些前辈军旅诗人中却并不少见,可说是她在这类诗中的一种新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以一种女性的角度来写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军旅诗人,从张永枚、白桦、公刘,到李瑛、柯原、阎肃等,多为男性,他们的诗刚健有余,然柔情不足,蔡丽双却以一种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感受来写军人,一方面保持有军人的刚健风格,一方面却又有着女性特有的柔美情感,细腻地写出了军人心中的爱情、亲情与故乡之情。特别是她所写的《蒙古族女兵》、《女兵的爱莲说》、《写日记》、《心事》、《女兵剑舞》、《一个女兵》、《军嫂心絮》、《美丽的乳房》、《赠一位女兵》等诗,更为这类诗歌增色不少,也成为她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
  平心而论,《鱼水情深》中涉及的文学样式非常多,从散文、新诗,到散文诗、中华诗词和歌词,无不具备。其散文多为百来字之短文,只有《香江颂》、《烟花彩艇庆回归》、《紫荆花开》稍长,约近二千字;新诗则以短诗为主,惟有《美丽的乳房》一首稍长;散文诗则数十字至数百字不等;中华诗词则以七绝居多,七律次之,五律五绝又次之,词则以小令为多。然而,不管是哪一种样式,其文字都相当精炼,绝不粗制滥造,有些作品堪称精粹。如散文诗《东方之珠》、《威武雄风》、《祖国颂》等均有气势,《一瓣心香》、《春恋西湖》等皆有佳句可摘。《寻寻觅觅》、《青松》、《人生之舟》、《仰望军旗》、《总想》、《天涯咫尺》、《青春的叶片》等也各有佳处。中国军人的雄壮气魄,几乎已被其写尽。其旧体诗词则格律娴熟,自成平仄,或刚健、或洒脱、或浑成、或高远,或柔美、或真挚,都有其动人之处,而七律《咏秋瑾》诸篇尤为突出。看来作者似乎能驾驭多种诗体,我们希望她能齐头并进,为香港和中华写出更多更好的美丽诗篇。
  [孙琴安,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主任,著名学者、作家、诗歌批评家,李白、杜甫、徐志摩等学会顾问,上海诗词等学会理事,已出版著作《徐志摩传》、《现代诗四十家风格论》、《朦胧诗二十五年》、《名家写作法》、《中国评点文学史》等四十余本。即将出版的书有《中国诗歌三十年》等。]
其他文献
薄雾浅尘涂天,  春雷隆隆,  细雨滴滴点点。  白桃羞,  青枣闪,  层林排山归南雁。  凝眉问鼓蛙,  何日虹龙穹庐转?  孤月单影深院。  暗香难解千千结,  天地一线顾鹊牵。  举杯荡愁云,  沉吟醉碧潭。  晓风依依,  吹落一帘珍珠泪。  阿里山,  今夜幽梦欢!  美丽新开封  看那龙亭湖黄叶上悬舞的蜻蜓  看那禹王台樱枝间双飞的蝶蛾  看那铁塔旁落日下接天的莲叶  看那包公祠青天
期刊
晃眼。像日生于空。和黄莺  对视了长长的一秒钟,一眨眼,一片白云急转  而去。伸手摸摸,二胡还在,空气还在  没有人。场院轻如一只柔掌  不停地擦拭着太阳、月亮、镜子和乳名  肉脚接着了地气,暖和起来了  试探着,朝墙外的风中扔了块石头  听不见回音,直到一对燕子带着亮光返回了旧巢  门始终为谁敞着。雨伞依旧斜靠在风里
期刊
内蒙古著名作家贺政民先生曾在一部长篇小说开篇写到:“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名胜,小地方有小地方的景致。”后来有人套用此话,将地方改为城市,就成了: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名胜,小城市有小城市的景致。只是,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设计者已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城市的风格。于是,中国大地在20年间涌现出了以高楼大厦为主体的座座城市,只是这些城市从外表看如一个模子造出来的一样,基本没有自己的特色可言。当然,区别
期刊
岁月的风呼啸而去  冰封的人生失却灵动的印迹  春光和蔼中的鸟鸣啾啾  轻易打动的是人性的复活  光与影长久的对舞  演绎几出婀娜的剧幕  在时间的深处  在寂寞的深处  是我  受冻的灵魂  捡拾一路的泪珠
期刊
在我的印象里,香港著名诗人、作家蔡丽双博士是近些年才开始涉笔歌词创作的。记得,当我第一次从有关报刊上看到她的歌词作品时,真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激动——须知,自将平生主要精力投注于歌词以来的漫长岁月里,我对于诗人、作家们介入歌词领域的期望,始终异常殷切而又始终如一。自然,面对在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丽双博士的歌词作品,我更加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我在想,一位文坛名家能够对歌词给以关注,这无疑是歌词艺术的一件
期刊
茶起源于何时?从《神农本草经》载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原名荼)而解之”。由此可知,茶的发现和利用迄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据《诗经》、《尔雅》、陆羽《茶经》等记载:茶,古称为“荼”,后称“茶”,亦称“桢”、“莪”、“茗”和“荈”。此外,还有“葭荼”、“苦荼”、“酪奴”等称呼。  《诗经》中有七首诗写到了茶!《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采茶新樗,食我农夫”(樗
期刊
我是在2011年12月份认识陈力先生的。  2011年12月3日从江苏省苏州市回家的。那天下午,我还在旅途的车厢里接到了文友潘保根打来的电话,说是人民日报社有位姓陈的记者找我。人民日报社记者找我?找我有何事啊?我并不认识那位姓陈的记者啊。我搜刮着脑海的全部记忆,就是理不出这个人来。是谁?我想起安徽省日报社时评部的陈铁军,不对,陈铁军我们也没有打过交道,只是偶尔给他投稿一些小稿而已并无往来联系,更何
期刊
(一)  2011年12月2日清晨,北京迎来今年第一场瑞雪。我住在北京西山脚下,满山红叶尚未凋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窗外的树枝上有几只小鸟啁啾、跳跃,远处隐约传来一阵嘹亮的鸽哨……北京近些年天时、地利、人和,风景这边独好。  我有早起读书、写作的习惯。双手捧起蔡丽双博士从香港快件递来的诗文新作《鱼水情深》,犹如故交重逢,倍感亲切。这是一部足有古长城砖一般厚
期刊
认识陈烁,基于对文字共同的喜爱,读懂陈烁,则缘于她2010年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你是我的青鸟》。独具匠心的构思,巧妙的包袱铺垫,细致细腻的语言描述,独特传神的人物刻画,无疑把《你是我的青鸟》书写的极具大家风范。陈烁直达读者心灵的语言叙述,不得不令人产生深入骨髓的痛感。我是个对文字情有独钟也极其挑剔的人,已经好多年没有这种在某一个人的文字中悲欣交集的情状了,而陈烁的文字却深深地震撼了我。
期刊
[个人简介]  张本成,号玉泉居士,男,1965年生,山东费县人。政协第八届、第九届费县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院士,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费县老年书画协会理事,费县书画艺友协会副会长,北京华夏诗联书画研究院研究员、记者。书法从晋唐入手,先学二王,后习欧体小楷,行草书,涉猎赵孟頫、米芾、王殉等诸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国画长于写意花鸟。  在“书堂山”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作品
期刊